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10 02:13雍志强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1期
关键词:共享资源高校

雍志强

摘  要:本文从高校教育资源状况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提出通过完善利益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健全法律政策制度、建设资源共享网络管理平台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促进高校校际资源共享。

关键词:高校;资源;共享;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堆积了许多珍贵的教学和科研的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管理模式的封闭性,这些资源只在少量教师和学生之间使用;使得在其他高校教育资源匮乏、出现不足,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为了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率,教育资源的规范建设工作和共享性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一、高校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的概论

教育资源主要有教育信息、专业、文化、师资、制度、管理、学科、课程、学风教风、教学模式、学术风气等软件资源以及教学场地、设施设备、资金等硬件资源二个部分。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内容共享,也可以通过聘、租的方式进行引入也可以进行共建、共用,同时学生可以跨校使用资源。我们说高校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主要指高校之间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上的互相开放。

二、高校校际间教育教学校际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兼顾效率与公平

目前,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校际资源占有的数量、质量不平衡,师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不平等。高校校际间如果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就得到公平利用,高校可以获得相对公平发展的机会,师生可以获得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学生也可以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权利,这样提升了区域教育资源的效率及教育的相对公平。

(2)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与分布不均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教育资源存在着生存性短缺和发展性短缺。要解决这种短缺,一是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增加资源绝对数量和规模;二是盘活现有的存量,通过提高资源共享的方式增加资源的相对规模。如果完全用第一种来解决显然是做不到的。高校校际间进行资源共享有利于在教育资源总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资源相对规模和效应,资源短缺压力得到缓解。同时每一所高校的特色专业和学科等都不是全面开花的,也不可能全部都是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可以使教育资源从单一的校园向多个校园乃至区域流动。

(3)有利于调节过度的资源需求

在我国目前公立高校产权制度下,教育资源短缺和浪费及过度需求同时存在。因为高校及其具体使用部门、在申请购买设备时,往往只考虑使用的便利性和自身的预期收益。同时谁拥有资源数量多、质量高,谁的竞争优势就强、预期收益就大,综合实力就强。因此,就出现了一方面会对教育资源过度需求,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却严重浪费。通过资源共享,可以带来教育资源规模的相对扩张,从而缓解这种矛盾。同时资源共享也将一个个独立的高校、部门柔性整合成一个整体,将个体需求柔性转化为集体需求,从而缓解个体的过度需求。

(4)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与实力

共享使得教育资源在时空、数量等方面得到放大,资源效益和高校办学效益也得到相应的放大和叠加,教育资源实现整体增值和价值最大化。各高校的办学基础、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各有千秋、有强有弱,教育资源的校际共享有助于高校突破原有的行政、教学、科研壁垒,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甚至“强强联合”,提高各自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实现共享、共生、共赢。形成集群合力,对外形成一个整体,提高集群谈判能力,增强了外部竞争能力及高校办学实力。

三、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对策研究

由于高校一些的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阻碍了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实现。我们应该通过制度改革与创新消除制度壁垒,通过组织结构的自主设计和动态选择来推进和协调资源共享,扩大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内容和受益面、提高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层次和质量。

(1)建立和完善共享利益保障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比如建立政府补贴制度,使提供共享资源的高校能够得到利益补偿。同时也可以建立有偿使用制度,由受益高校和学生支付必要的成本费用,同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在校际资源共享中的实际情况,对贡献大的高校给予奖励、并将共享成效与高校管理者的个人收人、荣誉、政绩以及未来职务挂钩。同时优先立项校际联合申报的资源共享项目,重视共享项目立项实施后的共享绩效评价。设立鼓励资源共享的专项资金加大对资源共享项目的财政补贴力度,也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吸引高校以及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资源共享。

(2)优化高校公共资源配置过程

可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的思路,对资源投入进行引导和协调,鼓励如高校体育中心、体育馆、(数字)图书馆、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公共实训中心、数字资源中心、公共管理系统等等共享项目的建设。增强资源利用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加强整体规划、论证工作,将单个高校拟建设的资源与高校现有资源的分布、使用情况结合起来,杜绝资源的闲置和重置。提高新建资源的实用性和利用率、共享率。整合公共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享相互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并分担资源成本、风险。着力改变存量资源的管理与使用方式。打破校际界限,最大限度实行资源校际开放共享。实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折旧制度和有偿流通制度,打破校内、校际、高校和社会之间流通障碍,通过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促进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大型仪器设备流通到需要的地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

(3)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围绕教育资源共享,健全、完善、落实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使高校校际资源共享工作有章可循;通过颁布、出台倡导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使资源共享有法可依。同时在资源配置、项目审批、专业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对共享项目、共享学校、共享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对于积极参与共享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共享主体单位、部门和个人给予政策激励;在综合或专项检查、评估、验收时,将资源共享作为重点考察指标。通过这些政策,引導高校从不愿、不会、不知或被动共享,走向积极、主动共享。

重构评价体系。要制定有利于资源共享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各类指标体系中,应体现教育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改变单一的学校资源占有量和生均资源拥有量评价指标,增加学校资源利用率和生均实际资源利用量评价指标。在重大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奖评定、品牌或特色专业评比、精品课程评比等方面,将横向联合开放、合作、共建作为鼓励性或加分指标;对于高校内部可以增加引导性、发展性指标,如跨校公选课程开出门数、学分互认课程门数、跨校共建课程数、参与共享专业数、跨校承担科研数、跨校社会 服务项目数、参与共享的装备数与占比率、生均办学成本、产出绩效指标等等。

(4)大力开展资源共享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

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手段解决高校校际资源共享中遇到的校际资源的流动、整合或校际师生的流动、协作出现的诸多困难,尤其突出的是教学信息传递、校际选课、校际排课、校际学分互认、实验实训室安排等等。首先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标准化及同步更新。再通过资源共享网络管理门户平台,将所有信息和应用系统有机整合成统一的WEB界面。门户平台可以包括或整合各高校的办公自动化、资产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设备资产管理、一卡通管理等应用系统,以及课程等各种类型的资源共享管理应用系统。门户平台进行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只要一个用户名和口令即可进入所有具备应用权限的业务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库。

总之,高校的一些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阻碍了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结构优化,可以扩大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内容和受益面、提高高校校际资源共享的层次和质量,最终实现高校的规划目标和价值预期。

参考文献

[1]  庄三舵、大学城校际资源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 2017-11-02

[2]  田敬华、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5-05-20

[3]  庄三舵;朱红斌、校际资源共享背景下大学城组织结构解析《教育评论》- 2018-01-28

猜你喜欢
共享资源高校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