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真人秀节目

2019-09-10 14:55王长林
理论与创新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真人秀电视节目

王长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平民化与大众化的思潮成为了当前影响电视文化的重要思潮。《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于2012年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广受欢迎,并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热潮,用平民元素引领着中国电视节目的真人秀狂欢。《中国好声音》是灿星由荷兰引入我国并成功本土化,这里有着太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本文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方法等,接着在第一部分阐述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从“选”与“秀”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从模式、制作、本土化及宣传四方面分析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要素;第三部分从原唱歌曲、资源缺乏等角度简述了该节目现存的不足之处;并于第四部分将《中国好声音》与《中国新歌声》进行对比,最后第五部分为《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启迪,以期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真人秀;电视节目

引言

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已有三十年,起步并不算晚,但是真正繁荣起来,确是在近几年,尤其是《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将电视节目的真人秀推向了高潮。2012年,灿星将《中国好声音》引入我国,并成功本土化,在浙江卫视播出之后,一改过去真人秀乏善可陈的状况,并成为当年度最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之一。该节目以其模式优秀、制作精良、符合国情以及宣传到位的优势在真人秀节目中持续领跑,四年四季,一直有着较高的收视率。但是该节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通过对该节目的研究,运用举例论证等研究方法,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剖析出该节目如何使大众长久的对其保持较高的热情,也使大众从多方位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好声音》,在文章最后指出该节目给予的启示,希望可以为其他的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尤其是某一个特定的真人秀节目的优劣及发展,国内外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多是从营销策略、行业分析或成功原因探析等方面琐碎的进行描写,不够系统及全面,但是这些依然给以笔者一定的引导,希望该文章可以在理论上对真人秀节目研究提供一些补充。

1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已有雏形,为1984年央视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到如今,真人秀类节目已发展三十年,针对“选”与“秀”侧重点的不同,我国真人秀类节目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为“选”而“秀”阶段、为“秀”而“选”阶段以及“选”“秀”相实阶段。

1.1为“选”而“秀”

为“选”而“秀”的真人秀节目以1984年央视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为代表,该节目播出的目的为三个,第一为“繁荣音乐创作”,第二为“推出新人新作”,第三为“丰富电视荧屏”,由此可见,该节目以专业性的比赛为主,首先为音乐创作与新人新作,重在专业性,其次才是丰富荧屏,在这次节目中,电视节目服务于比赛,只是将活动以纪实的形式播出出来,节目并没有为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做出任何贡献,重点还是凸显青年歌手的歌唱水平以及该次大赛的权威性以及专业性,大赛最后是规规矩矩的各类评选以及颁奖典礼等,并没有“秀”什么,节目充分表现出了为“选”而“秀”。

1.2为“秀”而“选”

真人秀节目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改变与创新,模式一般,吸引不到观众的眼球,但是2004年,《超级女声》突然走红,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其“大众评审”以及“短信投票”的创新机制,带来了更多人的关注,使观众有了一种“全程参与”的真实感,这是对传统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理念的一种颠覆,真人秀节目不再是以选拔为主要目标,娱乐性受到了观众更多的关注,同时,《超级女声》的口号“想唱就唱”,也引发了观众的快感,这种快感迅速的通过收视狂潮表现出来。

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各个电视台推出自己的真人秀节目,如《绝对唱响》、《快乐男声》等,这些节目的卖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参与者的表现,为了更多的收视率,选手的煽情话语、身份背景等都成为了人们谈资与关注的目标,此时的真人秀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全民商演的作秀节目,无可选,为“秀”也要“选”,真人秀节目已成为了“秀”的平台。

1.3“选”“秀”相实

在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渐渐偏离价值观时候,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虽然内容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类似,但其新颖的模式以及创新的理念,却给了中国其他真人秀节目一个参考,《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将真人秀节目回归到了音乐的本质,在“秀”的同时,有着“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并且所选出的“好声音”并不仅仅只是“声音”的好,更有声音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及“价值观”,该节目将“选”与“秀”做到了统一。

2《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要素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因素很多,笔者在这里将从其模式、制作、宣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模式优秀

(1)纯净声音

自2012年播出以来,《中国好声音》便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究其原因,在于“好声音”。在该节目播出之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也比较多,但是观众却没有什么特殊反反应,有调查显示,观众认为一些真人秀节目的内容比较肤浅,更多的注重于大家的“视觉效应”,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选美比赛”,以期通过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收视率,这些导致观众对节目反应平平,更使得节目昙花一现,很快消亡,《中国好声音》与这些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反其道而行之,注重听觉而非视觉效果。来参加《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不论身材、肤色、相貌等区别,只要自信的将自己最纯净的“好声音”唱出来,获得大家的喜欢即可成功晋级。对于纯净声音的追寻,节目组也是耗尽了心力,在全国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对于一些有心理障碍不愿参与的“好声音”,节目组也尽力去說服,例如台北的选手张玉霞,因其自身是盲人,不愿意参赛,不想因为自身是盲人而受到别人的怜悯,但是节目组尽力的不厌其烦的告诉张玉霞《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是不以貌取人的,导师是只听声音的,从而说服了她,最后她在节目中成功晋级。《中国好声音》就是这样,始终追寻最纯净的声音。

(2)真情互动

《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录制节目前虽然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地毯式”寻找,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节目没有门槛,节目的副导演以及音乐总监会对每个学员进行选择以及简单指导,这便提升了该节目的专业性,在较为专业的基础上,以声音为纽带,草根与明星导师真情互动,无论是白领,还是大学生或是普通工人,在这个舞台上,都可以将其“好声音”唱出来,将其“好故事”表达出来,定能感动很多人。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之上,不乏一些身份十分草根,人生追求亦十分励志的选手,他们的情感经历也十分戏剧,这些都会使一些有相同经历的观众产生强烈的既视感与认同感,从而对这个节目对这个人更加的喜爱。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之上,有只想单纯的为唱歌而唱的刚癌症痊愈的姚贝娜,也有为了圆梦而来到这里的单身妈妈常颖,这些人,最终成功晋级,选手与导师的和谐以及这些选手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怎能不产生共鸣?“共鸣”的产生来源于相似的感情经历、合拍的表现风格等,我们生活所经历的事情,本身就是代入感形成的必备因素,这种共鸣,让大家的心似乎连在了一起。

(3)名人效应

《中国好声音》四位导师的选择,也一直令观众好奇,这在客观上也增加了节目的受关注度。以第一季的《中国好声音》来说,刘欢、杨坤、庾澄庆及那英四位,在歌坛都是极有地位的人,四位明星将会如何争抢学员,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些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尤其是在这个节目的舞台上,四位导师都卸去了明星的光环,展示着自己真实的情感,充分拉近了他们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些都使节目的看点增加,利用名人效应,使节目获得更大的发展。

2.2制作精良

(1)大投入

《中国好声音》由灿星引入,每期播放的节目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来讲,灿星都付出了巨大的投入。从人力上看,模式方有专门的指导人员来对灿星进行指导,灯光、音效等各个方面都经过他们的详细商讨,顶级的乐队也在为这个节目服务,力求将节目做到最好。从物力上来讲,导师“转椅”是从国外原版运来的,这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细节,“转椅”是节目核心的道具,是节目精彩度体现的一个方面,另外,为了使声音效果更为完美,《中国好声音》的乐器以及话筒都为分轨录制,以达到最好的听觉效果,视觉效果上,以下数字可以说明:每集录制有摄像机26台;为捕捉导师表情细节,专门有4个机位;每集《中国好声音》的录制时间超过18个小时;每集《中国好声音》的90分钟时从10000分钟左右的录制素材中剪辑出来的……如此大的投入,使得该节目的制作更显精良。

(2)高标准

强烈的直观的感染力是《中国好声音》给人最明显的感触,为了奉献给观众一集效果良好的节目,拍摄方几乎做到了无死角,这需要很高的团队合作性以及高标准性。中国好声音的拍摄团队其实并不知道现场将会法升什么,不可预料的事件如何记录,只有无死角的多角度拍摄,以这种方式将现场发生的所有情况都记录下来,再进行剪辑,所以,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感染力极强节目画面。

不单单是在拍摄方面,《中国好声音》在各方面都以较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最终获得较大的成功。

2.3符合国情传递正能量

有人认为,《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该节目属于“舶来品”,自身模式便很优质,所以该节目是沾了原模式的广,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有其模式的原因,更有其本土化的原因,有其符合中国国情传递正能量的原因。

在过去的四季节目中,《中国好声音》里均体现着中国的情感需求方面,这些是中国元素的象征,《中国好声音》将“好声音”与“好故事”相结合,将故事融于歌声中,通过歌声来将选手心理立体化的表现出来,加强观众对自己的认可,从而通过音乐唤醒中国人的音乐信仰。

2.4宣传到位

(1)微博营销

随着互联网、手机以及各种视频软件、社交软件等的兴起,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延伸出的更为广阔的平台,大众被动收视的习惯被改变,更加依赖网络方式来选择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以适应自己的生活节奏与需求爱好等。媒体传播渠道的多元,包括新旧融合式的多媒体、全媒体的信息传播渐成趋势和主流。

2009年,微博出现,2012年,新浪微博用户将近4亿,2012年,《中国好声音》出现,在这时候,《中国好声音》仅仅抓住了微博这个平台,极力扩张着自己的知名度,随着时间的退役,该节目迅速的深入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从而使收视率直线上涨。另外,微博作为一种具有个体性和群体性共存的传播媒介,也使微博使用者迅速习惯了《中国好声音》的传播。

(2)广告营销

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它通过各种传媒向受者传播各种信息,加深受者对所传播信息的认知度。在《中国好声音》播出前,浙江卫视全平台配合其宣传,并扩大该节目的传播期。举例来说,在《中国好声音》播出的预热期间,浙江卫视就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在各个平台滚动播放有关《中国好声音》的内容,如参赛选手介绍,参赛选手采访等,一方面加深观众的记忆,一方面调动观众的胃口,使得该节目未播先红。

在《中国好声音》播出时间,浙江卫视会设置专栏,用新闻、互动、访谈等方式来对该节目各种推介,在播出时间过后,浙江卫视有专门的推广团队,将《中国好声音》进行推广,使该节目于频道完美的整合起来。最终,《中国好声音》大获成功。

(3)节目内容营销

随着媒体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及双赢观念的不断深化,节目与媒体之间开始进行合作,以求形成竞合优势,在《中国好声音》播出之时,除了主节目,还专门有导演负责衍生节目的打造,如《中国好声音》的衍生节目《酷我真声音》,衍生节目与主节目之间遥相呼应,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6结束语

本文以《中国好声音》引领的真人秀狂欢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阐述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要素,第三部分论述了《中国好声音》现存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将《中国好声音》及《中国新歌声》进行对比,并提出了《中国好声音》成功给予我们的启示。希望可以为其他的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些借鉴意

参考文献

[1]刘晓钦.浅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模式[J]. 东南传媒,2013(3):69-71.

[2]王大海.论国外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98.

[3]王冬梅.《从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方向[J]. 新闻传媒,2013(9):146-147.

[4]杨文杰 刘欢身心疲惫退出“好声音”[N]北京青年报,2012-11-08.

[5]刘航.音乐选秀类节目中导师模式的局限与矛盾探析——以《中国好声音》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21):27-28.

[6]叶子.声声入耳沁人心——浅析音乐选秀节目与大众音乐审美的变化[J].艺术评鉴,2019(13):162-163.

[7]冯文鹂.基于音乐类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谈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状况[J].艺术研究,2019(03):64-65.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真人秀电视节目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