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退休人员心理状态

2019-09-10 00:25杨帆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退休人员健康心理

杨帆

摘要: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如何应对在步入老年期的同时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出现的种种失调状况,如何对退休人员心理状态

关键词:退休人员;心理调整;健康心理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组织的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百分之七时,称为“老龄化社会”达到百分之十四时称为“老龄社会”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时,则称为“超老龄社会”。

退休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会给个体带来丧失和转变,会很大程度地改变个体原有的方式和习惯,因而当面对退休时个体会呈现一些消极情感情绪状态,如焦虑、紧张等。为了解影响退休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退休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研究退休老年人的社会和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退休人员所面临的的心理障碍

(一)退休人员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1.社会职业角色丧失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男性60岁、女性55岁退出工作岗位,其中包括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公、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离开岗位。退休,也是一个人职业角色的转变,从一线转到二线 ,从忙碌转到清闲,从领导变为闲人。这一系列的转变是突然的,在他们心里是很难接受的,就会产生许多离退休综合症。

2.家庭权威感丧失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

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年人茫然不知所措。

3.自我价值成就感失调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处于程度不等的退化状态,既有生理性衰老,又有心理上的不安 。 从生理上来看,老年人往往感知能力逐步退化,跟外界的交流和获取信息就变得迟钝些 ;记忆力也在随年龄的增加不断的减,体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心理上来看,不少老年人害怕衰老,退休后的老年人表现的更为明显。 因为他们青年时期努力奋斗过,创造过美好生活,体现过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他们更不肯接受自己的衰老。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如何应对在步入老年期的同时社会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城市老年人退休后出现的种种失调状况,如何对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失调状况进行调适,成为本研究关注和探究的重点。

4.生活方式失调

对于退休老年人而言,退休金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由于我国养老金的双轨制,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年人,其退休金和退休前的工资相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企业退休老年人的退休金相比就要少很多。 退休后收入的减少,会导致生活水平的降低,再遇到生病住院等情况,家庭的经济就更是捉襟见肘了,这时候老人就会有许多心理压力。有许多老人表示,他们的退休金足够他们老两口的日常开销,但是一旦生病住院,经济就比较拮据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调查,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 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化,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是多数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也缺乏生活兴趣,没有信心重新设计晚年生活,不少人心情郁闷、沮丧,食欲减低,睡眠失,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1.自身因素分析

虽然每個人衰老的速度不同,但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好坏对于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的调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老年人的衰老集中表现为两点,即感官的退化和疾病的增加。一方面,人的感觉器官在步入中年的后期就开始老化,进入老年期后的老化表现更为明显,最显著的特征是视力和听力逐渐减退、耳聋眼花。城市老年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这使城市老年人看不清、听不见、吃不香、睡不稳。感官的衰退使城市老年人产生挫折感,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城市老年人不能在短时期内找到转移注意力的生活乐趣、兴趣点,从而导致其社会角色在退休之后出现角色中断、角色失调。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老年人身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面衰退,他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他们成为许多疾病的易发人群,尤其容易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痛苦不仅会令人们身体痛苦,而且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个人的主要社会角色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60岁之前,往往在社会、家庭中扮演“主角”,但一进入老年期离退休以后,不但生理功能有所减退,在社会、家庭中所肩负的责任也发生了变化,由“主角”逐渐转变为“配角”,从一个领导者转变成为赋闲养老的老年人,从有规律的在职生活转变为悠闲的家居生活。因此,有许多离退休老人感到不习惯或心理上无所适从,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清闲”,从而产生了孤独感、寂寞感,造成心理冲突或心理矛盾,导致老年性忧郁症和其他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应主动适应角色改变,调整角色行为。

2.外在因素分析

社会大众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身体机能退化、适应能力减退、免疫系统功能退化、发病率增加等等,这些变化导致了衰老,老年则成为“老朽”、“无用”、“无能”的代名词。在这种社会价值歧视之下,城市老年人本就衰老的自身状况变得更为明显。受到老年人价值歧视的影响,一些城市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表现得意志力衰退,应激反应能力下降,兴趣爱好减少,脾气性格异于平常,容易产生衰老感、无用感、自卑感等等。社区对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调适本应提供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支持,但是,在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小城市,社区提供的社会支持还不充分,社区的社会支持严重缺失。

能否主动适应角色改变,是老年人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安度晚年的关键。如果不能适应,可能会因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角色不相称,而增添麻烦,遭受挫折,影响心身健康。如某局长,退休后不适应角色变化,仍觉得自己是局长,仍以局长的“身份”参与集体活动,指挥别人,自然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因而遭到冷落,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造成睡眠障碍。所以老年人应面对现实,审视度势,根据自己的角色变化,采取相应的行为方式。

三、对于消除心理障碍的策略

(一)保持良好心态

1.感悟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老友聊天回忆往事是幸福;孝敬老父老母是幸福;培养晚辈也是幸福。如果懂得生活是一种品位,就容易使人心情舒畅,丰富生活内涵。老年人应时刻领悟生活的辩证法,感谢斥责过自己的人是一种幸福;感谢贬低过自己的人是一种幸福;感谢伤害过自己的人也是一种幸福。不断感悟身边的幸福,以宽容对待吃亏,就能增强退休后的幸福感。

2.简单生活

退休生活倘若放弃简单,向往种种物质生活,就会给心灵增加负担,使生活时刻处在一种烦躁状态中。哪怕是置了数套房产,夜晚也只需睡一张床。如果将生活中不必要的重负卸去,身心会倍感轻松。所以说,老年人退休后应更加追求简单而有意义的生活。

3.长存幽默

相声界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带到哪里。晚年他患了胃癌,胃被全部切除。手术后亲朋好友去看望他,他却笑着说: “这下可好了,我把胃全部割掉了,看你胃癌往哪儿长!”大家都为他的幽默而赞叹。幽默代表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大度。想活得轻松愉快,就不应为物所累,常存幽默感,营造愉悦的心境和生活状态。

4.淡定心态

晚年生活最怕情绪失控、大发雷霆。如果拥有镇定自若的情怀,保持一种从容优雅的姿态,就会遇事不急,临危不乱,身心时刻处于平稳状态。如果别人要把他的观点强加于自己,不妨选择“求同存异”,保留自己的观点,这样可避免冲突。退休生活持有淡定心态,晚年各种琐事就会迎刃而解,实现心宽体健的生活目标。

(二)确立新的自我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立退休后的生活目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调整。退休之后,城市老年人不能在短时期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和追求,就会产生生活迷茫的感觉,也会产生一种跳脱社会的孤立感或是被剥夺正常生活的感觉。因此,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调适需要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尽快寻找到新的生活目标,调整自身对退休后生活的迷茫感觉。

应该将剩下的热情用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做到老有所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且能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城市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济自立、发挥余热延续事业、进入新的社会角色、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最简单来讲,利用闲暇时间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处于忙碌工作时期的子女做好后勤工作,为子女解除了做家务和看孩子的后顾之忧,也是其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形式。

(三)调整退休制度

许多老人都会存在离退休造成的社会角色转变太快而适应不了急速变化的环境,在精神上缺乏应急应变的准备等问题。让老年人一下子丢掉几十年以来早已习惯的工作和社会角色,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调整城市老年人的适应状况需要所在单位以及一些社会组织的帮助。目前,用人单位调整实施的“分段退休”制度是比较符合公众认可的调整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允许接近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在其正式退休以前,逐渐减少工作时间,但不同的公司逐渐减少的工作时间各不相同。我国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规定,在职人员正式退休前三至五年“退居二线”,不分配工作任务或较少有工作任务,以适应退休这一变化等等。大多数单位在职工分段退休期间仍然发放全薪。这种分段退休方法,不但有利于老年职工的思想调适,而且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锻炼机会,为单位培养了更多的接班人,也并不影响工作效率。

(四)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交网络

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城市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圈逐步缩小,而他们的子女往往都是在外工作,并且刚刚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而从家中独立出去,仅剩下老两口在家中相对,这样,城市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因而,社会网络的支持对于老年人的调适也是十分重要的。人都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交往而存在,每个人都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老年人更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城市老年人离退休后,家庭成为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家人的关心必不可少,子女需要在老年人退休之后对老年人的关心更多。子女应该针对老年人的自身特点给予老年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和心理上的安慰。比如有的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子女就要尽量常和老人谈心,经常性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有的老年人比较唠叨,就需要耐心地跟老人说话,不要嫌烦、尽量顺从老年人的想法;有的老人喜欢主事,一些家庭小事可以交给老人自己做主处理,尊重老年人发表的意见和表达的意愿;在生活和工作上遇事多向家里经验丰富的老人请教,也能显示子女对父母的重视和依靠等等。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目前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热点,老年人能否适应步入老年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的转变也成为“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研究的重点内容。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也都有面临老年的那一天,要学会应对步入老年期,调整好心态,迎接仍旧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活出依然属于自己的生活色彩。

参考文献

[1]邓婷鹤,何秀荣. 退休对男性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6(06):82-91.

[2]喬姗姗,徐震雷,郝树伟,吴任钢,苏英. 退休人员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07):1039-1045.

[3]刘生龙,郎晓娟. 退休对中国老年人口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 人口研究,2017,41(05):74-88.

[4]张向葵,李建伟,郭娟. 退休人员的应付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研究[J]. 心理科学,2002(04):414-417+431-509.

[5]卢抗生,姜乾金,闻吾森. 退休老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身体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03):73-75.

[6]张晶,刘纯艳. 退休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7(29):2650-2652.

[7]宁宁,王小玲,邓悟,陈佳丽. 退休老年人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新进展[J]. 华西医学,2009,24(03):780-783.

[8]时蓉华. 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心理适应[J]. 心理学报,1989(04):441-448.

猜你喜欢
退休人员健康心理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浅谈引起学生心理错位的因素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如何做好路桥企业退休人员在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浅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返聘退休人员用工风险及方法措施分析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