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幅弹线作品的诞生

2019-09-10 04:55吕墩墩
画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五角星媒介装置

吕墩墩

1980年5月,武汉申社[1]在民国时期的建筑东湖“水云乡”举办了第一届画展,当时我还是湖北艺术学院[2]大二国画班的学生。洪耀是我的老师,我就特别关注他展什么,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这幅《五角星》(1977年)。洪老师问我对这幅画印象怎样,我只觉得它在当时很新。我那时相当关注形式感,但这幅画超出了所理解的维度,我向画走近了一步,没有看出是什么材料、怎么画的。五角星一目了然,我感到老師胆子很大。后来才知道它是用弹线制作的,这不奇怪。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学艺术的热情甚高,学院的学术气氛很浓。就在那个时候,洪老师第一次使用了他家族木器加工行业的传统工具——弹线的“墨斗盒”原理来制作作画的器具。在“申社”的首届展览之前,他用这个器具第一次弹线,完成了一幅题为《五角星》的水墨作品。虽然这一器具的表现形式有待开发,但“弹线”本身在中国绘画史上对于工具的革新以及随之而来的艺术形式的拓展都是开创性的。1980年的湖北艺术学院是什么景象?那时我们在讨论萨特的存在主义,讨论现代派,每天晚上画室里灯火通明,唯一一位会来画室与我们讨论西方现代派的老师就是洪耀。他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是新艺术的先驱[3]。我们参与了的 “八五新潮”艺术运动还没有开始之际,洪耀便在1977年创作了这幅在中国水墨艺术中具有美术史意义的弹线作品。

《五角星》的制作方式是,艺术家用了民族的和家族的古老工具——弹线器具,即用于弹线的装置。弹线装置是源于古人“木直中绳”的观念,以确保木器加工不跑偏;它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高科技,延伸至工业文明时代,在两个时代间建立了联系。之前对此有一种肯定的说法是,这一技术的运用在中国线描“十八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描——“十九描”。而“十八描”毕竟还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文明还没有寿终正寝。我总认为,一种文明在产生以后,当新文明出现,它跟前者一样,只是丰富了整个文明体系,而不是谁的死亡。我把“洪耀弹线”看成“第一描”,但不是属于“十八描”的添加物“十九描”,而是属于另一个新系统。如果说“十八描”是正数的,“洪耀弹线”则是负数的,即“负一描”,是超越零以后的另一排列的头排。

为什么是一个新系统?因为用装置或器械作画,是当代艺术中常见的方式,它符合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理论,即所谓“媒介是感觉、身体和思想的延续”[4]。用装置作画,媒介本身是思想的延续,作品既撇清了与身体的关系,又是自身一切的新的代表。身体承载着显性的和隐性的记忆[5],当隐性的记忆被损坏、扭曲之后,艺术家可以不信任其隐性的记忆而改用装置或器械作画。虽然是农耕文明的工具,但它的操作方式与操作电脑如出一辙——敲击键盘发出命令,使喷绘或打印迅速执行。洪耀的弹线装置,也是扣动扳机,一秒钟执行完命令。

而作品承载的观念含量远远大于视觉,因而欣赏这类作品的方式也是相应的——整个制作过程作为一个事件,它的视觉存留物可能只是一根或几根彩色的或墨色的弹线。“媒介是信息”[6],在我们注视的时候,将捕捉到的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包括文字的、视频的,以及策展人的说话、推理和想象,我们便可捕捉到更多隐藏在痕迹后面的信息。比如,我们应该想到,大型作品的弹线装置在扣动扳机之后,其声波是多少分贝?加之喷溅墨汁的侵略性,这可以代替一种鞭笞的欲望吗?如此你或许才能感受到,一位在中国走过大半历程的艺术家,其承载的一切含量的总和,是与作品相称的。

注释:

[1] 武汉申社,是1980年在湖北美术家协会领导下成立的中国画组织,旨在探讨研究国画领域的创新问题,社员有乐建文、方湘侠、陈立言、贺飞白、洪耀华(洪耀曾用名)、聂干因等。该社成立后,湖北美协主办了“申社”东湖画展,展出作品130件。

[2] 当时的湖北艺术学院包括音乐系和美术系,1992年美术系更名为湖北美术学院。

[3] 2002年11月18日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有一份对洪耀的介绍文字:“洪耀华先生70年代是我省中国画人物画的代表人物……80年代创作了一批具有现代观念的作品,影响了我省一批青年画家,而成为我省中国画创新的带头人之一……”

[4] 摘自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62年出版的《古腾堡星系:印刷人的制造》(The Gutenberg Galaxy: 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多伦多大学出版社出版。

[5] 隐性记忆,又称“程序记忆”, 一种长期记忆的形式,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

[6] 1967年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和平面设计师奎丁·菲·雷(Quentin Fiore)合著了一本书,书名即《媒介是信息:一份效果清单》(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英国企鹅出版集团出版。

猜你喜欢
五角星媒介装置
拼五角星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流水LED灯装置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轰趴装置指南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酸酸甜甜的“五角星”
考眼力
关于几个重要保护定值完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