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儿童视角下幼儿种植活动的改革探索

2019-09-10 07:22许洁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种植园探究幼儿

许洁华

以往,我园的种植活动与许多幼儿园的传统做法一样:种植园地一般分给三个年级组,由教师或家长等负责种植,幼儿只进行观察。或者幼儿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种植方法和程序进行种植,并进行照料和观察,种植中关注结果,尽可能减少种植失败。但是我们发现,在这样的种植活动中,幼儿作为旁观者参与活动,对植物往往缺少情感投入,参与度较低,无法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从理论中来:换个视角认识幼儿种植活动的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尤其是在我园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后,教师原有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幼儿园种植活动已不能适宜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必须变革种植园地的管理策略,探寻适宜幼儿发展的种植实践活动。南师大原晋霞教授提倡科学的幼儿种植观,即试误种植,即教师不告诉幼儿正确的种植方法,而是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测和想法进行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比较在不同种植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帮助幼儿探索和归纳正确的种植方法,这样的种植活动肯定了“错误”背后的学习价值。《学习的心智倾向与早期教育环境创设:形成中的学习》中指出,儿童学习的契机蕴含在每一分钟与身边的一草一木和人的交互中,课程发展的线索也蕴含在这些学习契机中,教师需要不断发现和识别这些线索,并在与儿童的不断互动和呼应中促进学习和课程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思考在种植活动中如何以“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一日活动皆课程”的视角,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经验,追随幼儿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到实践中去:有效支持幼儿种植活动中的探究学习

我园立足幼儿现有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周边环境资源,在全园开展“我们来种植”的主题活动,尝试在《指南》理念指导下实行种植活动的改革,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在操作探究中获得成长。

(一)种无定法——改革种植管理,引发幼儿主动参与、乐于实践

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在种植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幼儿的参与性,了解幼儿需求,激发幼儿好奇心,对种植活动产生兴趣,通过对话、互动、家园合作沟通等多种途径,全面获取信息。

1.种什么?——以“幼儿为中心”的多方参与,集思广益

面对种植园地的“一片空白”,幼儿有自己的思考和无限的期待,希望自己的种植园地能生机无限,硕果累累。基于幼儿的好奇与期望,又能让幼儿充分融入到种植活动中去,我们摒弃了原来的种植管理方法,以儿童视角大胆改革,师幼、家园互动讨论决定:通过调查问卷、亲子讨论、同伴交流等方式了解、选择种植内容。有的幼儿回家请教有经验的家长,这个季节适合种什么植物,什么样的植物适合在土里生长;有的和家长上网、查资料,寻找自己喜欢又适合播种的植物;有的和家长一起研究种子的优劣,以便播种时能长出优良的植物。幼儿们纷纷说:“种下去的植物要漂亮,我想种凤仙花。”“种黄瓜吧!我家有黄瓜种子!”“种花生吧!秋天我们就可以吃花生。”……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讨论后,幼儿终于把种子选好了。

2.怎么种?——“以儿童为本位”的讨论交流,多样播种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播种的主人是幼儿,从规划园地、设置围栏、播种、过程管理都由幼儿来决定。播种的形式也由完全的成人包辦代替调整为家长助教、亲子劳动、保育员引导下的幼儿操作等。播种期间,幼儿带着问题向经验丰富的家长请教,怎样使用铁耙、锄头等劳动工具刨地、松土,讨论怎样的播种方式利于植物生长,是撒种还是点种,研究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等。有的幼儿和家长志愿者一起播种、浇水、施肥,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感受了亲子种植不同寻常的乐趣;有的幼儿在保育员的引导下尝试自己松土、点种……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思考:种植园地的放手,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给了幼儿自由操作、自主管理的机会,幼儿学习使用工具,参与播种、照料、收获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真正让幼儿觉得自己是种植园地的主人,对种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二)幼儿在前——抓住学习契机,助推幼儿自主探究、深度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环境,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生活中模仿、感知、探究,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感受、理解和感悟,加深幼儿的认知结构,达到助推幼儿自主探究、 学习的目的。

1.百感交集的等待

播种期间,有的幼儿说,种子要埋在土里才会发芽,向日葵的种子播种时要尖头朝上,种子间需要留一段距离,要给它们留下长大的空间。有的说,播种前可以给泥土施点肥,这样种子长大才会更有力。有的幼儿在亲手播种后,每天都会去看看种子有没有动静,是否需要喝水。有的焦急地说:“我们的种子怎么还不长苗苗啊?它是不是没吃饱,没力气呀?”……幼儿在等待中充满期望。

2.生动有趣的观察

随着幼儿种植活动探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每天在种植园地发现惊喜,积累经验。有的发现了浇水的秘密,浇水后泥土的颜色会变深,用水壶浇水比较均匀,因为壶嘴上有很多洞洞;有的发现小丝瓜的顶端有一朵黄色的花,随着丝瓜长大,花会慢慢地枯萎,丝瓜和黄瓜长得很像,但黄瓜的身体毛毛的,叶子也是毛毛的,丝瓜的身体光滑,叶子也光滑;有的发现,紫茄子的茎是紫色的,绿茄子的茎是绿色的……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用画图、照片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的发现长出的葫芦太多,就用标签、数字做标记。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征的方式获得了更多的直接经验。

3.别样体验的劳动

种植活动中的劳动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劳动,而是有意义的学习。有的幼儿在种植中认识及学会使用锄头、铲子等工具,知道种植园地有的草是杂草,可以拔掉,草坪上的草不能拔;除草时有的草一拔就出来了,根只有一点点,有的拔也拔不动,根埋得好深。有的幼儿在丝瓜搭棚时研究用怎样的材料让丝瓜藤“抱”得稳,怎样搭能让丝瓜长得好。幼儿猜测讨论,继而验证猜想的结果,丰富了认知,体味了甘苦。

教师思考:在种植活动中,伴随着植物生长的是幼儿专注的目光、倾心的付出和耐心的等待,在实践中观察——记录——交流——再观察的循环过程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想,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逐步树立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也从单一领域的认知逐步走向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在后——理念落实行为,帮助幼儿自我建构、提升经验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创造理解和激励、积极互动的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体验、交往合作、探索创造,是保证幼儿学习的最好条件,而教师是这最好条件的创造者。

1.理念在前,行动在后

在《指南》理念、游戏精神的指引下,通过学习,我们消除了观念的误区,重新审视并确立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种植活动是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综合活动。幼儿通过亲自探索,自主建构,进行着真正属于“自己”的种植。

如在播种向日葵时,有的幼儿认为种子的尖头朝上才会发芽;有的觉得有限的空间里要多种一些向日葵,让种植园地成为花的海洋;有的认为多种了以后会影响向日葵的长大。究竟怎样的播种方式是科学合理的,幼儿在充分猜测——尝试——验证的探索空间中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了亲历者,幼儿的眼睛里不再是茫然,而是闪亮着焦急、惊喜、自信的光彩。

2.观察在前,引导在后

在种植活动改革中,教师一改以往急于告知幼儿、纠正幼儿的做法,而是陪伴观察,支持幼儿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主动拓展自己的新经验。如初春的冰雹后,幼儿想尽办法要挽救自己种植的薰衣草。有的说,我们搭个大棚,就像车库,薰衣草就不会被冰雹砸坏了。有的说,最好这个棚还要撑起来,这样薰衣草才可以有呼吸的地方……教师尊重幼儿,一起商讨大棚的材质、来源、搭建方法等。终于,在家园配合下,幼儿如愿以偿地搭了一个几平米的保护棚。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不仅体验了成功,还培养了责任感。

3.过程在前,结果在后

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播种苋菜,经过一段时间等待,泥土里终于有芽长出来了,幼儿欣喜若狂,以为是自己的菜宝宝长出来了,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嫩芽不一样,原来長出的是青草,夹杂些许苋菜。教师看了有些沮丧,想早一些除草让幼儿重新播种。但是幼儿不知道菜和草的区别,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决定抛开“沮丧的结果”,继续和幼儿一起探究草和菜的区别。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不是真正的生产活动,它本质上属于教育活动,因此不必刻意追求简单的成功和结果,而是充分给予幼儿机会,关注种植过程中幼儿的探索与学习。

教师思考: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教师多了放手等待,给予幼儿更多参与、探索的机会。教师们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发展需求,也有效提升观察、指导幼儿的专业能力。

三、收获与思考:共同架构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种植活动

经过这一种植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真正让幼儿觉得自己是种植园地的主人,对种植活动有了浓厚的感情,也让教师重新认识幼儿,从观念到行为上认同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成长:幼儿不仅爱上劳动,认识、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对自然、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对生命的体验也有了多种感受。在亲历种植中,有科学探究的愿望,有观察比较的实践,通过画图、符号、数字、图表等方式尝试记录探究和发现,不断构建、重组、提升各种情感与经验。

教师也获得了成长:我们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在了解幼儿需要和观察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将学习的机会留给幼儿,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我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并大胆地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猜想与假设,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引导幼儿观察,运用标识、图表等各种表征来巩固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我们营造氛围,让每个幼儿有表达观点的机会,逐渐满足了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

猜你喜欢
种植园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设问引导探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浅析16—18世纪巴西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幼儿画刊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