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论析

2019-09-10 07:22张瑜谷永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意识形态工作时代背景

张瑜 谷永鑫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新历史方位下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适时调整的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改革,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果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强调“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在理念与方法上,强调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理论传承、时代创新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关键词]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时代背景;理论逻辑;实践理路;鲜明特点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谷永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治国理政的鲜活实践,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为开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发表多次重要讲话,针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1]41,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内容逻辑、实践理路和鲜明特点,对于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

重要论述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离开了时代背景、实践问题、理论沿承,无法真正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成就显著,但意识形态建设形势依旧复杂严峻。新时代党的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問题、新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改革。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和重大理论创新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1. 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

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主要矛盾关系的集中表现,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和文化两方面”“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已经变成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研究和回答新时代国家发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动能。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26在当前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时代环境和现实条件的深刻变化对党的治国理政提出了新课题,要求新理论来指导新实践。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正是随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而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定力、抓住机遇,需要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把握时代大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开拓意识形态建设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新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深入了解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西方掌握“文化霸权”,“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存在太多被扭曲的解释、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事实。”[4]199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效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推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让世界真正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因此,加强国际话语权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向。一方面,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提升中国理论;另一方面,要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鲜明地展现中国立场,主动传播中国理念,全面表达中国价值。立足人类发展前沿积极探索和回答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方向。

2. 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改革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5]155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更为突出。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是全面把握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总体布局的重要前提。

第一,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剧增大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斗争始终存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总体格局长期呈现出“西强我弱”的局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经济、技术优势,以多种手段向我国倾销、渗透所谓“普世价值”,希图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同化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戒备和敌意日益加深,甚至把中国定位为其价值观和利益的主要“战略竞争者”,从各个领域进行遏制和围堵。在此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形势更加严峻和复杂,意识形态风险是今后一段时期可能遇到的重大风险之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就更加迫切。

第二,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非主流并存,先进、落后相互交织,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特点。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这一形势对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风险防范和综合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两个舆论场”现象弱化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开展深入斗争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宣传思想工作“时、度、效”问题亟待改进和加强,一些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比较突出,党内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本领恐慌”问题。

第三,信息技术革命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给国家各领域带来深刻影响。对于意识形态斗争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4]42。如何把握网络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事关党的长期执政的重大课题。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争夺十分复杂尖锐,各种错误思潮在互联网上不断变换形态、伺机而动,企图搅乱社会思想舆论,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同时,互联网也对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领袖”等网络人群大量涌现。如何在互联网舆论环境下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3. 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创新引领意识形态工作实践发展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根据不同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不同时代课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实现了一次次重大理论成果创新。毛泽东思想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要问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而,新时代要更好地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在党的建设理论中鲜明地提出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协同作用,狠抓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升来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鲜明特色。可以说,党的建设理论的不断提升推动着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的深入发展。尤其重要的是,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牢牢掌握,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党对意识形态全局的统筹协调能力日益增强。这些成就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宝贵资源,也成为意识形态工作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推动力。

二、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

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容逻辑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内容丰富、理论深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逻辑框架,既包含着对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战略定位和根本任务的重要论断,也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应当坚持的价值立场和基本方略。从整体上把握上述内容是廓清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逻辑体系的必然要求。

1. “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

习近平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153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

第一,突出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党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意义。“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屹立。”[7]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物质文明建设成就斐然。相较而言,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亟待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极端重要”的战略论断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既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同时也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第二,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关键角色。从党的奋斗历程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8]193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也需要深厚的意识形态基础来提供精神支撑,党的长期执政必然要求打牢意识形态建设基础。第三,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建設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9]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被置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这更加凸显了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 “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首先回答了“意识形态工作究竟干什么”这一重大问题。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和“魂”,其根本任务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193。

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述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重大使命,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无论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还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都印证着同一个道理,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0]。第二,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4]11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第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以丰富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顺应时代特征、符合人民意愿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真正实现“两个巩固”。当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11]

3.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价值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2]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回应和解答新时代所提出的课题。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与根本宗旨。“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3]413“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411党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初心和使命。唯有如此,才能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第二,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8]193这表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领导力量与主体依靠力量具有根本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任何割裂党性和人民性的行为都是有害的,必须加以警惕和批判。第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落实在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上,落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強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1]29,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4.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着眼于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全局性建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来武装全党。作为国家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英勇奋斗”[14]。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要“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4]107“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4]105。第三,以文化自信支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5]349,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具有根本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充分协调“核心价值培育方面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内在统一”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1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文化建设的引领,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要义。

三、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

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理路,为新时代卓有成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1. 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同时不放弃舆论斗争,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中重要的方法论内涵。面对当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活跃态势,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辩护功能和批判功能,全面提升正面宣传的效果,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习近平高度重视正面宣传,强调以立为本,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通过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建设和广泛有效的传播,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问题,习近平强调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5]154。同时,重视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着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以正面宣传为主,绝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4]27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要敢于亮剑、批驳谬误,让意识形态工作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结合当前思想舆论领域的发展特征,习近平提出了红色、灰色、黑色“三个地带”的重要论断。对于红色地带的正面舆论,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影响力;对于黑色地带的错误思想,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对于处在中间位置的灰色地带,要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力,积极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因此,实现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就是要处理好一元指导和多元并存的关系,巩固主流阵地,根据实际分类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思想观点,开展有效的意识形态治理工作。

2. 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相结合

意识形态反映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社会实践,保持精神世界的独立性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在谈价值观培育、国家治理、党的建设以及国际话语权等问题时,反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定文化自信,始终保持对“民族精神独立性”[17]的高度自觉和自信。这些论断是习近平针对当前世界格局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既是一场物质创造实践,也是一场精神创造实践,不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建设成就,而且树立了民族自信和独立自主的精神世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当前,进一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更要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8]。在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下,把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路径。习近平始终强调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8]209,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为人類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外,还注重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强调汇聚更多资源力量,不断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3. 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对重要关系。统筹全局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沟通,提升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二是将意识形态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思考,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大局;三是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要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有效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召开多次会议,涉及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全军政治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多领域,充分体现出对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统筹兼顾。

此外,突出重点,将网上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互联网已然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并深刻影响着意识形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方式。能否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成为衡量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成效的关键。对此,习近平强调:“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工作就要到哪儿去”[15]336,要不断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主动占领网络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1]。“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向,既包含着发挥互联网“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作用,创新对外话语体系,努力解决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存在的“失语”“挨骂”问题,赢得国际话语权;也强调要在全球互联网安全博弈中把握好技术博弈、理念博弈和话语权博弈的关系,探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4. 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

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人。“意识形态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强力协作,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19]首先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新形势下更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8]193。二是坚持党委领导、全党动手,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切实解决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宽、松、软”问题,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立场、明确使命。三是发挥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带头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增强能力素质,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当然,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取得实效,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将党和国家的理论主张和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协调社会各个领域、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意识形态工作“大宣传”格局的构建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文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根本依归;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高校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总而言之,意识形态工作的加强,需要发挥好社会各领域骨干力量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作用,从而实现社会的多方联动与全员协作。

四、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

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特点突出,从空间视角来看,放眼世界、聚焦中国,拓展了意识形态的世界眼光,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时间维度来看,重视历史、着眼现实、关乎未来,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1. 世界眼光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间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但霸权主义、零和博弈、冷战思维等现象却远未消除。面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习近平强调:“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4]197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的交流、交融、交锋是当今世界各国意识形态建设所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以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从“被动防守”转为“主动传播”,加强国际沟通对话和交流互鉴,不断提升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积极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习近平在国际交往的许多场合倡导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包容性全球化”的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提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类进步的源泉,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这一系列论述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突出特征。习近平立足中国国情、聚焦中国问题,为建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和格局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一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底蕴,引导人们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意识形态的民族性和发展的精神独立性。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实践、聚焦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矛盾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新概念新理论新策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国问题”是其思想、话语和实践创新的根本着眼点。其重要论述中体现的中国梦想、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不仅惠及中国,同时惠及世界”“为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捍卫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为人类思想宝库贡献了中国智慧”,更“增添了维系世界和平的重要筹码”。[20]

3. 理论传承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升华,充分展现了理论的继承性、延续性和内在统一性。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体现了深厚的哲学底蕴,从根本上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始终保持先进性,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和人民立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和价值使命,自觉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价值引领力。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科学性,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从理论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在“旗帜”和“道路”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汲取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宝贵经验,从历史高度、理论高度、时代高度不断探索意识形态工作战略布局,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理论解释力。此外,始终保持革命性,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时刻强调理论建设要面向鲜活的社会实践并指导实践。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既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格局,也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战术策略,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力。

4. 时代创新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与时俱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这种时代性集中表现为对时代方位、时代境遇、时代使命的准确把握,其创新性集中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创新、话语创新和方法创新。习近平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性地位、难题性挑战和根本性目标,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拓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21]12“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根本性方向、核心性利益和政治性要求的价值总领”[21]10,是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的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话语创新不仅表现为话语内容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且表现为话语形式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便是其话语创新的典范,“开启了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由政治性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变”[22],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为有效构建中国特色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其方法创新涉及不同领域、多方主体,为新时代意识形态的大众化提供了科学路径,为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3] 朱佳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意义——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6.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會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7]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6(2).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9] 王文慧.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三个维度及其理论创新[J].理论学刊,2017(4):18.

[10] 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1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1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7.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 本刊记者.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自觉——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侯惠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16.

[17]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18]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3).

[19] 李宗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新思想[J].社会主义研究,2016(2):40.

[20] 陈曙光.让世界知道中国[N].光明日报,20160815(1).

[21] 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整体性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8(1).

[22] 包毅,徐海波.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30.

(编辑:牟世晶)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意识形态工作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浅谈供给侧改革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