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大师展:来自科陶德的收藏

2019-09-10 07:22
画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摄影

绘画

印象派大师展:来自科陶德的收藏

东京|东京都美术馆(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时间:2019年9月10日-12月15日

本次展览将展出英国科陶德画廊(Courtauld Gallery)和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超过40幅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作,通过塞尚、雷诺阿、马奈、乔治·修拉等人的作品,回顾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早期的法国绘画发展。

“Abstractions:隐形于色”抽象艺术群展

北京|松美术馆

2019年7月20日-11月17日

该展呈现了来自不同地域、生于不同年代的共13位艺术家的作品,勾勒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抽象绘画的演变,以及其所催生的各类实践。从亚洲到美国以及欧洲,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存在诸多关联,而对色彩的探索则是联结他们的主线。他们在延续抽象艺术传统的同时,也为其带来创新,见证着抽象艺术的生机、多元和向心力。

穆夏:新艺术运动先锋

北京国家大剧院

2019年10月19日-12月8日

该展聚焦捷克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ucha,1860-1939年)的艺术生涯,共展出244件展品,包括他创作的海报、装饰板、书籍插画、油画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部分新艺术风格的家具、服饰、珠宝、玻璃器皿等。

徐跋骋:永生之岛

上海|阿拉里奥画廊

2019年7月27日-10月13日

该展主题来自艺术家徐跋骋的大型同名绘画《永生之岛》,并在展出中使用装置、影像等媒介对其进行扩充。从素描到油画,从装置到录像,徐跋骋持续关注不同媒介的多元表达,始终坚持将艺术语言向日常语言体系形成反向输送的创作实践,始终保持对于空间概念的敏锐思考和盎然兴趣,又不失对社会环境和人文生活的细致观察。

雙重奏:谭平回顾展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2019年6月25日-9月22日

这次展览是对艺术家谭平35年创作生涯的一次回溯和梳理。展览通过40余件绘画、版画及视频作品,追溯艺术家的成长、生活和思考历程,经由个体生命的经验和视角观察其个人艺术及时代语境的演变。

影像

摄影 180年在中国

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9年8月19日-11月24日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次将中国摄影的历史完整呈现出来的展览,展出中国摄影史上数百位著名摄影家的原作或原版作品,总计500多组、数几千张作品让观众可以系统地通过实物了解到摄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各个阶段的主题、特征和意义。展览共分“晚晴:原版的重拾”“民国:摄影艺术的摇篮”“纪实:从画意到新纪实”和“当代摄影:新理念”四个部分进行呈现。

见非是见——曼·雷摄影作品展(第二部分)

北京|泰吉轩画廊

2019年8月17日-9月21日

三年前,泰吉轩画廊举办了“变型——曼·雷作品展第一季”,当时展出了曼·雷(Man Ray)对于视觉方式探索的一些作品:让静态的图动起来,让平面的图立体起来,打破单点透视,让具象的景抽象化。这次展览则更多展出的是曼·雷关于巴黎日常的街道和景物的一些作品。这些影像作品既像科学家的公式推导,又像画家的速写本。

消失的技法——让·鲍德里亚的摄影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9年8月24日-9月28日

时值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年)诞辰90周年,该展将展出50幅鲍德里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摄影作品。此外,展览还呈现鲍德里亚的影像、照片集及语录,在艺术与哲学的漫谈中,引诱观者在新的视觉景观与图像经验中,重思这位思想家对摄影的独特贡献,深入其广袤的理论世界。

知人识面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2019年9月15日-11月20日

该展呈现逾60幅由德国摄影师马丁·舍勒(Martin Schoeller)拍摄的肖像,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富影响力、最知名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脸庞。艺术家使用同样的布光、背景布和极度近距离的特写,对所有人物的脸庞一视同仁,以平等、中立而富有人情味的手法刻画了这个时代的肖像,挑战观众对名人文化、价值观和真实性的固有观念。

顿——广东摄影群体展

广州当代美术馆

2019年8月3日-10月7日

该展展出20位摄影家的代表作品140多件,是对广东当代摄影的一次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6位摄影家以手工银盐原作参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急剧发展,摄影家与这片土地都处于一种青春勃发的状态,当时就已引起摄影界的注目,以“南方摄影势力”来形容。该展即旨在梳理这段历史,并提出“广东群体”的概念。参展艺术家要求以媒体出身为主,由纪实摄影起步,并参加过第二、三届平遥展的“南方”团成员为主。另外也纳入了几位新人摄影师参展。

装置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真实生活

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

2019年7月11日-2020年1月5日

2003年,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在泰特当代艺术馆展出了他的《气象计划》(The Weather Project),表达了他对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警示,吸引了200多万观众走进泰特的涡轮大厅(Turbine Hall)。这次个展囊括了其40余件作品,依然是一种对全球气候危机的艺术化回应和反思。

倪有魚:∞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2019年8月17日-10月20日

该展是艺术家倪有鱼在国内的第一个装置个展,其中涉及的作品跨度长达10年,大部分为首次展出,包括《滚下楼梯的裸女》《伐木人》《艺术占领月球》《神庙》等。从世界各地的跳蚤市场、古董旧货店甚至于垃圾堆中收集的、有时间温度的杂物在工作室中被艺术家打破与重组——物质原有的理性功能和属性在这一过程中被剔除,逐步明确了一套感性而抽象的美学逻辑。

盐田千春:灵魂的战栗

东京|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

2019年6月20日-10月27日

艺术家盐田千春(Shiota Chiharu)的创作主要通过行为和装置的形式,来表达记忆、焦虑、梦、沉默等。她的作品往往源于个人的经历,通过对身份、边界和存在等普世性概念的质疑和探讨,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次展览对盐田千春25年的创作进行了总体性的呈现:主要是大型装置作品,此外还有一些雕塑、行为录像、摄影、素描等作品。

建筑

归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19年7月23日-10月13日

该展呈现1918年至1935年期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求学的20多位中国留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业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展示梁思成在建筑思想和具体实践中的创造性摸索,尝试揭示其中所涉及的建筑理论与建筑史学对于中国建筑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9年7月18日-10月7日

展览通过大尺度的模型、建筑手绘、设计手稿、影像资料等方式,向观众揭示建筑师石上纯也实现理念的过程与细节。展览取名“自由建筑”,意在表达石上纯也不囿于传统的建筑形式与表达方法,以自由的视角探索并更新建筑的定义,呈现《神奈川工科大学工房》《住宅与餐厅》《森林幼儿园》《谷之教堂》等20组作品。

新媒体

One If by Land “以梦为陆”映象式艺术群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2019年7月19日-10月7日

该展以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影像等跨媒介创作的多样呈现形式,使观众参与到二维、三维以及沉浸式的展览体验中。展览共邀请埃里森·卡茨、安吉拉·格莱卡、波拉·彼薇、大卫·斯普里格斯、仇晓飞等15位来自不同国籍背景的当代艺术家,通过25件艺术作品,对艺术的“时代性”这一特征进行解读与诠释,进而探讨在当代艺术中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池田亮司个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19年8月10日-11月17日

池田亮司(Ryoji Ikeda)是一位在巴黎生活和工作的日本视觉和声音艺术家。他的音乐主要关注各种“原始”状态下的声音,例如正弦音和噪声,通常使用人类听觉范围边缘的频率。该展呈现的作品涵盖声音雕塑、视听装置、灯箱及平面等基于程序编码及算法的作品。艺术家部署了一个混合声响、图像的复杂设置,这些经典元素满足了许多人对于数字科技成为今日艺术主体的反应。

每当星辰变幻时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2019年7月27日-10月27日

展览以“科技、艺术、疗愈”为核心,提出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Eco-centric”(生态中心主义)设想,重新寻找自我存在于这片繁星之下的位置。展品来自GeeksArt团队,这个团队集合了艺术家、创意人、策展人、编程师、工程师、技术研发师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化人才,专注于研发、设计、创作新媒体艺术装置。作品大多通过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营造沉浸式的科幻奇境。并尝试通过融合艺术与科技的手法,探索人类的感官与意识世界。

博览会/双年展

2019·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展览中心

2019年9月20日-9月22日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与往届有所不同,第六届“影像上海”将推出盛大的策展单元及全新奖项:曝光奖(Exposure Award)。该奖项鼓励呈现前沿影像的画廊提交个展申请,为全新实验性作品提供展位、举办个展。在来自全球的递交参选作品中,法国视觉艺术家诺艾蜜·古达尔(Noémie Goudal)的作品脱颖而出,将由Les Filles du Calvaire画廊(巴黎)呈现其个展。

2019·惠特尼双年展

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2019年5月17日-9月22日

本届惠特尼双年展由简·帕内塔(Jane Panetta)和鲁杰科·霍克利(Rujeko Hockley)共同策展,共计展出75位艺术家(团体)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电影、摄影、行为和声音等多种媒介。

古代美术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8月6日-10月6日

该展主要展示了2012年河北临漳邺城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的佛像精品,共展出各类文物171件(套),包括自北魏至唐代的131件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佛教造像精品。展览通过“玉石梵像”“邺都样式”和“佛韵至美”三个单元,从造像的本体解读、风格演变及艺术特色三个视角来呈现。

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

南京博物院

2019年7月9日-10月9日

该展共有231组共计1406件展品,全部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览以“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为主线,体现了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突出了阿富汗在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传播和交融上的独特角色和地位。

见相非相——犍陀罗佛像艺术特展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

2019年7月6日-8月28日

犍陀罗佛像艺术以佛教题材为主,采用古希腊的表现手法,并且打破了“不以形象来表现佛陀”的印度传统惯例。佛像以希腊太阳神为基准,样貌上具有波状的发纹、高额、尖鼻、薄唇、衣褶厚重等典型的西方人特质。该展精选了来自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机构珍藏的99件藝术珍品,呈现犍陀罗佛像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题材。

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9年7月16日-10月20日

该展汇集了全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的首次展览。展览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到明清时期,通过“引子”“神王之国”“文明传承”“结语”四个部分,完整、系统地反映了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交融之美:神户市立博物馆藏品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9年6月6日-9月8日

该展展出书画、浮世绘版画、工艺器物等逾180件展品,全面呈现大航海时代以来东亚海域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文化碰撞与交流。展览分为“启航!前往新世界:地图与海外资讯”“长崎:交会的人与物”“中国画风:黄檗及南苹”“西洋风:中国及荷兰的影响”“从异国情调迈向现代世界”五部分,展示16-19世纪欧亚艺术的相遇与交融的历史。

其他

东方灵感:伊斯兰世界如何影响西方艺术

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2019年10月10日-2020年1月26日

该展呈现了东西方在文化和艺术上交流互动的历史,尤其是凸显了伊斯兰世界对西方艺术几个世纪以来的影响。展品分别来自欧洲、北美、中东和北非,涵盖陶瓷、摄影、玻璃、珠宝、服饰,以及当代艺术等,展示了艺术交流是如何广泛地对视觉和装饰艺术产生影响。展览以4位来自中东和北非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作为结尾,她们持续地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质疑“东方主义”的概念,表达穆斯林女性这个身份主题。

露西·斯帕罗:艺术史狂想曲

北京|木木美术馆

2019年7月6日-10月7日

以毛毡作为主要材料对日常物品进行仿制是英国艺术家露西·斯帕罗(Lucy Sparrow)的惯常创作方式。从日用品、食材到建筑和武器,斯帕罗以针脚丈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该展以全球艺术史为依托,通过手工毛毡制品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最具代表性的70余件艺术杰作进行了再度演绎:从史前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及古典大师巨制,再到现代及当代艺术名作,斯帕罗以极具张力和辨识度的创作语言为经典作品赋予了另外一种生命。

剧场想象

北京公社

2019年7月20日-9月6日

该展呈现白庆晧、韩成宇、李世准、南真祐、朴径律以及艺术小组卢和郑等人作品,主题“剧场想象”描绘了由参展作品共同构建的旨在唤醒观看者各种感官的独特景观。展览概念来源于舞台设计,其中时间感和空间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们着意模糊现实与环境的边界,每件作品都是一座脱胎于艺术家想象的、精心建造的迷宫,使人迷失其中,而其物质和非物质的元素在画面上达到了一种平衡。

观看之道

北京|CHAO艺术中心

2019年8月16日-10月6日

该展汇集了17位/组中外当代艺术家,呈现多件重要的当代艺术史“教科书”级作品,其中不乏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的重要之作。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合作的《长城》(1988/2010年)、约瑟夫·博伊斯的重要作品《我爱美国,美国爱我》(1974年)、小野洋子的划时代经典之作《葡萄柚》(1953-1964/2016年)等。

遭逢美杜薩:向京、靳卫红双个展

上海|巽汇

2019年8月18日-11月10日

继武艺“修真图”和王广义“通俗人类学”之后,“遭逢美杜萨”成为了巽汇系列学术研究展的第三个展览,呈现向京与靳卫红两位艺术家为展览专门创作的新作《降临》与《疼痛》。策展人阿克曼认为,从很多角度来看,向京和靳卫红“遭遇了美杜萨”。她们经历了当代中国的激烈变化,对诱惑与疼痛感受至深。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摄影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WZW—bewell摄影月赛
加州美术馆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