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平优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2019-09-10 07:22彭文秀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涵新时代教育

彭文秀

摘要:新时代下,转变教育理念,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主要要求,对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内容以公平优质教育为研究其切入点,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  公平优质  教育  内涵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17年要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发展让人们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为支撑,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使得更多的孩子成就梦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对其进行了强调: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一、公平优质教育概述

公平优质教育不是简单的“公平”、“优质”的叠加,而是通过有机的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具体来说,公平优质教育中,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活动必须要凭借和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顺利开展,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资源是否完备、是否齐备,直接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具体来说,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部分。其中,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校园的场地、校舍的建筑、教育设施、信息技术设备等;软件资源则是指教师素质、生源状况、校园文化、管理水平。在优质公平教育的要求下,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其硬件资源,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建设校园文化等,使得软件和硬件资源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且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下,才拥有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2)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办学育人。在公平教育教学下,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要在此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正确运用教育资源,才能办好学校,教育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运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式,其核心在于严格遵循教育的规律,对学生实施教育。

教育虽然经历了历史的发展,但其育人的这一核心却从未改变。在优质公平教育方针政策下,教育必须要将培养人才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结合教育的闺女,坚持将学生培养成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否则,一旦在公平优质教育中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导致教育出现异化的现象,进而无法保障教育可持续发展。

(3)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公平优质教育的最终结果必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在公平优质教育理念下,从学生的入学、到其受教育以及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均要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首先,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入学权利和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实施公平教育的基础;其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必须要以“仁爱之心”,引导学生成才。这就要求足教师在具体的人才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成长认真负责,并尊重、亲近和信任学生,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和关爱学生,一视同仁对待学生;最后,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客观性、公正性”为基本的原则,明确教育评价标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使得教育评价更加全面化、客观化和公正化。

二、公平优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1)公平优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更高目标。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是第一要务。但是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否则一旦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导致社会出现层级分化,加深贫富差距,制约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此,美国公立学校之父曾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要伟大的多”。通常,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教育机会公平。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不受性别、种族、职业、财产、宗教信仰等限制,实现人人均有受教育的权利。第二阶段:教育过程的公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并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第三阶段:教育结果公平。主要是在对学生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冲破“一把尺子”的评价准则,积极采用能够反映出不同学生成长的多样化评价标准。

就我国目前而言,实现所有孩子教育机会公平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实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性,仍未达到目标。基于此,公平优质教育正好为教育公平提供了更好的目标和方向。

(2)公平优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公平优质教育与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公平优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素质教育是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育必须要具备全面性、全体性、创新性、主体性、整体性和包容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可以说,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所有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同时,在素质教育下,还要重视每一个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歧视和排斥任何一个学生。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知识,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这与公平教育的目标、对象和基本要求等完全一致。由此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发展素质教育,才能推进公平优质教育,进而使得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三、公平优质教育下,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鉴于公平优质教育的理念和特点,我国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增加教育的总体投入,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为了进一步实现公平优质教育,必须要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否则,一旦不再增加教育的投入,以现有的教育资源很难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在具体增加教育投资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产业化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市场主导优质学校、政府负责薄弱学校等投资的方式;另一方面,在增加教育总投入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投资差距,这是实现公平教育的关键点。

(2)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加大总体教育投资是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基础,而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则是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关键。在实施公平优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必须要逐渐缩小其与城市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进而全面推动公平优质教育的发展。这就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资助体系,使得贫困地区受到更多的滋补和补助,使其真正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另一方面,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不仅要保证学生的营养早餐和午餐,满足学生生活上的需求,还要增加精神投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对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3)缩小教学水平差异,并加強人才引进工作。公平优质教育下,必须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地区之间教师水平之间的差异。据此,可加强地区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工作,聘请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工作经验传授;同时,还要将本地区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分配;另一方面,针对教师水平的较低的地区,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师的引进。例如: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增加福利等。鼓励更多的教师到偏远山区工作,为其教师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以达到缩小城乡地区教学水平的而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实施公平优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位。基于此,必须要在公平优质教育的理念下,增加教育的总体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缩小教学水平差异等途径,全面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徐光涛,王美.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科学的视角[J].开放教育研究, 2013(5):104-111.

[2]陈振华.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方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44-48.

[3]同勤学.以慕课为契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7(4):113-116.

猜你喜欢
内涵新时代教育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