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多样化分析及建议

2019-09-10 07:22李欣李楠刘磊
辽宁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李欣 李楠 刘磊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学历招聘需求量越来越大。从长远看,高学历就业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对于高校而言,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还应当重视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本文重点分析金融类硕士研究生的求职特点和企业校园招聘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增设具有就业导向特色的教学模块及课程内容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类硕士 就业需求 人才培养

金融类专业是财经类院校的核心及特色专业,各校金融学院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金融人才。金融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银行、证券、期货、投资、保险、信托、咨询、监管等行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在规模上普遍扩招,企业对于应届生综合能力越来越看重,学生求职可选行业和企业增多,跨专业求职愈加明显等原因,金融类硕士研究生每年招聘季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网站和APP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企业需要很多熟悉金融的专业人才,同时很多岗位也面向金融类硕士研究生开放。对于追求稳定工作的金融类硕士研究生来说,高校的行政岗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金融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特点,及对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高校行政岗位的招聘需求分析,挖掘这些职位中对毕业生的各项素质要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开发建议,对提高金融类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多样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金融类硕士研究生的求职特点

1.金融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向仍然以专业对口为主,但行业竞争越发激烈。金融业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高利润行业,工资高且待遇好。许多学生选择报考金融类专业的研究生以期获得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发展。随着国内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在每年招聘季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硕士研究生因为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等优势,所以更受到行业内的认可与青睐。

2.跨行业公司及职位对金融类学生的吸引力愈发增加。部分非金融类行业,如互联网公司因其行业发展趋势普遍看好,管理培训、产品和运营等职位没有专业限制,岗位薪资相比其他行业较高,这些岗位的竞争也比较激烈。

3.要求硕士学历的事业单位岗位备受青睐。在以前的校园招聘中,许多企业是会根据学历界定不同的薪资标准,大部分SP offer也主要发给硕士研究生。更有不少企业在简历筛选阶段将硕士学历作为一种评价因子或是加分项,这也成为许多学生考研的一个重要动机。但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校园招聘过程中的笔面试阶段的表现,并且非科研型企业普遍对于学生的学术要求不高,因此硕士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的优势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于是,高校的行政及教辅等要求硕士学历的岗位也成为许多研究生的毕业求职意向。

二、校园招聘企业需求与考察方式分析

1.金融類企业——以银行为例。银行是金融类专业最为对口的行业之一,其每年春秋季校园招聘需求量以及报名人数都居高不下。银行的校园招聘主要集中在9-12月,除中农工建交、邮储、农商行、浦发、招商、中信等商业银行有大量的应届生需求之外,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党政机关和政策性银行也都会通过校园招聘引进人才,但其招聘人数较少,竞争较为激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像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开始增加校园招聘的比重。银行校园招聘主要以柜台服务、理财经理、金融业务、职能等岗位为主,互联网金融因其行业特点还设有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等新岗位。尽管多数职位主要面向经管类专业,但对于业务运营、资金理财、综合营销等需求量较大的岗位,其职位要求一般为不限专业,这也就增大了求职银行的竞争压力。

银行校园招聘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笔试为全国统一考试,形式是机考,主要考察行测、专业及行业知识、英语、心理测试等。专业以及行业知识涉及的经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学、市场营销、法律、计算机、百科常识等内容,不同银行笔试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五大行为例,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试卷中关于专业知识的题目比较多,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对于行测和常识的考察量比重较大。而在题量及试题难度方面,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题量相对比较大,并且试题难度也超过其余三家。笔试成绩将决定能否进入面试阶段,并在最终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想去银行丁作的学生提早着手准备是必要的。

银行校园招聘面试方式与多数国企相类似,大部分银行的面试会分为两轮面试,在笔试之后会进行第一轮面试,初面多为群体面试形式。有些银行在笔试之前,会组织一次初面,对应试者进行立体化的选择。初面的形式以半结构化面试为主,也可能会出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复试主要会采用半结构化面试的形式,考察应聘者的语言逻辑、在校经历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非金融行业——以互联网企业为例。据前程无忧发布的《2018年招聘市场供需报告》显示,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继续占据校园招聘岗位需求量的榜首。互联网作为本世纪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朝阳产业,其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张,既有跨事业群经营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等传统互联网与电商巨头,也有像知乎、携程、字节跳动、爱奇艺、美图等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的公司。每年校园招聘季互联网公司已不在少数,相对应的,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校园招聘特点如下:一是开始时间早,关注度高。提前抢人才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互联网企业每年的校园招聘非常早,多数企业在8月份就已开始提前批内推及应届正式批简历投递阶段,接着会在9月份完成大部分地区的校园宣讲及笔面试流程,发出录用通知,并且这些企业学生的违约率一般都很低。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于电脑和手机的使用愈加依赖,互联网公司都有贴近用户的产品,而正是这些我们经常使用的客户端和APP,逐渐让我们对其背后的公司及投资财团也有所了解。在校招阶段出现这类熟悉的企业,求职者一般都会查看职位列表里的可投递岗位。因此,较高的产品知名度也为互联网企业的校园招聘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二是选拔过程侧重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同于金融类企业笔试阶段侧重考察专业知识,互联网企业的非技术岗位一般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笔试内容考察行业资讯与岗位知识、行测与主观题。行业资讯包括互联网行业及产品信息,考察考生是否关注行业热点,岗位知识主要考察对产品与运营岗位工作内容和能力框架的了解程度以及部分专业知识。如“爱奇艺”的产品运营类笔试题目中有互联网基础试题与专项试题,“携程”的产品方向笔试卷的选择题大多是关于考携程及其合作的产品,“猎豹移动”的产品运营笔试选择题则考察产品经理相关知识以及活动、内容、用户运营等岗位知识。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笔试题目都包含主观题,主观题回答情况也决定了考生能否进入面试。2018年互联网公司的校园招聘主观题主要涉及营销推广、需求分析&用户研究、数据分析&数据估算、产品规划、产品运营等知识。求职者要想在笔试阶段脱颖而出,并在面试阶段回答好相类似的情境模拟问题,就需要建立在对于产品和市场足够的了解,以及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上。

3.要求硕士学历的事业单位——以高校行政教辅岗位为例。高校行政类岗位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党务工作、人事财务、信息技术等,教辅指高校辅导员,其职位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些还有政治面貌、工作经历、专业技能等要求。以大连地区高校为例,东北财经大学、遼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在2018年均发布过公开招聘考试公告,岗位包括辅导员与行政类。招聘范围不仅面向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大部分岗位2019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投递,甚至一些高校的招聘职位只招应届生,并且根据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公示,应届毕业生应聘成功者不在少数。

高校岗位招聘方式均采取考试考核方式,笔试阶段主要测试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行政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笔试题型以行测、简答题以及申论写作为主。面试形式采取结构化面试,主要考查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综合能力等,体现对选聘人员任职条件的要求。面试题目多涉及考生对岗位认知、教育理论的理解以及教学情景与学生案例分析等方面,侧重考查语言表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招聘考试一向竞争比较激烈,部分不限专业、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的岗位,其报录比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热门职位。与社会在职人员相比,应届生参加这类考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复习时间充裕和备考内容适合培训等方面。并且结构化面试与工作经历的关联度不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考核方式对应届毕业生较为有利。

三、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建议

1.行业导向课课程开发。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相比理工类等其他专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求职可选范围较为宽泛。同时,随着企业的职位在招聘要求上逐渐降低或取消专业限制,普遍存在毕业生的录取岗位与所学专业方向关联性不大甚至跨行求职的现象。为避免高校硕士培养同质化的现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添加行业导向元素。可根据各学院专业特点开设就业技能培训类课程,也可以考虑到金融类专业学生就业偏好,在专业关联性较大的学院之间开设可选修的行业导向必修课程,甚至在全校范围内互选。

行业导向类课程开发体现在模块课设置与授课内容设计上,硕士研究生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毕业生实际就业数据,在硕士新生入学阶段介绍专业具体就业方向及可选范围。课程内容设置上,部分公共课可以增加具有选修性质的就业模块,或结合研究生所学专业及择业偏好开设针对某些热门行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可增加具有锚定性质的定向课程,以输出固定行业人才为目的,也可以由高校与企业设立专项合作培养研究生计划,定向培养硕士人才。此外,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以企业共同制定,方案课程中增设实际工作内容认知与企业实践环节,并从就业指导层面落实“双导师”制度。

2.融合就业特色的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生是相对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生人群,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使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教学内容应当更具新颖性与多样性。既要覆盖研究生求职所需,又能体现课上所学与工作及行业的相关性,故可在课程内容中融合就业元素。以金融类专业为例,通识课程中的就业指导课可以增加对金融学基础、行测、申论、实践能力测验等内容的讲授课时量,满足学生对于从事金融类工作所需专业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可拓宽研究生的就业渠道,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专业课方面,可以往届毕业生中口碑较好的金融企业为上课素材,结合其招聘环节与实习考核中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要求及标准,模拟求职环境,有就业指向性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形式上应多以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为主,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团队竞合技能以及不同情境下的面试话术。

3.加强对实践技能的考核。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培养方案中关于就业指导与就业技能训练方面覆盖程度不够。研究生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是试卷和学术论文,对课程的实际应用考察不多,而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及经验越加受到企业重视。学生更多是通过校内活动与校外实习获取工作相关经验,并且研究生对未来工作期望值普遍较高,但其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位要求距离企业认可的程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一定量的实践实训学时,重点针对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情况的考察,可以在专业课成绩评定或毕业设计环节增加研究生实践能力考核分数,在重视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和学术创新素养的前提下,提高研究生在技能实操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