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用剪纸的方法玩起来

2019-09-10 07:22魏红
幼儿美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剪纸作品纹样剪刀

魏红

剪纸是一种具有益智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接触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剪纸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较为常见,但限于剪刀的危险性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剪纸活动会有一些阻力。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剪刀太危险,小班幼儿尚未具备使用剪刀的能力,因此多忽视和拒绝组织小班幼儿参与剪纸活动。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有两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使他模仿各式各样的人物,表现他的意思;二可以利用剪纸的动作,在无形中练习精细、忍耐、敏捷、沉静诸美德。剪纸操作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如果因为怕危险而拒绝让小班幼儿参加剪纸活动,那么势必会错过许多发展的良机。因此,我园的剪纸课程在全园小、中、大各年龄班开展。

一、安全

当然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要想顺利地开展剪纸课程,首先要解决幼儿与剪刀“和睦相处”的问题,我们的剪纸课程就从安全使用剪刀人手,探索适合幼儿园孩子参与的剪纸活动。培养幼儿正确、安全地使用剪刀,有助于稳定幼儿的情绪,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课堂规范,在集体操作活动中懂得自我保护,同时避免伤害他人。

1.建立“剪尖向前、转纸不转剪”的习惯

在剪纸活动中要求幼儿坐稳后,保持平静的心态,右手拿剪刀左手拿纸,操作时要求剪尖自然地朝向前方,根据剪刀的走向来转动纸,需注意转纸不转剪。逐渐地左右手配合找到规律,幼儿会越剪越灵活。相反,若剪尖跟着纸转,则需要抬手、反手、转腕等动作,动作幅度增大了,危险性也会大大提升,也不利于左右手形成操作习惯。所以培养幼儿剪纸操作时剪尖朝前、转纸不转剪的习惯是很有必要。

2.强调右手用剪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幼儿最初接触剪刀都很生疏,所以左右手使用剪刀的感覺是一样的,在最初使用剪刀的时候引导他右手用剪,是可以调整过来的。因为我们接触的剪刀基本都是右合刀,不适合左手操作。若左手使用时间长了,剪刀中间的轴钉会逐渐松动,剪刀就不合刀了。相同水平下操作剪刀时,左手也不如右手灵活,左手用剪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很难完成越来越细致的剪纸创作。

其二,在集体活动中,如果两名邻座的幼儿分别用左手和右手同时使用剪刀,那么剪刀之间的距离太近,容易造成“剪刀打架”的危险情况。

3.设置剪纸工具筐

在课程开展之前,根据幼儿操作的特点设计剪纸工具筐,筐中分为三栏,其中放两个盒子,分别盛放剪纸材料、工具、作品及纸屑等。小班幼儿最初的剪纸作品多是细碎的、小小的,如大米粒、面条、鸟蛋等,统一放在盒中可避免作品丢失,节省了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的操作空间,有助于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良好的课堂常规和操作习惯。

二、兴趣

对于3-6岁的幼儿,学习剪纸需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引导幼儿从剪纸片、找角剪,到沿边剪直线、转角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剪纸活动中利用有趣的题材,多样化的剪纸方法,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和剪纸游戏激发兴趣,让幼儿喜欢上剪纸。

1.剪生肖激发幼儿兴趣

中班和大班幼儿大都了解自己的生肖,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现有的认知和兴趣说一说十二生肖都有哪些小动物,了解关于生肖的有趣的传说故事。在美术区域中创设生肖剪纸展览,引导幼儿剪出自己的生肖、好朋友的生肖或爸爸妈妈的生肖,这样的活动会自然让幼儿与剪纸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参与剪纸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2.游戏化的“脱稿剪纸”引发幼儿兴趣

(1)营造游戏化的剪纸活动氛围

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期,不描不画、剪剪贴贴的游戏形式适合小班幼儿参与,“脱稿剪纸”是幼儿剪纸教学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在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我是大厨师”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将纸条横着剪,剪下的小方块如颗颗大米粒,粘贴成一碗碗“香香的白米饭”;转纸找角剪,为妈妈做美味比萨饼;沿边剪直线剪下长长的纸条,给娃娃做一碗“彩色生日面”等,让幼儿不仅结合生活经验抒发情感又熟悉了剪刀的使用方法,体验到剪纸活动的乐趣。

(2)事倍功半的折剪法

传统剪纸技法中的“折剪法”,是先将纸对折或多次对折后,在折面上设计剪纸纹样,剪好后展开,会产生对称、重复图案,这是剪纸技法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折剪的方法能使剪纸制作过程大大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到了中班绘画能力、表现力仍然有限,在剪纸创作中特别需要得到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而折剪法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能够满足这个时期幼儿创造表现的需要,当他们看到自己剪的不规则图形竟然变化出那么多奇妙的对称效果,在欣喜的同时兴趣倍增,于是他们创作很多对称图案的剪纸作品,比如《图形宝宝》《狮子王》《窗花花》《苹果》《花瓶》等作品。

3.将剪纸融入区域游戏,保持幼儿的兴趣

将剪纸融入区域游戏中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也能更有效、持续地保持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各班幼儿每周一次来美术室参与剪纸游戏,对剪刀的使用越来越熟悉,尤其是小班幼儿。例如在集体活动中小班幼儿用沿边剪直线的方法表现“彩色生日面”,用纸条装饰花格衣裳、妈妈的花手袋、爸爸的领带,用纸条给小动物搭笼子、拼贴画等,让剪纸在幼儿美术游戏中生动、活跃、丰富起来,不仅保持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小班幼儿剪纸的灵活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纹样

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悠久的民间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堪称“母亲文化”。在第三届全国儿童剪纸作品展研讨会上,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会的陈竟教授讲到了儿童剪纸教育的意义,他指出:教师在儿童剪纸指导中多是重视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及反映现实生活,却忽略了民间剪纸艺术语言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任何艺术都有它独特的语言,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通过镂空和剪刻等语言形式,创造出生动、淳朴艺术形象,反映各地文化特色。

幼儿对于美轮美奂的传统剪纸作品虽然喜欢但有一定的陌生感,对剪纸创作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因此我们的剪纸课程可以以纹样作为切入点。在用传统剪纸纹样的基础上创造自己喜欢的纹样,在探索和表现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并获得方法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和指导方法:

1.“挖洞洞”感受传统的镂空纹样

在“挖洞洞”的剪纸游戏中,小班幼儿在剪直线的基础上,尝试折叠、转纸,一步一步地剪出纸中间的洞洞,当他们从洞洞里看周围环境的时候感觉神奇和兴奋,殊不知他们剪出的那些并不齐整的洞洞就是传统剪纸中最基本的纹样一一镂空。

2.欣赏传统剪纸作品中经典的纹样

生动、稚朴的传统剪纸图案与幼儿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给这些纹样起名字,如:圆点纹、水滴纹、月牙纹、菱形纹、锯齿纹等等,与民间流传下来的名称大致吻合。引导幼儿用“挖洞洞”的方法模仿和创造新的纹样。“挖洞洞”的剪纸方式打破了幼儿对繁复的传统剪纸的心理障碍,拉近了幼儿与剪纸的距离,激发幼儿参与剪纸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创造自己的纹样

传承民族艺术不是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我们应该在传承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儿童剪纸应该体现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展现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当幼儿掌握一些纹样之后,他们会不满足于现有的图案,教师需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鼓励他们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创造条件让幼儿尽情发挥。幼儿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变化和创造,运用折剪镂空的方法剪出各种不规则的形状,竟变化出那么多对称的、连续的镂空图案,惊喜、兴奋的同时也越来越喜欢剪纸了。

小班幼儿在挖洞洞的游戏中感受到圆点纹的有趣,于是在“花项链”的活动中,在挖洞洞剪圆点纹的基础上,自由自在地转纸剪,结果他们有了新发现,有些洞洞变成大宝石、小叶子、桃子、小树、小山等等。再把這些小作品、小纹样连接起来变成项链、花冠和手镯等,把游戏材料穿戴起来参与表演,他们用剪纸的方法玩起来了。

在中班“图形宝宝”的活动中,启发幼儿巧用正方形纸折剪法挖洞洞(镂空)表现图形宝宝的五官,幼儿尝试着变化“月牙纹”上下弯曲的状态,让图形宝宝的眼睛和嘴巴根据表情需要进行镂空变化,创造出喜怒不同的各种表情。

“锯齿纹”是剪纸作品中常见的纹样,顾名思义其形状如锯齿。锯齿纹排列的纹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运动感,根据设计形象的需要会有长短、粗细等不同变化,是中国剪纸艺术中最具特色的“刀法”之一。中班幼儿在用锯齿纹表现图形宝宝头发之后觉得新奇有趣,在其他作品上也灵活地运用。之后再延续的剪纸活动中幼儿用锯齿纹表现苹果娃娃的头发、眼睫毛、小狮子的鬃毛、及带刺的菠萝等等。大班幼儿用锯齿纹表现老虎的胡须、猴子的皮毛等,根据形象的需要,幼儿能够表现出长短不一的纹样状态。

4.学会组合经验,剪得随意、玩得开心

“老鼠嫁女”是民俗传统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情节导入剪纸创作的氛围,将精细、传统、繁复的剪纸技法变为儿童化的表现方式。引导幼儿在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变化和创造,转化为自己的剪纸方法:首先启发幼儿借型塑形巧拼接,将两片叶子拼摆成各种活泼可爱的老鼠造型;再用镂空剪洞洞的方法给小老鼠添上眼睛;巧用剪窗花的折叠剪法给老鼠穿上喜庆的花衣裳;最后用剪下的边边角角给小老鼠们添上四肢。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作出各种姿态的老鼠形象,有敲锣的、吹喇叭的、放鞭炮的等。最后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和小伙伴的组合起来,拼成一幅幅完整的老鼠嫁女的剪纸作品。

中国是剪纸的故乡,孩子是最好的传承者。智、趣、拙是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特点,儿童剪纸应该是利用剪纸艺术的语言形式表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尊重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喜欢剪纸,感受剪纸艺术的美,并能用剪纸的方法玩起来,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我园剪纸课程的宗旨和目标。

猜你喜欢
剪纸作品纹样剪刀
拯救“濒危”花纹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剪纸作品赏析
众志成城抗疫情·剪纸作品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于富业剪纸作品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石头剪刀布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