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引领人文素养的建构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陈婷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8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策略

陈婷婷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目前高中生处在信息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纷繁交错的文化思潮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高中生在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人文知识匮乏、价值观扭曲、理想与信仰缺失、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现状,思想政治课必须引领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建构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策略

一、高中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中,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但是,目前高中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人文素养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一系列问题。

1.人文知识匮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高中生对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很多高中生连四大名著都没有读过,更遑论哲学、艺术类的书籍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都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酵母”和“催化剂”。信息化时代,高中生沉迷手机,碎片化学习,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人文知识的匮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

2.理想和信仰缺失

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思潮的侵袭下,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缺乏理想和信仰。理想与信仰是做事做人的原初动力,是人前行抉择的精神坐标,它给予人们做事的能量,指引着人们行为的方向。但放眼校园,学生口中谈论的不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是“为了一份好工作而读书”,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很多高中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和信仰缺失。

3.道德认知与实践脱节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素养主要就是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内现。”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我们可以通过高中生们的言谈举止来了解他们的人文知识,把握他们的人文精神世界。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高中生,往往只把礼义廉耻停留在口头上,知而不行。同时,部分高中生个体意志薄弱,行为举止不够规范,比如,外出旅游随手乱扔垃圾,乱刻乱画;考试作弊等,日常的小事,可以看出一部分高中生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

二、思想政治课引领人文素养的建构策略

高中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关键性课程,更是首当其冲。“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也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要看到思想政治课对高中生坚定立场、提升政治素养的重要作用,深度挖掘高中思想政治的人文内涵,学校积极配合,不断创新。结合实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念的建构,基础的建构,环境的建构三个大的方面探索积极有效的人文素养建构方式,以期对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有所帮助。

1.理念建构:坚守思想阵地,坚定主流意识形态

高中生要深刻学习《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识,抢占意识形态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着国家的政治安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就显得极其重要。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功能的作用时,总会遇到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动摇高中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牢牢坚守思想阵地,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以免造成当代高中生思想混乱、毫无政治立场。

2.基础建构:深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①深度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的人文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要求本学科要聚焦核心素养,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深度挖掘《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本必修教材中關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相关理论,培养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第一,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形式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方针,是抵御西方错误思潮的强大武器。作为新时代的开创者,当代高中生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要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二,政治素养:具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观念

新形势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高中生,要深刻明白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认清我国的生存处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不要盲目乐观,不思进取,深刻明白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新时代的高中生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道德素养: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对新时代高中生而言,热爱祖国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时代,高中生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热爱祖国、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不断砥励奋斗、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锤炼自身的品德修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高中生还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高中生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利于国家、利于集体,将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真正的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

②构建体验性与反思性的教学方法

《生活与哲学》中阐述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必须亲自参与,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很多学生对政治课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政治教师在“洗脑”,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政治课过于枯燥。教师必须改变“我讲,你听”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活动性课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形成主体性教学机制。同时,让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文关怀,接受精神熏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对“人”的培养的目的。

3.环境建构: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

《文化生活》中阐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孟母三迁”的典故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都证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必须予以重视。首先,学校要精心构思和设计建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文景观,比如本校的杨仙逸将军的雕像、杨仙逸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赠送的飞机等等。这些人文景观见证着本校发展的历史,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本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和班级合适的位置悬挂名人字画、名言名句、名人像等,同时,开展一系列演讲比赛、“读书日”等活动,让学生们在丰富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众多的体验机会。最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与网络紧密相连,学校要与家长一道, 共同净化网络环境, 以免高中生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污染和侵蚀。

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单独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课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引领思想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凝聚核心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真正要解决高中生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景彪.素养教育一一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人文素养策略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