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改变孩子的思想

2019-09-10 07:22张爱洁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皇城牧童讲故事

张爱洁

“皇城牧童之家”书屋的开设,为皇城镇3~12岁孩子提供了课外阅读的书籍。志愿者教师积极策划和组织的各类读书借阅和阅读活动,带动了孩子们的阅读重视度,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皇城镇儿童的阅读氛围逐步提升。读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丰富思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书籍,打开心灵的窗户;阅读,插上梦想的翅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处于大山深处,距离县城350公里。这里是典型的牧区,学生大多是寄宿生或留守儿童,孩子们读书少、读书的氛围不好,在课余时间没有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开始阅读的年龄有点迟,阅读习惯相差甚远,导致孩子们在进入学校学习时出现知识面狭窄、思维呆板、思考问题单一、视野不够开阔、学习能力差(如举一反三)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智力发育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加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之路。

2016年“肃南裕蕾助学协会”在皇城镇创办了“皇城牧童之家”,我利用课余时间担任公益志愿者。之后,更多的公益志愿者教师积极投身于阅读推广活动之中,借助“皇城牧童之家”书屋,积极策划和组织各类读书借阅和阅读活动。经过三年的运行,牧区家长对阅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氛围逐步提升。通过阅读和借阅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启了孩子们的阅读之门,培养了孩子们更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增加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为学习打下了阅读的基础。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皇城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正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案例一:一位坚持读书给孩子听的母亲,孩子的生活充满自信,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大爱中幸福地成长。

这是一位幸运而“富有”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位读书给自己听的妈妈。他的妈妈是皇城镇当地一所学校的教师,她自身热爱阅读,书籍是她的朋友,阅读是她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她便开始为自己的宝宝读书、讲故事,母子俩是皇城镇“牧童之家”的借阅常客。每晚睡前的時光是母子俩的故事时间,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画面、柔美的声音、甜蜜的微笑、陶醉的拥抱……这些构成了动人而又暖心的画面。讲故事的时光是美好而又幸福的,孩子从两岁多开始听母亲讲故事,现在已经四岁多了,故事伴随着这位孩子幸福的成长。因为有一位读书给自己听的妈妈,这位孩子总是有很多的话语和妈妈交流,是一个“小话痨”,口语表达能力让人感到吃惊。因为常常听故事,孩子还特别爱模仿故事中的角色,总是有模有样。

故事伴随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显得非常自信,想象力丰富、富有个性,能够做一些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在独自玩耍的时候显得非常专注,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半个小时,而且观察能力也非常强,身边人、事物的变化他常常会看到,并讲出来。

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增长,每晚讲故事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单纯的母亲讲,变为后来的母子合作讲、合作表演等,有时还会出现孩子给母亲讲故事的情景,有时母亲讲到一个故事画面的时候,他还会展开话题讨论,和之前的故事或者是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和母亲聊天。在讲故事形式不断的变化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阅读力等不断地提高,最重要的是母子间的感情不断的加深,这是最幸福的收获。

案例二:夫妻是牧民,但因为重视阅读,通过常常给孩子讲故事,带孩子参加读书活动等,裕固族小男孩在上小学之前已能够用汉语流利的交流和表达。

杨哇玛措现在是一年级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夏日塔拉草原上的牧民,因为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成长,他通过自读育儿书籍了解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后,便常常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他和孩子是“皇城牧童之家”故事会的常客,每周星期四晚上为了陪孩子来听故事,他早早圈好牛羊,从四五十公里的牧业点赶到皇城镇,准时领着儿子来参加故事会。在父亲长期的陪伴下,害羞的小男孩变成了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不会说汉语的裕固族小男孩变成了能够流利讲汉语、用汉语讲故事的孩子,由父亲读书给孩子听变为了孩子要求父亲给自己读书。孩子到幼儿大班的时候主动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并且获得了讲故事比赛一等奖。通过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一起阅读,到孩子能主动参加故事比赛,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家人为孩子感到高兴,孩子也越来越快乐。这就是爱的力量,阅读的力量。

案例三:阅读是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易接收、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孩子进步最快的有效途径。

今年上初三的刘海在班里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热爱学习,对于他学习是一件轻松而又愉快的事情,因为他有夯实的阅读基础,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他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是一个喜欢玩耍的孩子,课余时间总能看到他在蓝球场上玩耍,可是学习成绩却让所有的孩子羡慕。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因为爷爷奶奶爱看报纸,从小他就受到了熏陶,对报纸、书籍比较感兴趣,而且他不挑书,只要是能看懂的书籍有时间都会看,从小接受阅读的他,在“皇城牧童之家”书屋建立后,周末他常常来借书、看书,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他小学时语文成绩就很突出,进入初中更是在各科学习中出类拔萃,自学能力也很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终身的、积极的。

案例四: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让“不听话”的孩子变为了“科技制作能手”。

杜兰贝尔从小是一个爱动手、爱动脑的孩子,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总嫌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常常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头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他的母亲认识了,她向我抱怨孩子的“不听话”,并向我征求意见,我建议她带孩子来皇城‘牧童之家’,多陪孩子读书,让孩子开阔一下眼界。这是一位向上的母亲,从此以后每期的故事会她都会带孩子来参加,每周坚持陪孩子借书、还书。母亲陪孩子阅读,从一年级坚持到了如今的四年级,孩子通过阅读也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他只要是遇到关于“科技”类的书籍就爱不释手。通过不断的阅读也激发了他的动手能力,他动手搜集一些材料,尝试一些科技小创作。他还主动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制作社团,作品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同学的夸赞。

通过阅读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书籍引领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多少家长期盼的事情。在阅读中让孩子找到与世界的联系点,感兴趣的点,爱上学习,爱上生活。

案例五:阅读让留守儿童的童年增添五彩斑斓的颜色,让留守儿童的内心充满天真开朗的情怀。

在阅读中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不再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也能有甜甜的笑脸、自信的脸庞、坚强的内心。兰娜梅朵是一位小学三年级的留守儿童,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她的父母亲就赴外打工,只有过春节才会回来,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和孩子很少聊天,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给不了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的爷爷很担心孩子在教育和上学中出现问题,害怕照顾不好孩子。皇城“牧童之家”成立后,这位爷爷常常领自己的孩子来书屋借书、还书,他每天坚持给孙子讲故事、陪孙子阅读,自己也常常翻阅报刊杂志,给孩子做好阅读榜样。

在爷爷阅读的引领下,孩子虽然是一位留守儿童,但是你看到的是一个有幸福、甜蜜微笑的女孩;一个充满自信、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女孩;一个在学校常受老师表扬,得到同学称赞,令家长们羡慕的女孩。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阅读可以让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

案例六: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精确阅读的能力。朗读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主要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作者的真实情感,从而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因此在当下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鼓励学生主动在班级内表演文章阅读,看哪位学生可以将作者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比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曾经为学生开展唐诗朗读大赛,让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每个人准备一首唐诗,其他学生可以为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评价,选出大家最喜爱的朗读内容。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组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朗读,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和赵惠文王,让学生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品质,学习蔺相如宽容大度、有勇有谋的优秀品质,这样让学生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从文中学习古人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些因素积极寻找合适的对策。在学习《司马光》的时候,我会为学生介绍司马光的一生,将教材中任务丰富化,让学生了解司马光这个人物以后再阅读,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教师可以通过报告会、辩论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知道阅读不光有利于语文学习,在生活中也大有用处。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以教材和板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丧失。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安装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形式单调的文章转变成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之前可以先将文章内容通过动画短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降低学生阅读难度。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为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导读,这样在降低学生阅读难度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師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游记》影视片段,先了解孙悟空出世时的性格特点,学生在观看影视片段的时候可以对文章有大概了解。

在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进行标注,遇到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粗略阅读或详细阅读,让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阅读。俗话说,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交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难度,从而提高阅读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我会先引导学生先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在阅读结束后由教师统一解决,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从很多的案例中,我们看到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有利于思考问题,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思想,健康成长。阅读是牧区孩子飞翔的翅膀,让梦更遥远;阅读是牧区孩子进步的捷径,让心更广阔;阅读是牧区孩子奋斗的勇气,让路更美好。让我们爱上书籍,爱上阅读。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课外阅读公益活动实践研究——以‘皇城牧童之家’为例”(课题编号:GS[2018]GHB1736)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皇城牧童讲故事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山西皇城村:从挖煤炭到“挖”文化
沅澧大地楚城文化遗址新探
牧童与老牛
讲故事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