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之难点应用题教学

2019-09-10 05:25王登锐
成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王登锐

摘 要: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既要综合应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结合图示法、情境法等方法克服障碍,解决数学应用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应用题教学

1 引言

数学应用题和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应用题,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式比较单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内容相对单一,且教学形式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应用题自身就具备着一定的枯燥性,长此以往导致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不能够充分发挥应用题的教学价值。

2.2 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不够灵活

数学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学科。教师开展应用题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是比较精确的,但是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应用题的解答方式却是丰富多彩的。根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解答数学应用题的时候,选择的解答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并未从多种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化,不能灵活地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3 选择的应用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

数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多种,教师应该选择最适合的问题学生的年龄和爱好比较合适,这样可以吸引小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课程的热情。但是大多数当教师选择数学应用题时,他们与现实生活的接触较少,这使得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3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问题解答的策略

3.1 化抽象为形象,让数学问题可视化

拉普拉斯说:“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他们对可视化的表达更感兴趣。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直观的操作、形象化的展示其解题过程,让学生形成清晰而深刻的经验,从而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8本。如果小红给小华2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这道题的思维逻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教师可以用道具演示的方式,直接操作让学生看,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解题真意。

3.2 分析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并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在应用题解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表示题目中所给的各种数量及其内在关系,可以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其中的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①寻找题中的数量;②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例如,甲车每次可运煤400千克,而乙车比甲车每次可多运60千克。那么两车每次一共可运多少千克煤?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该题是求两车每次一共可运多少千克煤,需明白哪两个条件?该题中所给出的数量之间是什么关系?该题应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这样,通过读题、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解题思维过程直观化,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大帮助。

3.3 联系生活开展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大多与生活实际关联紧密,因此,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并且,应用题是综合型题,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将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如生活中的购物情境非常多,教师可以此设计应用题:小明的妈妈给小明50元钱,让他去超市买水果,小明去超市后,向店员了解情况,得知苹果4元/斤,西瓜3元/斤,橘子5元/斤,请问,小明可以有几种购买方式?此题是在已有知识点上进行的延伸,传统应用题大多会问:买1斤西瓜,3斤苹果,2斤橘子,小明共花费多少钱?还剩余多少钱?而教师创设的例题却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随意写出多种购买方式,既可以将50元全部用于购买水果,也可以剩余一部分。这种习题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4 对应用题的改编要多样化

针对应用题包装和改编,教师不能从一而终地套用同一套故事情节模板,甚至是同一个故事。当然,形式也不能仅限于故事的改变,主要因为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于应用题故事的关注程度,逐渐失去应用题趣味性包装和改编的实际效果。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针对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我们很难通过教师一己之力对大量的应用题进行趣味性改编和包装,需要教师的集体智慧。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应用题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工具,会出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有这一思路的把握,我们就会很容易的想到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改编种类。在进行应用题的趣味化改编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片、表格等等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应用题的条件,并且能够通过这些条件构建出相对完整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直接套用到应用题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想起课堂中所教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4 结束语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数学课堂应用题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解决应用题,最终能够学习到完整的应用题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東艳.小学数学教学之难点应用题教学[J/OL].学周刊,2017(33):100[2017-11-05].

[2] 王强.解读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0):167.

[3] 师建林.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7(30):68.

[4] 刘大红.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7(26):58-5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