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美术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9-10 07:22艾妮排·阿卜杜如苏力
理论与创新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培养

艾妮排·阿卜杜如苏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作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举措,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美术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强化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人文素养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将人文素养的内容渗透在美術教学的过程中,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人文素养;美术;培养

引言

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通俗地来说人文素养就是人们能力和品质的结合。美术课可以说是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喜爱的一门课程,因为这门课十分轻松而且可以任意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观察、设计、制作。但值得美术教师注意的是,学生们可以随意地想象创造,但是教师不可以随意地教学生,要保证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固定的目标,让学生在轻松的美术课中形成自己的人文素养以及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想象力合理的运用。

1人文素养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文化功能

美术教学以视觉形象感知和理解创作作为最明显的特征,通过视觉形象来表达个体的思想观念、审美价值和对事件的情感态度,所以说美术教育是开展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艺术感知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文化艺术水平的关键,其文化功能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审美鉴赏功能和品德教育功能,美术形式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传承传统的重要途径,同时美术又是人们继承社会文明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发扬民族传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2人文素养教育价值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人文性主要是指教学中,充分尊重个人的生命价值,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美术教育除了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借此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起来,总而言之,美术教学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感性与理性、动脑与动手等的结合,更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初中美术课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

2.1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美术课程中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时要求美术老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与方法,既要对基本的知识进行讲解,也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学老师要“对症下药”。美术老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的培养目标设计时要兼顾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和学习兴趣,充分并有重点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的水平。初中美术课程的探究性学习需要美术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美术课程情境。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不同的文化情境。在一定文化情境中感受美术艺术的价值能够使学生在触碰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例如,在情境设置中要加入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2)发现探究问題。在美术教师的规划下,学生要从文化情境中去挖掘历史的遗迹,探究艺术作品的背景文化和历史知识。同时老师还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课堂中探究得到的人文精神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二次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责任观。

(3)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会产生很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问题,特别是鼓励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美术作品时自由结组,采用开放式的相互观察、共同探究、交叉讨论、互动帮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及合作学习精神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4)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艺术作品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并进行相关绘画具体内容的讲评,老师应该针对每幅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逐一评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探究学习结果,特别是人文内涵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这种课堂互动的形式把自己在探究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把学到的人文内涵形成一种共享学习机制,从而使每位同学的人文素养都能够达到提高。

2.2丰富美术人文精神

人类艺术有很多种,美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一定会承载着相一定的人文精神。在初中美术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人文品质。当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才是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

2.3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应进行“生活化”教育

初中生还处于一个相对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如果在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就让学生们去描绘一些庞大主题的美术作品,会打击他们创作的积极性,减弱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人文素养的核心在人,学生的美术作品应该具有“人气”,要让学生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的身上去寻求创作的灵感,这样他们创作起来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他们的作品才会充满生气。

总之,美术是人类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关注美术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人类文化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各方面的努力,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凌国荣.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李克.人文精神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7

[3]王建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7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美术培养
美术篇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