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方法

2019-09-10 07:22王引珍
天津教育·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篇目课文初中语文

王引珍

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发展的客观趋势,从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面临的现状出发,通过采用大量参考文献的分析法、对比法,首先从自读课文“讲读化”、自读课文“放任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分解教学目标,激发自读兴趣、精心设计引导,习得自读方法、注重梳理归纳,掌握自读规律、提倡边读边思,积累自读经验、养成好的自读习惯,提高自读能力五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总结了该教学方法的应用给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的不断关注和重视,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该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关于“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方法探讨”这一话题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语文自读篇目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针对教学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实现中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的逐渐开展,该教学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很多现状,为了加深对这些教学现状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面临的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一)自读课文“讲读化”

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教师将自读课文变成了讲读课文,这样一来,便失去了自读课文自身的意义,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进而严重影响了自读课文的教学质量。初中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自读篇目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进行阅读,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的。因此,如果教师把自读课文变成讲读课文,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样一来,将会大大严重初中语文自读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自读课文“放任化”

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不分教师对学生进行“放任化”,没有在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一来导致自读课文教学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同样不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读课引导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前,帮助学生明确自读课文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指示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总之,自读课文“放任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引导角色,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有效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读课文恰好为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一个实践机会,通过让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读篇目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平时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自读篇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学、善学和爱学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具体来。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下面从几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解教学目标,激发自读兴趣

教师通过采用分解教学目标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多个小问题,并且保证相邻的两个问题之间坡度小,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通过划分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学生通过划分美词佳句、简单运用重点词汇、综合应用阅读技巧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读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目标的分解,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解,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读热情和欲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引导,习得自读方法

通常情况下,学校安排自读课文的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非常少,因此,教师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高效捕捉有用的信息,必须重视学生的速读能力的训练,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摄取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信息,在训练学生速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标题,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通过引导学生快速寻找并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主要观点,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完成自读课文的任务。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速读的基础上学会精度课文,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课堂上讲读课中学习到的自读方法,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快速理清文章的主要发展脉络,对那些重点段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揣摩,从而准确理解重点段落或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而领悟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高速度与精读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大大提高完成自读任务的效率。因此,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自读课文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興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对有效培养学生的高效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注重梳理归纳,掌握自读规律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对课文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自读方法外,还要重视对课文的梳理归纳,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自读规律]。众所周知,自读课文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读课文存在很大联系,为了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自读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读能力,在合理教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课文阅读的常识和相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例如:教师在自读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关于记叙文的类型,如: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阅读说明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如: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内容,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自读课文的内部规律,从而有效而准确地理清自读课文的写作脉络。反之,由于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通过理清每个单元的写作规律,梳理出每个单元的知识架构以及和相同类型课文的共性,对快速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关于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五种类型的记叙文在写作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共性,文章的写作要抓住特征,突出特征:散文给读者的感觉是“形散神不散”,所有的写作材料都表达的是同一个中心思想等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对各种题材的课文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自读课文的写作规律和阅读规律,需要对课文的写作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辨别课文的写作类型,根据不同写作类型的文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一来,对快速提升学生的自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在写作规律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提倡边读边思,积累自读经验

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边读边思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积累自读经验,有效提升自身的自读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读课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对课文的导读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常情况下,自读课文导读的设计具有精准提炼课文提纲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整篇课文全局的把握,只有让学生统领全文的中心思想,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要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陷入认知的误区,然后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豁然开朗,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学生分析文章、赏析文章的能力。

最后,教师在设计课文导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针对自读课文的内容,对课文导读进行恰如其分的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联想在现实生活中与之对应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对提高学生感悟语文文字的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学生感悟语文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一读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五)运用文章复述,保证自读深度

当今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多样,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碎片化阅读,很少真正阅读赏析一篇文章的文章,这样使得文学少了一些深刻性,不利于人们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对一现象有个充分认识,在教学中要努力改变这种浅显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自读效果。文章复述就是一种提高阅读深度的有效方式,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尝试将文章进行口头述说,讲述文章大致内容,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所以将其运用到自读篇目教学中,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自读效果,确保自读的有效性。

例如对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寓意深刻,就可以让学生自读后进行课文复述,深刻感受到人生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努力前进,就一会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彼岸。

(六)养成好的自读习惯,提高自读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读效果和自读水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的过程中,首先,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捕捉到课文的关键信息和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多思考、勤动笔、使用工具书等好习惯。

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养成做做各种类型的阅读笔记习惯, 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记笔记的特定符合和特定框架,如形象直观地列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写作结构。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学习工具书的好习惯,让学生熟练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快速查阅不理解的字词,高效地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问题,这样一来,一方面加深对这些字词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語文自读篇目教学效果,首先,教师通过分解教学目标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教师要针对自读课文的特点,完成对自读课文的引读设计,从而为学生传授终身受益的自读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对自读课文的梳理归纳,帮助学生掌握自读课文的内部规律,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促进学生对自读经验的积累。这样一来,为实现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篇目课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背课文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