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LS自主学习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2019-09-10 07:22邓克英
关键词:要素自主学习分析

邓克英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社会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辨识(I)、阐释(D)、探究(E)、行动(A)、检查(L)、协作(S)的“IDEALS”学习能力要素,分析了每个要素的概念、内涵,详细阐述了这一要素体系提出的重要意义和体使用范围,最后指出如何基于“IDEALS”学习能力要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指导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要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IDEALS;自主学习;要素;分析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其特点是学习者必须独立管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目的是为学习需求和目标服务,因此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能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简称为“IDEALS”学习能力要素。

一、何为“IDEALS”学习能力要素

“IDEAL”的概念最早由爱尔兰教育家David Little等人提出,是作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训练方法来分析的,五个字母分别是五个英文单词Identify(I辨识)、Define(D,阐释)、Explore(E,探究)、Act(A,行动)、Look(L,检查)首字母的组合,构成了英文单词Ideal,意即理想的目标和模式[1]。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该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作为学生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还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素质加以认识和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中还应该加入“合作学习”的要素,即社交的能力,用英文表示就是Social,这样就构成了“IDEALS学习能力要素”的完整概念。

(一)I(Identify)认知

认知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包括元认知和认知。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首次提出了元认知,他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2]。综合国内外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控,通俗讲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着重指“内省”与“反思”。而认知指对某个具体的对象或任务的外在的、具体的认识和采取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外显性与辨识度。我们可以用企业内部组织关系来形容人元认知和认知的区别,元认知就是以CEO为代表的高管层,而认知则指基层管理者和员工[3]。认知是基础,为元认知提供目标与对象,离开具体的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元认知是更高级的认知,对认知起着定向、调节、激励、监控的作用。自主学习是学习的较高层次和阶段,要求学习者拥有科学的认知知识和策略,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比如具有阅读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归纳与概括的能力、知识的分析与应用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智力、志向、意志和思维能力等,能自觉且正确的对学习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和校正等。自主学习明显对学习者在元认知方面要求更高,拥有较强认知能力的人不一定能较好地自主学习,而拥有较强元认知能力的学习者却能在学习动机的趋使下寻找到较好的认知策略。

(二)D(Define)阐释

阐释是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分解与分析,包括针对问题的分析和对外阐述两个方面,前者就是指分析和理解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目的和意义何在,问题由哪些知识点和要素构成,要素中哪些是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后,学习者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取得怎样的成果。这一层的阐释解决的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其指向学习者内部的理解和对自我的描述。而对外阐述也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书面的,另一个是口头的,书面的是指学习者应该在对问题展开深入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语言文字,并记录下来,其目的一方面作为备忘和评价的标准,随时提醒自己;另一方面在形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是否全面和正确,及时修订和补充。口头的阐释是基于自主学习并不是脱离教师和同伴的孤立学习而存在的,学习者应掌握较强的沟通解释能力,能夠全面、正确地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展示给能为自己提供帮助、指导和合作的老师和学习同伴,以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上述关于阐释的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成功地开展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习者能够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准确、有深度的分析,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将任务传达给合作者。而对外阐述则能够帮助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效率,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三)E(Explore)探究

探究对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既指对问题或学习对象本身的探究,也指学习过程中要采取反思式、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对学习对象本身的探索包括回答我将如何完成这项任务?要花多少时间?采取哪些方法?什么样的方法更好?也就是说要针对学习任务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确定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列出具体的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应针对每个阶段的任务设想出具体的学习方法,以保证自主学习进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了学习目标,还应关注自学者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人的学习思维分为两类:一类是目标导向的、有意识的思维;另一类是无定向的、无意识的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具有目标取向的、有意识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远哲说“研究是自学的好方法,中学、大学生都应该进行研究”[4],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都习惯于被动接受书本或老师的观点,认为老师传授的和书本上写的都是真理,不加判别地予以接受。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缺乏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者自身独立思考、探究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A(Act)行动

行动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认知、阐释、探究均为行动打基础,在计划和任务分配完成以后,学习者就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收集和整理相关学习材料和信息,并对资料和信息综合分类处理,提取有用的内容,集中力量学习、理解、消化、吸收。必要时修改或调整学习计划,进入真正有目的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主体选用学习方法,习惯于逻辑思维的人擅长运用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等一类的学习方法,而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人就擅长采用记忆、想象、观察、模仿等一类学习方法。也可以根据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比如文科知识的学习弹性强,对学习者记忆和想象力的要求较多,而理工科知识的学习则更多依赖数理推理能力,对于实践性强的学习内容,则要求学习者较多采用模仿和实操的方法进行。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材料来源极大丰富,学习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学习方法,还应该掌握信息检索与鉴别能力。任何学习过程都不可能仅仅采用单一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应该“回头看”,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以保证学习过程的效率。

(五)L(Look)检查

检查即评价,评价在学习自主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评价一方面是衡量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任务是否得以完成,学习者从中学到了什么,这种评价与学习的最终和阶段目标相关,在课堂或课外学习中,及时自我检查,比如问自己“我认识了某个对象吗?”,“我完成了学习目标吗?”,“我理解了什么?”等,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评价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学习者采取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与反思,时常询问自己或同伴“学习策略运用得适当有效吗?”,“还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呢?”等,适时对方法进行比较和判断,当发现效果欠佳或效率不高时,应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帮助学习者厘清学习思路,优化学习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掌握好检查评价的时机、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显得异常重要,它决定了检查和评价的效果。

(六)S(Social)协作

自主学习不等同于单个学习和孤立学习,肖伯纳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大意是说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若彼此交换,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思想,如果彼此交流,每个都会多拥有一种思想[5]。学习和知识也是一样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不会削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相反会丰富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明高明的学习者应该善于向他人学习,共同进步。学习者之间的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也包括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与磨合,从而在促进知识增长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为人与人的交流提供了更为直接和便捷的平台,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信息社会中独特的知识载体,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开展交流与学习,从而在他人的帮助下创造出新的价值的同时,也通过交流为别人提供知识和信息。

二、“IDEALS”学习能力要素的意义

(一)该要素立体涵盖了自主学习过程的诸多环节

关于学习,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学”和“习”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在文化尚不发达的阶段,人们对“习”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学”。但现在是知识极度丰富的时代,自主学习成为解决知识更新速度过快而带来的问题的法宝,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建构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的心理学家,分别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对学习乃至自主学习进行解读,他们花费大量的篇幅论证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习者主动性的作用,但他们的研究和分析多集中在心理学层面,是属于比较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而学习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美学、认知科学、社会学、信息学、方法论等基础上的综合性的科学,因此必须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自主学习的概念和要素。在IDEALS学习能力模型中,认知属于包含了心理学、生理学、行为学、认知科学的要素;而阐释则包含了语言学、信息学和社会学中交流沟通的内容;探究包含了心理学和发现法的概念;行动包含了行为学和方法论的内容;检查则采用了自然科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协作则主要集中依托社会学的相关内容。

(二)该模型符合学习规律的科学、原则和要求

学习最基本的生理机制是条件反射的形成,俄罗斯生理学家于20世纪初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生理学家和脑科学对大脑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部位对应的不同的学习机能;而行为学家通过对人体血液的分析,将人分为粘液汁、胆质汁、兴奋汁、抑郁汁等四种气质,不同气质人群形成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适宜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学习归根结底是一种科学,学习的原则、要求应是符合学习规律。该模型的提出体现了学习要遵循循序渐进、学思结合、知识合一等观点,按照形成动机—制定计划—选择方法—付诸行动—检查反思—协作整改形成一个整体的自主学习流程,体现了学习过程的系統化和科学化,是对前人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对新时代学习理论的延伸与发展,体现和反映了学习规律。

(三)该模型有助于科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者生理、心理、知识、智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学习能力的形成只在学习过程中采到相应的学习方法才能形成,学习目标选择正确、学习方法选择合适,往往学习效率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构成学习能力的核心与灵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独立的、自我控制的学习,学习成效与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息息相关。在本要素体系中,在探索、行动和检查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并力求阐述学习方法与人的心理、生理、学习对象等之间的关系,引导学习者从科学的角度寻找最优化学习方案和方法。如果将本能力要素体系知识层层递进地应用于指导学生课堂和课外自学活动,逐一分解和实现,势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采取更有效的自主学习行动、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并指导更高层次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关注了协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学习者在缺乏外界及时指导和监督的情况下,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并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四)该模型有助于促进传统学习方法的变革

因学生缺乏学习计划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死板等问题,当前的各级教育模式饱受批评,不利于个性化人才的成长成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地发挥。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行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帮助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反思中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生机与活力。本能力要素体系不仅适用于学习者非课堂的学习,也适用于课堂学习,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自主的思想,课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让学生参与教师教学内容的分配、教学资料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课程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教学方法,少讲已有的定论,多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教师应主动从主导者、主体者的位置退居指导者的位置,设置多样化的考核方案,更多地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变依赖老师学习为依赖自己学习,变单打独斗学习为协作创新学习。当前发展势头强劲的翻转课堂学习就是将自主学习引入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效尝试,应大力推广,以期促进教学模式的真正变革。

三、如何基于“IDEALS”学习能力要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从动机、情感、计划、方法、评价、协作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1. 以学习目标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人需要有效地与环境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基本的持久性动机倾向,能激发个体去探索、关注、思考并从事某项任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或指导者必须引导学习者在充分分析相关学习对象或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有意义地将这一学习过程的每一步与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并设置一些阶段性的目标,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利用学习本身激发学习动机。

2. 以能力发挥激发动机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能力得到发挥时,就会心情愉悦,而且能力展现得越多,愉悦的感觉也会增加,因此教师或指导者必须有意识地改变学习是为了拿分数、找工作的功利性思想,把学习当作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径。比如在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外语学习过程中,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他们能否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技能搜索并组织信息,并能自觉主动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如果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两项都做到的话,就会产生满足感、能力感和掌握感。

3. 以主观奖励激发动机

当我们提到奖励的时候,总是狭隘地认为奖励就是对完成目标的对象进行物质或精神的鼓励。实际上,自主学习属于人较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对他们而言,内在动机所激发的行为基础是人们渴望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决断力。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从事由内在动机激发的活动时,大量外部的、强化的奖励可能会对内在动机产生副作用。当个体感到自身的行为被他人左右,而难以控制时,自信心强的人要么会对给予此项奖励人产生反感,要么对被别人控制的学习产生抵触;自信心弱的人则会逐渐放弃自主学习的动机,学习自控能力减弱,转而对给予奖励的人产生依赖,从而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在动机是自我维持性动机,来自在学习任务或活动的主观奖励(如愉悦感、满足感、能力感和自豪感)。由内在动机激发的学习者是快乐、自主的学习者。

(二)合理分解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如果一个自主学习者的学习源于一个长远的目标,并意识到过渡期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成绩是达到长远目标的必然条件,那么学生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决心在朝目标挺进的過程中竭尽全力。为了达到最终的长远目标,学习者还应该根据任务的性质、难易程度等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针对性地设置阶段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分解目标任务,一方面可以将复杂的任务简单化、条理化,从而更加有利于增加学习者的信心,当阶段目标实现时,可让学习者获得激励,追求更高的目标;另一方面,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往往需要针对性地拟定学习计划,比如学生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需要课后自主记忆单词,这时候,学习者往往按自己学习的节奏,划定一个时间段,自我设定每段时间需要记忆的单词数量,并不断进行检测和复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毫无规划地记忆单词,既不利于评价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习目标地达成。因此制定学习计划必要科学、合理,既有利于目标达成,又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三)围绕学习计划,采用适当策略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和计划,必须选择并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完成既定目标内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要知道如何学,知道需要做什么,并且备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供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属于内省层面的认知,比如对自身知识、智力、性格、忍耐力的认知,包括计划、控制和自我调节。认知策略的目标向外,是针对学习对象而采取的方法与手段。以记忆为例,人们会根据学习对象的领悟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记忆策略,比如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宜采用复述策略,以达到在记忆中保存信息,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的目的,类似于机械记忆;当头脑中的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对头脑中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层加工,从而增加新信息,这就是信息精细加工策略,平时用得较多的诸如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词根记忆法等都属于信息精细加工策略的范畴。在对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去粗取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也就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就是组织策略。此外,还有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条件管理策略、学业帮助策略等[6]。

(四)客观认识自我,引导正确归因

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影响自信和今后的行动。比如对于考试成绩,人类的归因一般从可控和不可控两个纬度进行分析,如果将考试成功归结为个人的努力,那么我们可能以后会更加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下次就会得到改善,这样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但当学生将自己考试的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外界不可控的因素时,比如运气和状态,学生会从心底认为自己不能决定学习的结果,从而打击了从内部改变自我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让其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多归因为可控的内在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但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自信心弱的学生,应该正面发挥心理防御机制,因为这类学生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原因,如果我们仍然机械地套用这种方法,无疑会进一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该训练他们客观地分析原因,尤其是面对失败时,要学会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五)努力学习探索,形成智慧和知识优势

智慧和知识优势包含获得和应用知识从而获得美好生活的积极特质,属于认知的力量。主要包括创造力、好奇心、思维开阔、好学、洞察力等五个方面。培养创造力就是要拥有新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维新颖,做事方式不拘一格。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凡事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好奇心就是要培养和保持人对于经验和知识的内在渴求,对所有的经验都有兴趣,具有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好奇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沉浸到电影情节当中;玩游戏而忘记了时间;阅读急盼的信件;与有趣的陌生人交谈等方面,如果我们能学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则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开阔是指全面、透彻地思考问题,凡事不急于下结论,寻找和现有的信念、计划、目标相反的证据,面对证据能够改变观点,尊重事实。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训练自己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耐心而细致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好学是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好学与好奇心有关,老师希望学生好学、家长希望孩子好学、老板希望员工好学,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个体的学习欲望,无论是布置作业、分配工作和任务,既要考虑对象的现有能力,又要考虑对象的潜力,要重视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成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六)创造交流条件,促进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一是要分析学习内容,确立学习目标。这一环节是将学习目标转化成相关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驱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要,从而为学习者主动構建做准备;二是要精心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寻找学习合作伙伴,成员之间应知识互补,互相促进。协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选择合作学习成员;三是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和条件,当前信息技术为远距离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习者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的、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如聊天工具、微博、公众号、留言簿、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等)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学习场所;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7]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个人评价与他人、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合理公正的评价是学习互动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习者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协作学习中的指导者,比如教师,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明确的规则和操作流程,既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又要学生之间展开友好竞争。

参考文献:

[1][3] [爱尔兰]David Little,等.江琴译[M].邱永忠,林赟,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牟及灵,张时魁.元认知迁移与高职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7):163-165

[4] 黄滔.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认识与再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6).

[5] 苏培升.浅谈大学物理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6] Deci,E.L,&Ryan,R.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J].New York,NY Plenum.1985:69-73.

[7] 霍俊蓉.浅谈如何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J].课程教育研究,2018,(5):31.

猜你喜欢
要素自主学习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