万迪龙做个书法布道人 树立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

2019-09-10 09:21书童
南风·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篆刻展八大山人深圳市

书童

万迪龙

江西南昌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宝安书法艺术研究社副社长,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先后入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乡音乡情—赣籍书家回乡邀请展”“‘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纪念邓小平一百周年诞辰全国书法大展”“首届‘皖北煤电杯书法展”,获得首届“林散之奖”书法大赛优秀奖、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奖、广东省第二届楹联展,第一、二届青年书法展,广东省第一、二届“康有为奖”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第二、三届广东省“南雅奖”等。

很多认识万迪龙的人,都被他独特的才华和气质所吸引。

他善于书法,仿八大山人的书法惟妙惟肖,人们称他“万八大”,他爱作画,梅兰竹菊都难不倒他,他还爱盆景,他做的盆景许多还未做成就被朋友订走。

他给自己的书斋起名“十千房”,希望能够聚集更多的书画道友共同问道,因此在他的茶桌上,总有聊不完的艺术话题。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就是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万迪龙的艺术空间,他总说,“人们叫我万八大,我只想做个书法布道人”。

幸得前輩教诲,不然还要走弯路!

万迪龙的爷爷有十兄弟,都有很好的传统功底,许多人能写一手好字,因此他从小就比较喜欢书法。

可是,奇怪的是当他稍大之后,爷爷并不允许他写书法,终究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这才开始练字。

后来他才知道,爷爷是觉得书法太难了,不想让他在这上面受苦,一个少年的艺术之梦便这样开启。

长大后,万迪龙始终苦于无专业人指导,于是他花100元 (当时普通人两个月工资)在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函授。

最开始学邓石如隶书、《张迁碑》和《兰亭序》,掌握了基本的学书技巧,并逐渐研习书法史和书法美学。

他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各种书法美术展览,崭露头角,二十出头便加入省书协,不过这个时候他的书法还是懵懂的,人云亦云,毫无头绪,理法混乱,不知书法之道深,不明书道之源。

万迪龙回忆说,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堪回首,对书法的认识常常是自以为是。

其实对线条、字法的认识还不够,只因为内心有一种倔强的冲动,片面理解写作品就要追求作品的味道,全凭感觉一挥而就,写出的作品怪诞,形象扭捏。

1989年,他遍访江西的书法名家,先后求教梁光、赵定群、喻贵森、陶博吾、许亦农、吴子南等先生。

这时,万迪龙才明白,原来主要问题是自己眼界太低,知识太浅,对传统理解远远不够。

每当想到这些,他总是说:“幸得老前辈谆谆的教诲,不然还要走更多的弯路!”

想要学好书法,只有坚守一家

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全国掀起了下海热潮,万迪龙在这样的感召下也到了深圳寻梦。

当年,很多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都会来到深圳办学,在这样的氛围中,万迪龙先后接触到李刚田、石开等人。

尤其参加石开、王镛等全国书法篆刻名家的高研班,他终于眼界逐步放宽、书理逐渐清晰,然后专研王铎,又上溯二王,于《圣教序》用力最多。

徐本一先生说过:“有些习书人欲入书法艺术殿堂,房子四边都有门,其实脚已经踏进去了,却又认为走另一个门会更好,一直在门外转圈。”

他逐渐明白坚守一家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学好书法,只有深入其中并掌握正确的观念方法才能有所得,不过到底选择哪一家,他还是没有确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参观“八大山人纪念馆”,这个纪念馆离他家20公里左右,看到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后印象深刻。

当时,他很不明白八大山人为什么这样写,特别是八大山人那种作画的方法,记忆最深的是用墨,水分非常多,水墨是分离的。

后来,万迪龙在书店买了八大书法集,没事就看一看、读一读他的传记,喜欢上他所表现出来的意象,了解他的高明之处,更感受到他经历的坎坷和痛苦! 60岁气象和经历大变,晚年家族完全覆灭,彻底“癫狂”,包括他的名字很值得玩味,江西方言“你那里八大!”意思你咋那么厉害、这么了不得,八大起名与南昌生活有极大关系。

虽然做和尚,但是他心中还是很有抱负,晚年就不管中锋和侧缝,达到一种狂的境界,将原来全方的东西融入圆转,真个书法空间分割和夸张的结字均呈现出内心饱满的状态,正所谓“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八大山人高超的艺术成就让万迪龙叹为观止,每次欣赏他的作品,万迪龙就会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安排,有时感觉匪夷所思。

万迪龙说,八大山人的行笔安静从容,晚年线条圆浑厚实,从其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学过谁,变化在哪,到了晚年他对晋人的歆慕,不仅是精神上的向往,而且还有技术上的诉求。

八大山人把唐人折笔的复杂运动都去掉,圆笔、方笔并用,枯笔、湿笔并用,空间畅达、毫无摆布和执意夸张的痕迹,运用转笔发展出一套不强化提按,通过圆转突出重点,只是将笔压在纸上往前推移而已的艺术神态,或许这跟他绘画有着重要关系,这种清晰的过程对一个学书者而言是最可贵的。

我不是万八大,而是融八大

因为书画学习也是万迪龙的方向,八大自然成为他的艺术偶像。从此以后,他与八大山人的艺术命运似乎紧紧地牵引在一起,再也无法分离。

在这样的努力下,他的作品曾先后入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乡音乡情——赣籍书家回乡邀请展、“江右风流”——江西籍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获得2010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奖,广东省第一、二届“康有为奖”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第二、三届广东省“南雅奖”等。

有了这么多的入展经历,很多朋友戏称万迪龙万八大,其实在他看来不是实写八大,而是融八大。

学八大自然有他的影子与痕迹,但万迪龙没有死搬硬套,只是提取想要的元素,在他看来,八大以画出名,很多人求他的画,这样就能接触到很多高质量的书法。

从2007年开始钻研八大山人至今,万迪龙先后借鉴《龙门二十品》等碑书笔法,他认为碑帖结合才是未来的方向。

至于未来书风,在万迪龙看来,现在去想是没有意义的,这是水到渠成的,是在学习中成长而变化的。

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万迪龙坚持学习书法这么多年,自身浸泡于传统文化多年,觉得也应该为这片热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深圳市宝安书协培训中心主任,塑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他觉得这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因此,万迪龙说,未来我更希望做一个文化传承者、传播者、耕耘者,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

他在50岁的时候正式开办“十千房”,当时想法很简单,一来就是有一个真正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写字画画;二来想和朋友等爱好者玩书法,品茶聊天,有一个轻松自在的场所;三来就是帮助更多的朋友走进文化、亲近文化,传播中国传统的这一文脉。

当然如果能在圈内做出一定影响,并且树立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万迪龙这样期许。

猜你喜欢
篆刻展八大山人深圳市
周少剑
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图说书法(179)
难考的驾照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深圳市模型运动协会第十九期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公示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苦闷后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