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感悟,欣赏品味古诗文

2019-09-10 07:22赖艳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

赖艳芳

【摘要】我们作为古文化的传承者,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品味古诗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认为教师需要从积累古典语言,精读课文,理解赏析;感悟诗意,联想扩展;质疑探究,创新思维等几方面来把握古诗文的韵味。

【关键词】理解赏析  联想扩展  质疑探究   创新思维

中学生如何体味古诗文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水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在指导学生阅读、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最终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为此,在教古诗文时,我在理解赏析、联想扩展、质疑探究等三个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精读课文,理解赏析

文言诗文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逐步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然后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进一步体味古诗文的音乐美、语言美,并且由教师的引导启发,他们自然会从熟读中感知和领悟文章的内涵,理解赏析古诗文的意境美。学生应该学会赏析,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俗话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睛”。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词的纲。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先让学生着眼于“秋”字,找出描写秋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紧接着立足分析“思”,藤是枯的,树是老的。这景物是那样的了无生机,加上黄昏时分停栖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的乌鸦,又怎能不勾起诗人的思归之念?这是正衬。“小桥流水人家”,恬静、明丽、安适的乡村生活,对于落魄、沮丧、走投无路的游子来说,是多么的熟悉而又令人向往啊!这是反衬。“古道”唤起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思);“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渲染了“思”的情绪;“瘦马”更是令人遐想(思);马尚且“瘦”,何况人呢?另外如对《陋室铭》中的“德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狂”,《黄鹤楼》中的“空”等字词进行赏析,都十分有利于对诗文内容的准确把握。

抓诗眼促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诗词根本没有诗眼,这就要求教者灵活运用了。大多数诗词有名句,对名句的理解得当,同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主旨。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先让学生想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所描述的画面,学生通过讨论并归纳“诗人长时间地站在雪地上,深情目送友人,慢慢远去,以致于友人被雪山挡住看不见了,诗人仍不回帐篷,茫茫的雪原上只留下一串深深的马蹄印”。接着让学生表达出情感,学生便能较轻松地领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了。画面中所表达的惜别之情比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章的情理,可以通过熟读来感受和理解,文章的内涵,也可以通过精读来领会和赏析。

二、感悟诗意、联想扩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仅仅满足于就诗论诗,还远远不够。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感悟诗意、同类扩展的方法。把同一作家或不同作家的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欣賞。如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就可联想到蒋士铨的《岁暮到家》,教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就可联想到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当然,上述的类联并不是教每首诗词都要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增减。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首诗词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表达技巧、诗歌的意境、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学习有目标,理解有方法。

教整首诗词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背诵积累也可以如此进行。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还能让学生背诵更多的古诗词,真可谓一箭双雕。

三、质疑探究、创新思维

先哲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可能有许多新的发现。如能关注学生的感受与表现,追求师生的动态创造,就有可能生成新的意义。

我在教《陌上桑》这首诗时,把使君定位为一个以权势压人,调戏妇女的“好色之徒”。我启发学生:你们有不同的看法吗?有些学生就提出:说使君为“好色之徒”不公平。这时学生议论纷纷:罗敷的美貌“惊人”,吸引了每一个过路人。使君也被罗敷的美丽惊呆了,竟然“五马立踟蹰”,而这一看,就给使君背上了黑锅。其实这不公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路人爱美,使君同样爱美,如果此时使君视而不见,那反而不正常了。

使君被罗敷的美貌所打动,下一步可采取的方式有多种,但“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况且《诗经》也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君由欣赏到爱慕到大胆追求,这是对美的追求,对爱的大胆表白,这又有何不可?而我们的老师仅根据“宁可共载否”一句就简单地认定使君是一个调戏妇女的恶棍,显得缺乏根据了。

诸如此类,学生能展开联想,读出新的意义。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对话中动态生成的,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赏析,联想扩展,触类旁通,质疑探究,使学生在阅读、体会、感悟、创新上自然步入诗文的意境,达到了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1周良平. 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教学与文学欣赏[J]. 文艺生活旬刊, 2011(12):229-231.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论研究学习小组在大学生成才转型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