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19-09-10 14:42钟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物目标分析

钟芳

摘 要: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证,始终是高中生物教师关注的话题,也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客观要求。本文主要从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策略等两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中国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教学设计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一)教师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有效分析。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前奏,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分析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即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就是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清楚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实际的学习能力、实际的思想状态等;有效的教材分析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认真分析钻研教材内容后,要把握清楚教学难易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教材所渗透的学科思想、方法等。

(二)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和期望,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若缺少了明确的目标,好比航行大海的船只没有了指南针。高中生物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制定;二是教学目标设计要完整,即三维一体;三是教学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即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和学生实际等;四是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具体。

(三)教师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有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三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立足于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选择的教学手段要有益于诱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二)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

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手段,促进有效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几乎每个学校的教室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影视、图片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图像画面中体验各类生态系统,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四)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我们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林.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 林区教学,2011(6).

猜你喜欢
生物目标分析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分析:是谁要过节
生物趣多多
回头潮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Units 13—14解题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