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和专业发展的调查分析

2019-09-10 17:18蒋祖华林忠钦王海丽夏天娟郑虹裴海燕
高教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设置培养模式

蒋祖华 林忠钦 王海丽 夏天娟 郑虹 裴海燕

摘  要: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研究在国家新战略下工程硕士的培养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分别从企业用人和和高校培养两个方面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和专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分析了企业们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近20年来工程硕士对这些公司发展的作用。调研了国内著名高校和一些行业特点明显的高校,分析他们在工程硕士培养中的经验,及对我国工程硕士专业结构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硕士;专业设置;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154-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and major setup.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ing surve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ltivation and major setup of engineering of master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feedback and university training. The 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talent demand of enterprises is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rol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anies in the past 20 years. Fam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vestigated to analyze their experience in the training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and suggestions on the major setup structure are collected.

Keywor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major setup; training model

为了满足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自1997年开始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大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人才。各高校持续对如何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进行探索[1-3],并对工程硕士专业领域设置进行了研究[4]。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研究在国家新战略下工程硕士的培养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调研我国高等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专业学科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结构需求的满足度、创新我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科结构研究专题,针对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人才培养单位的高校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以了解用人单位对工程硕士使用和培养的需求,高校对工程硕士培养和学科专业设置的思路。

一、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培养的工程硕士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培养出的工程硕士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在人才培养的需求上有哪些变化,都需要不断进行跟踪研究。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单位,高校在培养过程中發现了哪些问题,目前的专业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是否需要调整,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都是需要调查的内容。

(一)企业问卷的主要内容

(1)企业基本信息:名称、性质、地区、行业、规模

(2)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a. 员工是否满足企业目前及将来对人才的需求

b. 目前企业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类型及数量

(3)企业培养和使用工程硕士情况:

a. 企业是否培养过工程硕士,如果是,这些工程硕士在企业中现状如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达到企业的预期

b. 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取得学位的百分比

c. 企业急需培养的工程硕士所属领域和数量

(4)企业对培养工程硕士的态度

a. 企业是否支持急需员工攻读工程硕士

b. 企业是否愿意资助急需专业员工攻读工程硕士

c. 当工作和攻读学位发生冲突时,企业的态度

d. 企业培养工程硕士的目的

e. 企业对工程硕士的满意度

(5)企业导师在培养工程硕士中的作用

(6)企业对工程硕士的建议和要求

(7)企业所在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问卷的主要内容

问卷调研对象主要是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各专业协作组组长、工程硕士高校导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问卷填写人基本信息:单位、职称、职务、所在学科专业、培养工程硕士年限、培养工程硕士数量、对工程领域设置的了解程度等。

(2)对工程领域设置的评价与分析

a. 按工程领域培养研究生的作用

b. 对工程领域划分的满意度

c. 调整工程领域设置的必要性

d. 工程领域设置的调整周期

e. 工程领域设置的依据

f. 目前专家所在领域设置的主要依据

(3)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质量保证和就业的调查

a. 制约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问题

b. 工程硕士培养的评估

二、国内问卷调研与分析

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向企业和各高校培养单位发放,从41家企业回收到问卷50份,从34所高校回收问卷106份。

(一)企业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从企业的基本信息看,企业主要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主要位于中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大中城市,所属行业集中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企业对工程硕士培养需求的问题调研结果如下:

(1)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否满足企业要求:76%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20%的企业认为不满足,完全满足的仅占4%。

(2)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和总量:有19份填写了企业人数需求总量及其在各学历的分布情况。高中(中专)及以下占绝大多数,达到42.5%,大专及本科35.5%,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人才的需求分别为15.9%和6.1%。

(3)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数量能否满足本行业发展的需求:73%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18%的企业认为不满足,只有9%的企业满足。

(4)企业是否培养过在职工程硕士:培养过在职工程硕士的企业占62%,未培养过的占38%。

(5)企业培养的在职工程硕士在企业中的现状:近一半成长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已经跳槽的占15.4%,业绩平平的2%。

(6)企业培养的在职工程硕士发挥的作用依次表现为:对促进企业技术或管理进步起到积极推进作用(88.6%),为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54.5%),对其身边员工的学习和进步起到榜样的积极作用(43.2%),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8.6%)。

(7)企业在职工程硕士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百分比:6

5.4%的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获得学位的百分比超过了90%, 23.1%的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获得学位的百分比30%,7.7%的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获得学位的百分比选择30-60%之间,3.8%的企业培养的工程硕士获得学位的百分比选择60-90%之间。

(8)工程硕士的专业需求方面:企业列举出最急需培养的5类非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项目管理、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技术。未来10年企业需要培养的5类专业学位领域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和项目管理。

(9)企业对急需工程领域员工攻读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的态度:大部分企业持积极支持态度,非常支持和支持共占92%,不支持占8%,无企业持反对意见。在是否愿意资助员工攻读专业学位问题上,36%的企业不愿意在经济上资助,55%的企业愿意资助,9%的企业非常愿意资助员工攻读专业学位硕士。当攻读在职工程硕士学位的员工由于课程学习或论文研究在时间上与工作产生冲突时,82%的企业愿意为其提供帮助,另外18%的企业不愿意提供帮助。

(10)通过攻读在职工程硕士学位,企业认为员工应该提高的能力排序为: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

(11)企业导师在培养在职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企业导师作用较大和很大,14%的企业认为作用一般,只有5%的企业认为企业导师的作用很小。

(12)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40个专业领域设置的合理性: 72.9%的企业认为目前设置合理, 22.9%的企业认为某些专业领域设置过泛,需要细化专业口径培养,如生物工程、农业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等。有4.2%的企业建议增设一些专业,比如强化面向新技术的专业设置: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生产制造、互联网运用等。

(13)企业需求量最大的硕士研究生類型:按需求量大小排序分别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

(14)具有最好的成长潜力硕士类型,企业认为最具成长潜力的是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其次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

(15)企业最希望工程硕士拓展的学科知识,首先是更全面的专业领域知识,其次是更深入的本专业领域知识,再次是管理学。

(16)结合行业和单位的需求,工程硕士是否需要跨领域培养:大部分企业认为需要,小部分企业认为不需要。

(17)从满足本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质量情况:近80%的企业表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20%的企业认为一般。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实践能力不足,其次是创新能力不强,最后是行业针对性不强和理论知识不足。

(18)企业对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建议和要求:

a. 加强学习管理,设定学习目标和门槛,增强专业能力及知识面

b. 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紧密联系未来的工作需要

c. 课程设置再细化,设置更多的深度的专业类课程。

d. 教学方式及内容可采取网络授课,避免耽误员工工作。

(二)高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收到来自34所高校的106份反馈问卷,问卷填写人员包括了工程硕士领域的协助组长、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生院领导及工程硕士导师。其中包括教授73人,副教授27人;平均从教年限13.1年,平均年龄46.9岁,绝大多数对工程硕士领域设置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涉及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44个。

对工程领域设置的反馈情况如下:

(1)对目前全日制和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的专业领域设置的合理性:32.1%的人认为“设置合理”,26.4%的人认为“不尽合理,需要合并一些专业”, 23.6%的人认为“不尽合理,需要拆分一些专业”, 5.7%的人认为“不尽合理,需要取消一些专业”;还有15.1%的人认为“需要调整一些专业”。

(2)调整工程领域设置的必要性:50.9%的人认为“较为必要”,23.6%的人认为“非常必要”,23.9%的人认为“不必要”。

(3)工程领域设置的调整周期: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是4~5年,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是2~3年,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是6年或以上。

(4)调整和优化工程领域的目的:调查对象普遍认为调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促使领域设置更加合理,再次是促进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对接,及促进交叉集成。

(5)工程领域设置的主要依据:根据回答结果的累计频率按多到少排序,目前40个工程领域设置主要的依据依次应该是行业、一级学科、产业、二级学科和职业。

(6)目前专家所在领域设置的主要依据:最主要的依据是一个一级学科,其余依次是行业、产业、多个二级学科和多个一级学科。

(7)认为现有需要删减的工程领域,被调查者的建议有:项目管理(专业背景不清,与工程管理类似),工程管理(可以和相关领域合并),兵器工程(与其它学科重复)、工业设计工程(可并入工业工程)、光学工程、地质工程、软件工程(可并入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可并入工业工程或项目管理)、食品工程、安全工程(各行各业都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8)认为在现有领域之外,需增设的工程领域,被调查者的建议有:纳米材料与技术、纤维工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工程、绿色工程、纳米材料与器件、智能机器、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化工程、先進制造、机器人、核安全工程、设施管理、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互联网工程、大数据工程、金融工程、服装工程等。

关于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质量保证和就业的调查反馈:

(1)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按工程领域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的基本规范。其中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基本规范的修订周期应该是4~6年,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修订周期是2~3年,少数认为是8-10年,个别认为“应该根据需要不定期”。

(2)当前制约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实践环境、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课程教学、生源质量、教育管理、工作和学习矛盾、论文工作、学科专业水平、职业要求相关度、招生规模。

(3)在校内指导教师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其次是对研究生指导力度不够和未实行双导师制,无企业导师。

(4)工程硕士研究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 “学习目的不纯,只是为了取得学位文凭”、“工程实践能力欠缺”、“科研能力不足”、“生源质量不高”、“基础理论不扎实”、“与本科期间的学科基础跨度太大”和“学习缺乏主动性,怕吃苦”。

(5)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培养方案与工学硕士无显著区别”,“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论文选题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不规范”。

(6)工程硕士教育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程序不规范、信息化管理手段较落后、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

(7)为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四分之三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对本领域内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和培养水平进行周期性评估。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评估的周期应该是4~6年,少部分认为应为3年以内,少数认为应为8~10年。

(8)目前许多培养单位的管理自主权下放到院(系),为确保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所辖工程领域的办学情况进行校内评估,其中认为评估的周期应该是3年以内和4~6年的比例相当,各占近一半,个别认为评估的周期应该是8~10年。

(9)根据被调查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就业情况,目前该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是否合适:超过5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该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是合适的,近40%被调查者认为招生规模需要扩大,个别认为需要缩减招生规模或不确定。

三、结论

1. 大部分企业对工程硕士毕业生质量表示认可,希望加强工程硕士的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2. 工程领域设置符合高等学校培养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满足用人单位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3. 大部分高校对目前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的设置表示非常满意或较为满意。4. 有必要定时对工程硕士的培养领域进行调整,推动工程领域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更好地衔接起来。

参考文献:

[1]邹玲,汪毅能,陈启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2.

[2]冯涛,黄翔,南文海.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78-80.

[3]梁传杰,王卫华,刘永波.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0):5-9.

[4]康妮,钟晓征,刘惠琴.浅析工程领域的设置与调整[J].研究生与学位教育,2012,11:59-62.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专业设置培养模式
孙思扬作品
《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教学思考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实践优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