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2019-09-10 07:22周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四化

周敏

内容提要:由于劳动与技术课课堂教学中涉及理论性知识少,需要实践性时间多,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很难动手操作,导致教学实效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过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做到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科技文体活动相结合的观点,拓宽劳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形式要生活化  过程要情感化  动手要实践化  氛围要和谐化

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了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生的亲身经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内容。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学生所从事的劳动能力和内容开展教学,使学生始终在手脑并用的状态下学习劳技知识,生动活泼的发展劳动技能。要充分发挥劳动与技术课的优势,从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坚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要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把劳技教学与劳动实践、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方式、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参加校外工农业生产、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途径,将劳技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反复加以运用,提高自身劳技素质。

劳技课课堂教学如何突破限制而走向生成,使学生真正沉浸在自主、合作、实践操作的学习氛围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模式必要体现生活化、情感化、实践化、和谐化。

一、形式要生活化

新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理念,要求老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二、过程要情感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来创设激发兴趣和情感,通过自己的感情投入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目的,在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把亲切、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求知心境,这样引入新课。

三、动手要实践化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动态,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被动的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情绪,以兴趣为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非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创作灵感。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导入、指导、练习、评价四个核心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课堂导入重兴趣。相对于其他课堂,劳技课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劳技课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每一位劳技教师都要从增强学生的实践性出发,抓住学生爱动、爱参与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谈话法、实物展示法、设疑法等。

(2)现场教学重指导。劳动技术的教育是一种需要“手把手”的教育,光说不练,效果肯定不佳,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教材加强实践指导,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给学生讲清楚,示范清楚,让学生的操作有据可观;同时,在学生操作实践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手把手的指导,训练学生的技能。

(3)课堂练习重实践。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缺乏劳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需要用到什么,家长就买什么,根本不要他们去动手动脑去制作什么?所以要加强有效的练习,促进技能的形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技能都是经过练习而形成的,练习是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反复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唯一途径,在这里,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劳技课中要求把个人练习、分组练习、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都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生成特点。在制作练习时还可以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愉悦的音乐声中完成练习,并得到美的享受。

(4)课堂评价重激励。注重成果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和表扬是教育法宝。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内,要对本节课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作简要小结。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好的作品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独创性。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 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强烈。还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四、氛围要和谐化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伴随着课堂的开放。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营造声情并茂的场面和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感到宽松、坦然、愉悦等没有任何压抑的课堂教学氛围,适时地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保持在活泼有趣、充满生机的状态之中,努力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空间。

劳动与技术教育因其特有的课程特点,光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教学目标,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花大力气拓展课程内容,使学生劳技教育在家庭、社会层面得到延伸,建设一个更广阔的劳技教育大课堂。

(1)与课外、校外活动相结合。有些劳动技能单靠课堂内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布置课外练习,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将劳动和技术课向其他学科渗透,鼓励学生写劳动日记,这样既加强了所学技能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习惯,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2)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社队、车站和军烈属、五保户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动,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学到劳动本领。例如:“五一”劳动节去打扫卫生,“八一”建军节去老红军家里慰问、扫地、擦窗户,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到五保户家里送温暖、送水果、扫院落等,“三八”妇女节,要求学生帮妈妈做一样家务活,认识母爱的伟大,从而加深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珍惜劳动成果。

(3)与科技、文体活动相结合。劳动技术教育应做到课堂打基础,课外多实践。劳动教育应积极与文体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学习编织、折叠、绘画等手工,并动手做发豆芽、种花、种菜、植树、种草、养兔、养鱼等试验,开展穿袜子、系鞋带、扣扣子、戴红领巾的比赛,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这样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到的劳动知识简单但很实用,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一种劳动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只要每一名劳技教师都确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相信劳动技术教育定能发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从何处入手[J].中小学管理.2017.12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4]吴美玉.让学生在实践中智慧起来[J].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5]朱向红.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探讨[J].成才之路,2019(03):34.

猜你喜欢
四化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构建“四化”策略 提升英语学力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争“四当”强“四化”努力打造过硬办公室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物理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四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