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影响的研究

2019-09-10 07:04李林苗志强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中国

李林 苗志强

摘 要:2008年北京残奥会推动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即将举办2022冬季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结论得出:即将举办的2022年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带来了有利的影响,带动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机制不合理,残疾人运动员得不到全面的保障、训练过程中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场地和经费的不足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思路和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冬残奥会;体育事业;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11-01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的资料和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残疾人体育事业相关的书籍,利用关键词“残奥会”“残疾人”“体育事业”等关键詞进行检索,下载并阅读50多篇相关文献和相关书籍2本,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梳理总结。

1.2访谈法:对北京市残疾人训练基地教练员和运动员,北京市海淀区和大兴两个区的残疾人群众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训练和比赛的情况,为备战2022年残奥会所做的准备。走访部分高校相关方面的专家,请他们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2 2022冬残奥会对残疾人体育带来的影响

2.1对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平昌冬残奥会上,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可以站在世界的赛场上,他们不会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感到悲伤,而是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用优秀的运动水平向世界展示自己自立自强的一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进行比拼,展现体育带来的魅力和乐趣。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努力,顽强拼搏。

2.2对残疾人相关人才的培养

在获得2022年冬季残奥会的举办权后,北京市各部门开始为冬残奥会的举办紧密筹划,由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发布。《人才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为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培养人才,北京体育高校为残奥会输送人才,优秀的教师为残奥会裁判工作积极做准备;学生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为可能到来的志愿者工作打下基础。为了培养残疾人体育专业人员,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部分体育院校先后设置了残疾人体育专业及体育保健康复专业。[1]2018年11月延庆区体育局正式挂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冬残奥会进入北京周期,训练基地的建立,创建了优异的条件,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3在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3.1竞技体育运动队伍管理单一

一个精密的组织管理结构是队伍走得更远的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组织和管理是市残联、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和各级地方残联来进行管理,管理模式相对松散,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安排不够合理,队伍组织散漫。一个队伍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和把控,是没有办法走得远的。

3.2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过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有北京上海等一线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各种赛事的举办,都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他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关心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导致其发展速度慢。这就导致各地区残疾人体育发展的差距明显,发达地区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高,欠发达地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重视不明显。

3.3缺乏长期科学的训练计划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当中,教练员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运动员训练效果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目前我国残疾人运动员训练计划主要是短期的集训,在有重大比赛的时候,把运动员集合起来训练,大多地区缺乏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

对于残疾人来说,他们身体存在着特殊性,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科学地计划和组织尤为重要,这样能防止对残疾人运动员身体的二次伤害。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结合医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把他们融入运动员的训练当中,从而降低运动员出现损伤的概率,提高运动员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4结论

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模,2008年北京残奥会和各级残疾人赛事的举办,都推动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员和教练员年龄偏大,教练员学历相对较低;训练中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计划;比赛和训练的经费不足;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场地的缺少,器材的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2022年冬残奥会的进行,针对这些问题要提高警惕,努力解决和完善[3]。

5建议

5.1加大新闻媒体的关注力度,使得上级领导部门加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残疾人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能够给国家争光,给地方增添光彩。

5.2增加资金来源的途径,广开残疾人体育事业经费筹集渠道。与一些体育企业和公司进行合作,得到支持的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知名度。可以设立一些残疾人体育基金,残疾人体育彩票等项目,一部分收入用到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

5.3培养适应残疾人需要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向社会招聘人才,开设教练员培训基地,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从学校体育教学出发,培养关于残疾人竞技体育相关教师,壮大教师队伍。

5.4加强公共体育场馆无障碍设施的配备。国家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应全面考虑,把残疾人运动员纳入其中。增加一些专业的器材,保证残疾人运动员能在公共场馆进行训练。考虑和高校体育场馆合作,可以结合北京市的一些高校,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场地器材的优势,开展训练。

参考文献:

[1]马佼佼.北京残奥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2]黄静,侯代贵,郭敏刚.北京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2):96-100.

[3]周芳.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5(01):22-25.

作者简介:

李林(1996.9.13—),男。籍贯:江西。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单位: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中国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创新发展研究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浅谈档案在体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