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019-09-10 14:42梁平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梁平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个问题家长们提起来都会头疼。作为老师的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提倡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阅读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阅读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正确的德行。宋代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曾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孩子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场景的创设对孩子的作用很大。现如今新课改中强调情景式教学,同样阅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此老师和学生可以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里贴上有关读书的条幅,比如“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书好,好读书”“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标语。

现在小学教室里在墙角都设有方便学生阅读的阅读角,那里有各类丰富小学生知识面的图书。利用这种资源广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基础上读书,并不感到是一种负担,相反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他们在乐中读,在读中乐,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已渐渐在养成閱读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利用班干部开展读书活动,以活动营造氛围,班上经常开展朗诵演讲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在书香中熏陶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的秉性养成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孩子跟家人接触的时间最长,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庭教育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有一个朋友每天晚上睡觉前有读书的习惯,她三岁的女儿见她读书也要拿上一本咿咿呀呀地读,虽然看不懂,不过我认为久而久之她便也会爱上阅读。

阅读为写作奠定了基础,多阅读使学生知识面宽了,语言丰富了,创新思维发展得快,作文质量也会提高。学生们从课外阅读中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随之增强。恰恰通过课外阅读,弥补了一些书本学习的不足,学习新知速度快了,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从对课外阅读兴趣进而迁移到对学校各科知识学习的浓厚热情中来。但在小学生课外阅读时由于小学生的文化程度还很低,难免在自我课外阅读时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字词,但又无法及时通过向老师家长反映而无法解决时。这时候正确地使用工具书就显得对小学生的阅读尤为重要,因而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也相当重要。

三、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知识广博爱读书的人,读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常常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适当举办读书之类的活动。如让同学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有时让学生朗颂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我想,到那时,同学们会沉浸在书海中,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可以开展家庭餐桌讨论会,给孩子谈学习内容、学习感受的机会。这对鼓励阅读是有效的,还可以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方便交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途径还有很多,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所成就!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