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9-09-10 07:22梁振国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态语体态语言

梁振国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持续稳定的主体,而由其产生的师生关系则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活动占据绝对的主体,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向学生进行有效信息的传递和挖掘,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师的多种形式的表达中可以简单进行两个层次的划分,第一层次是教师对学生以言语形式展开的表达和教育,这一教育过程和方法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但是言语表达仅仅是课堂教学中的显性环节,如果要更加细致地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环境,就需要教师发挥第二种形式的表达,即第二层次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教师体态语的灵活运用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和环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运用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成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本文借助小学语文课堂对教师体态语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策略进行研究和梳理。

一、教师体态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一)教师体态语的涵义

教师体态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表达的关键步骤和环节。教师体态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是教师的手势语言,教师的手势语言可以灵活运用到课堂内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于加强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是教师的表情语言,教师的表情语言包括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第三是教师身体语言,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不足的缺陷,教师身体语言的表达可以给学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放松,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体态语表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和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多数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体态语言表达,用更加细致的耐心和时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信心支撑,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帮助他们摆脱基础不牢固的困境。

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的语文教学阶段,这一阶段语文学习的特点和中心是在基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对句式和段落有一个初步宏观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手势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

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阶段,这一阶段语文教学呈现出综合性较强的特点,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对文章进行综合辨识,但是这一阶段往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身体语言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宏观角度对教师体态语进行灵活运用,如果需要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的特点,还需要结合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自主性分析和判断。

(二)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特点

教师体态语言可以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具体可以表现的特点为:

第一是丰富性,教师体态语言多种多样,在课堂运用得当的话,对学生的记忆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是形象性,和话语不同,体态语言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别是对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第三是伴随性和差异性,这里的伴随性主要是指教师的语言和体态语言往往是同步产生和同步使用的,但相比生硬的教师语言,体态语言的加入对教师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完整性都是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其中要求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建设,使每一位教师的体态语运用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动力。

第四是情境性,这是体态语中最难以进行控制的表达,假设在学生犯错的情况下,对学生情绪的灵活把控将直接导致整个事件出现巨大的转折。如果对这一学生的行为,运用激励性的体态语言和艺术手段,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巨大变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

二、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灵活运用于展示

教师体态语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意义要远远小于其在实践层面的理论挖掘。对于教师体态语而言,需要结合话语教学进行灵活运用,以此推动整个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的深层次改变。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上的课本中,对古诗词教学的体态语言运用研究。古诗词是小学课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和环节,但是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古诗词的难理解和难记忆使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学习始终产生困惑和不解。现实情况是学生往往对古诗词进行简单记忆,没有深层次地挖掘和创造达到自身需要的内容和境地。在这种问题的导致下,我们古诗词教学需要借助教师对课程的有效开发,使学生更容易去接受和理古诗词内容。

当然在教师古诗词内容的开发与重建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体态语言的接受和运用。下面我们将选取五年级上第八课的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在这一首唐诗中,需要让学生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送别情景,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当时古人的思绪,使他们对整个作品有一个重新的认知和解读,以此对整个送别诗文有一个触类旁通的解读和诠释。

在这其中,教师更大程度需要借助自己的语言进行诵读,并通过自身的体态语言进行表达,这样1+1>2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课堂的语言感情,同时通过表演这一手段,对当时的情景进行再现,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对这一诗文的記忆水平和记忆能力,在综合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代入式教学,让他们参与其中,并运用表情、动作等语言对学生有效参与进行鼓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举一反三,通过学生的思维建设,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水平,保证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我的能力建设,也为日后其他古诗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从一篇古诗文中对教师的体态语言有效运用进行说明和解读,但是在当前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体态语往往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使其功能难以有效的发展出来,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还出现教师体罚、打骂学生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往往是体态语的表达对学生起到一定程度的反向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完善教师的体态语,并在这一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三、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课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由于当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难以达到平均的状态,使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不足造成当前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均采用简单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去因地制宜开放课程环境和教学环节。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特别是自我完善的语文使用能力,从而逐步形成相对完备的语言逻辑体系和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体态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体态语的使用效率

体态语的综合运用主体是教师,而非其他环节的有效力量,对自身体态语的把控将直接决定一节主体语文教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节,甚至是教学内容。但是当前教师运用体态语的频率和频次还处于较低阶段,尚且不能满足相关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在教师体态语使用上的考核评定力度,从源头出发提升教师体态语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内容。

(三)空间的运用

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感,人际关系的亲疏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距离决定的。在空间距离上保持一定的距離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同的联系和感受。国外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霍思尔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果,并且把人际关系和距离的关系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公共区域、社交区域、个体区域、亲密区域,距离由远到近,人们的关系会越来越近。教师课堂教学时要多在个体区域和社交区域与学生进行接触,通过不同的区域交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例如,为了树立教师相应的威严,教师可以站到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位置,以此营造一种紧张的、严肃的氛围;又或者学生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时,教师应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适当降低自己的威严,减少学生的心理防线,展现教师的关心,但是,教师也要把握一定的度,不可过长时间呆在学生身边,让其产生过度的依赖感。教师合理利用课堂的空间感十分重要。

(四)仪表的运用

仪表就是指一个人向他人展现的外表,包括很多因素,例如相貌、穿衣、发型、首饰等等。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一身清爽素雅的时装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特别是第一堂语文课,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教师作为学生们的一面重要的“镜子”,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仪表会给学生较强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着装打扮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和气质,注重典雅,向学生展现朴素之美,切忌不可过度追求时尚,打扮得华丽、新奇。教师要做到打扮得体,不张扬,有风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自身气质和素质的培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多东西都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外表再华丽、夸张,内心没有东西,那就仅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素养的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五)眼神的应用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眼睛能准确而鲜明的表达出人的各种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眼睛是会说话的。研究微表情的心理学家也都是大多通过观察眼神的变化来分析人的心理的。眼神往往比语言对表达的内容更直接、更清楚、更有神秘感。在讲课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眼神的变化观察其心理活动,还能用眼神让同学信服,信任。

四、教师在课堂运用体态语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氛围选择最适合的体态语,并且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姿势发挥积极作用。针对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注重体态语的辅助原则

虽然体态语在教师课堂教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体态语更多还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要充分发挥体态语的辅助作用,以此帮助语言教学,在特定的环境下适当的运用体态语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如果课堂之上教师说话结结巴巴,只靠体态语进行授课,那么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痛苦。

(二)注重体态语的准确性

体态语最重要的就是其准确性,相较于语言来说,体态语更加直接、真实,所以其准确性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一定要在不同场景运用最准确的体态语才能给学生留下真实深刻的印象。例如,当学生取得重大进步时,一定要展现出教师温柔体贴的一面,适当的微笑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当一个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时,一定要展现出教师严肃的一面,切忌嬉皮笑脸,给予相应的惩罚的同时,让其感受错误的代价。教师的体态语有多种手段,表情、动作、距离等一定要统一,同步进行。

五、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和教学的发展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往往不是相辅相成的,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积极的引导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消极地引导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从积极地引导入手进行考量和挖掘,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体态语,以此达到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教师体态语对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2073)。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体态语体态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培养恰当体态 营造高效课堂
巧用体态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魅力挖剪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
寻找轻快的灵感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动物玩家之蝴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