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

2019-09-10 12:55邓含羞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计问题小学数学

邓含羞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融入提问艺术,让老师睿智地提问、让学生大胆地思考,既能激活小学生的求知动力、活跃课堂氛围,也能达到“问中有学,学中有問”的理想效果,打造多元化、高效化的数学课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的?如何提问才能调动学生探究兴致?本文从设计趣味性问题、针对性问题、矛盾性问题、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展开“巧设问题”的方法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设计问题; 多元课堂

设问是学习的“心脏”,有效提问既能渗透知识,也能锻炼思维,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提问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一环,以问题为核心燃起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一步步解决问题过程中,登上知识的巅峰。那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如何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课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探索与实践的教育艺术。

一、环环相扣,设计趣味性问题

课堂提问要遵循环环相扣原则,突出教学重点、分散学习难点,以趣味性问题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致。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概念,我提前准备教学道具——苹果。课堂上,我先让两个学生到讲台上,然后提出:“这里有一个苹果,你们两个人怎样才能分着吃呢?”同样台下的学生也跟着思考:“这个苹果怎样分才公平?”很快就有聪明的学生给出“平均分”的答案,于是我继续将苹果切成两半并分给两个学生,提问:“这半个苹果是整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另半个苹果又是整个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刨根问底的提问,学生对“几分之几”有了初步认识,进一步地思考与分析问题,也就保障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目的,设计针对性问题

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由教师精心预设,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启发思维的设问、温故知新的设问、渗透方法的设问、了解学情的设问等等,每一道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1]。

以“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为例,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用硬纸板剪出完整的圆形,并画出周长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如果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一般老师都会让学生尝试总结圆形的特点和性质,但实际上这样的设问方式没有明确的目的,缺乏针对性,学生也无从下手。所以我设计了非常明确的问题,启迪思路:“你在测量中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而此时学生给出的答案却略有不同,我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继续提问:“为什么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怎样才能尽量减少误差的存在?”在一步步的解题中,顺理成章地导出了“圆周率”,针对性的问题也让学生把握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三、把握关键,设计矛盾性问题

矛盾是打开思维的载体,有了矛盾才能调动积极思维。因此设计问题时,我们要把握矛盾的关键,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习的兴趣。

以“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为例,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正方形面积单位测量多边形的图形,在这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用面积单位测量圆形呢?显然用“数格子”的方法行不通,也就产生了矛盾,围绕矛盾继续启发:“如果运用‘转化’思想,能将圆形转化为哪些学过的图形呢?正方形可以吗?长方形可以吗?”整个设问的过程中,运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提问显然是有效的。

四、直击灵魂,设计启发性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直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思考性与挑战性,才能将学生的多元思维推向高潮,保持活跃的解题欲望。

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为例,首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但是还有一种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的情况,那么两个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继续追问:“那怎样才能让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直接相加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在循序渐进的启发下,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强化了“异分母分数相加或相减要先同分”的意识,主动概括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层层递进的提问中,我们把握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每个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也有一定的趣味挑战性,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

五、调动思维,设计开放性问题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是自由的、开放的,我们要启迪学生的多元思维,让他们融入观察、思考、探究与推理等趣味的数学思维活动中,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多途径思考问题,训练思维的创新性与发散性[2],培育标新立异的发展精神。

以“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为例,在把握“因数”与“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根据“15÷3=5”设定问题:观察算式,思考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倍数是因数的几倍?因数是倍数的几分之几?在开放性题目中,题目的各个要素是开放的、解题思路是开放的、答案也是开放的,正因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探寻多种答案。所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符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要,有效激励各个层次的学生融入学习过程并且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总之,数学课堂巧设问题,这是开启心智、促进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理论学习、全面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地设计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喜人效果,以实现构建多元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与此同时,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与探究时间,合理把控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巧设问题、抛砖引玉,学生巧用思维、不耻下问,这才是有趣、有用、有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肖朝敏.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134.

[2]胡红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158.

猜你喜欢
设计问题小学数学
浅析市政道路桥梁设计问题与施工中裂缝成因
浅议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若干问题
教学设计重在“设计问题”
便携式钓具包装设计问题及改善分析
解析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