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研究

2019-09-10 07:22李爱民
高教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李爱民

摘  要:文章将简要论述信息技术支持与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主要环节以及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继而提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路径。通过文章的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广东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完善创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广东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8-0160-03

Abstract: The article will briefly discus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and information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nalyze the main links of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in Guangdong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and the problems faced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n propose Guangdong high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he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uangdong higher vocational information teaching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is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is article, it aims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Guangd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Guangd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formation teaching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成为主要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新媒体社会背景下,广东省教育事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模式,继而创新教学的模式与理念,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步发展。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更多是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知识的获取环节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较低,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具有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特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而产生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各界以及高职院校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次针对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论述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相互融合、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以及立体化教学模式。首先,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知识组成部分应为专业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内容。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發表的概念中,主要包含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为主的三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是以整合信息教学知识为根本环节,其中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环境的外化表现。其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络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掌握使用现代化知识以及技术的能力。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区别在于教学活动主体地位。在三维现代化的教学互动环节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继而实现教学活动的立体化以及信息化发展。

(二)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研究中,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为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社会管理理论为主。首先,建构学习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背景下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指导,是推动学生学习主体性提升以及建立学习互动的重要内容。建构学习主义中认为知识的认识之中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即对于知识感性的认识、对于知识理性的认识以及在认识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其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深化发展,知识管理理论逐渐形成。将知识管理理论结合至信息化的教育领域环节中,主要针对知识、经验以及智慧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处理、知识管理理论能够将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显性研究,因此成为高职院校中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最后,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社会学习理论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是由先行因素以及结构因素影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训练是调动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方式。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环节中,通过社会学习理论的指引,能够转变知识的获取方式,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

高职教育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纪律性的主要方式,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创造性及积极性的发挥,继而在一定程度之上阻止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内化吸收。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模式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是一种心理认知的过程,在现代化的信息教学的模式中极为重视对于信息的传递及应用实践。通过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建构出更加科学以及合理的学习空间,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内化吸收,发展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有效性。其次,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将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至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在线互动及交流。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发展现状

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来,广东省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学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建设。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主要坚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主张在高职院校的现代化发展中应用驱动以及机制创新的基本发展方针,继而加强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顶层设计以及资源协同发展。现阶段广东省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网络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环境有着极大的改善,广东省范围内高职院校互联网接入率已经达成100%的建设目标,多媒体教师的建设率已经接近85%。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创新,数字化及信息化的优质教学资源正在不断丰富发展,在广东省内已经有接近1000万名教师以及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及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以及科研等活动。在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建设中,大多数的教育管理实现数字化建设,高职教师以及校企管理者的信息化思维意识以及信息化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广东省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将最大范围的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是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面临挑战

在基于广东省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的分析基础上,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与此同时应明确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挑战及消极影响,继而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教学计划。现阶段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以及挑战,首先,广东省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坚持的“四个坚持”以及“三个支撑”理念与发达国家及社会现状之间存在差异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建设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充分,在推动教育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缺少积极性,因此建设力度有待提升。其次,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程度不高,且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及管理者信息化掌握能力不足、激励政策不到位等问题显著,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支撑点的作用尚未凸显。在广东省内部的教育质量以及教学设备存在差距,例如在大城市之中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较高,在乡镇城市中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设成功,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格局并未形成。现阶段校园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过于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发展等都将限制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

三、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总体要求中,主要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以及“两个领先”为基本指导思想。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活动中应坚持贯彻落实创新性、协调性、绿色化以及开放共享的教育发展理念,其中将构建教育网络化、数字化以及终身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为主要任务。广东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应坚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意识的人才为发展方向,坚持创新融合、统筹兼顾、服务全局及泛在智能的建设原则,继而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性作用,通过教学机制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促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指导思想中,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构建出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推动教育事业得到现代化发展。

(二)教学原则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主要原则,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广东省高职教育应坚持深化应用、服务全局的原则。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全局的新格局,需要教育改革发展中与现实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及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相结合,实现由点及面、由浅至深的教育教学管理发展历程。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带动广东省高职院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其次,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互动中应积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服务供给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构建出教育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第三,在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教学信息化发展中,应坚持全省范围内的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原则。现阶段在教育各个部门、城乡以及教育系统之内的壁垒较为严重,因此实现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需要提高教育信息化协调能力。

(三)教学目标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中,需要借助教育信息化实现高职教育的资源优化及全覆盖。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广东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环节中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结合发展,继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由规模化及常态化转型优质化及多样化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育品牌效应提升。其次,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主要目标为提高现代教育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构建出具有科学性以及个性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推动信息化的高职教学发展。最后,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广东省的智能安全信息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构建出智能化、泛在化以及安全性高的网络教学环境,不仅是促进高职教育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是提高整个广东省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

四、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实现路径

(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实现路径,需要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快引进面向国家课程建设的数字化教材为主,坚持优化式及创新式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构建出与国家课程要求相适应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并创建出高职院校在线名师工作室,实现教师资源以及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建设具有完善性的信息化教学体系,需要合理优化整合基础性的数字教学内容,打造出具有广东特色的高职名师教育资源,推动高职教育的信息常态化及大众化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应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平台建设的协同服务,主要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等技术为基础,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信息化发展,实现教师参与、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最后,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以及网络资源实现网络教育扶贫活动,推进“名师课堂”、“名校课堂”等课堂建设,实现“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发展模式。

(二)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实现路径中,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创新教学以及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多样发展的理念。首先,广东省高职院校应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联网+学习”路径,鼓励学生更多的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分享以及经验的交流,推动网络空间学习模式以及学习路径的优化创新。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互联网+课程”的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信息教学技术与国家发展需求以及省内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高职教育的延伸拓展及丰富深化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将信息技术结合至课程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环节中,继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信息素养。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应深化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化发展过程,应加强移动终端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频率,构建出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一体化的新局面。

(三)以教育大数据使用为核心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首先需要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其中包含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等业务治理,完善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现代治理体系。其次,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中,应积极推动教育数据的整合发展以及创新应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应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集成,在基于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维度之上,优化再造教学流程,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模式。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潜力,推动教育内容多样化、教育评价多元化的发展,构建出具有现代化及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广东省高职院校借助教育信息化打造“陽光教育”的过程中,应整合校园教育业务的系统能力,积极探索出共建共享、数据规范、应用协同的信息化教育体系。

(四)构建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应加强教育信息的对外交流互动及合作。首先,广东省的地理位置便利且经济、文化开放程度较高。高职院校应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推动院校的互联网区域发展以及教育活动的全球性合作及互动。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与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互动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的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其次,广东高职院校应积极提高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国际化之间的合作能力。重视国际范围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成果,充分借鉴学习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重视与新经济发展及新企业建设相关的新兴学科、基础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建设,继而构建出具有区域特色及时代精神的高职院校优势学科,提高广东省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的效率质量。

五、结束语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高职信息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研究意义。针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发展中应坚持智能泛在、开放共享的理念,发挥网络环境中资源共享以及高效智能的优势,推动高职教育中供给侧改革的模式,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及自由性,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爱武,肖韶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职项目教学互动研究——基于“制造基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2):117-118.

[2]蔡向阳.“QQ微信”应用于高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福建电脑,2016,32(06):92-93+121.

[3]李嘉.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J].科技风,2017(07):26.

[4]刘月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04):77-79.

[5]文立,黄霞春.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混合式校本培训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1):63-64+73.

[6]姜丽萍.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由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引发的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8):26-3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
依托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
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