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校园历史文化建设初探

2019-09-10 03:42黄智佟卫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布依族校园文化民族

黄智 佟卫平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内外文化活动为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通过各学科共同努力营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以发展学生个性和拓宽学生视野为目标,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历史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学科属性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与校园文化和谐统一,在强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二者是水乳交融的文化共同体。

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因其特有的民族风貌、地域特征和历史源流,可以因势利导,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会中获得发展,在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提高。优质的民族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民族学校的教学品位,增强民族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还可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加强历史学科的参与度,发挥历史学科在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作用,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是历史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民族中学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历史文化建设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民族地区校园历史文化建设的作用

1.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要求。在现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少数民族地区越来越多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的民族中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发展当代优秀文化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本地区自身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区域环境为背景,构筑反映时代要求,富有传统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校园历史文化是保持少数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2.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2018年2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公布了培养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理念和任务。历史学科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树立家国情怀为基本内涵,使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和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3. 构建乡土历史校本资源体系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历史学科包含鲜明的区域性、乡土性和文化性,因而乡土化和民族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也主要在历史学科中展开。同时,课程乡土化有利于推动校园历史文化建设,校园历史文化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乡土历史校本资源的开发。可以说,完整的校园历史文化体系有助于衍生出一个特殊的乡土历史校本资源体系,如以历史硬件设备为主导的校本历史展览室和民族文史走廊的建设,以历史课程研习为方向的校本历史课程资源和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历史文化社团为阵地的校本历史活动和投身家乡建设的公益活动的开展等。

二、鲁布革民族中学开发校园历史文化的资源条件

1. 地理历史概况

鲁布革布依族苗族自治乡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的美誉,是云南省仅有的两个布依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249平方千米,森林面积19余万亩,森林覆盖率72.8%,是罗平县林业开发区之一。境内有珍稀植物安息香和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沙罗(又名“娑罗”),盛产稻米、甘蔗、芭蕉等。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有多依河、黄泥河、罗斯河、南盘江、清水江,水上交通发达。陆路交通便捷,罗乃公路、芭八公路贯通全境,是云南通往贵州、广西的重要门户。

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古老民族有渊源关系。唐朝称其为“西南蛮”,宋元以后称“仲家蛮”,明清称为“仲蛮”,新中国成立后,才改称为布依族。如今布依族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节庆聚会时要敲击铜鼓,宽袍大袖的着装方式也颇有古风。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历朝都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民起义;在近代史上,又进行过反对外国教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不少布依族的优秀儿女投身解放事业,参加了滇黔桂边纵队(即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边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 自然人文景观

“鲁布革”一词源于布依语,“鲁”意为“民族”,“布”意为“山清水秀”,“革”意为“村寨”,鲁布革即“山清水秀的布依村寨”。辖区内有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多依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口民族风情区、万峰湖库区、鲁布革电站地下厂房、小三峡景区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使鲁布革成为云南迅速崛起的新兴旅游重镇。

鲁布革电站是中国第一个面向国际公开招投标的工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创造出多项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水电基础建设对外开放的窗口电站。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1982年开工,1988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底竣工。四台机组深藏在高山深处,全部自动化控制,为云南昆明、曲靖和贵州兴义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当年由于工程进度快、质量优,造就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鲁布革冲击波”,在施工高潮时,有8个国家的水利工程专家和施工队伍进驻鲁布革电站。为截流发电而建的拦河大坝最高处103.8米,把黄泥河拦腰截断。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曾形容黄泥河“破岩急涌,势若万马之奔腾”,但截流后变成库容量一亿一千万立方米的高山峡湖,成为云南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鲁布革是云贵两省交界处深山峡谷里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偏僻山村,电站的建立、拦河筑坝形成的無限风光,使这个曾经不为外界知晓的小山村一时蜚声国内外。

3. 民族礼仪习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真诚大方,凡来到山寨的,无论亲朋故旧抑或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律载歌载舞,以酒相待。

布依村寨民族风情淳朴迷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布依男女青年穿着民族服装,云集多依河边,扎竹筏、送荷包、对歌求偶、煮食五花米饭。用特殊的方式与远方的游人泼水祝福,玩乐嬉戏,充满了回归山林田园的风趣。

布依族家庭在孩子成年后都分户居住,但小辈在分配家庭财物时,要留给父母一块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以赡养父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的谆谆教诲和养育之恩。

三、鲁布革民族中学校园历史文化建设的实践

1. 合理规划

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大多千篇一律,缺乏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社会经济、民族风格、学校精神、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鲁布革民族中学在校园历史文化建设中注重结合自身条件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又彰显民族特色的校园历史文化体系。我们将其分成5个子类别,分别是:布依族苗族文化、鲁布革地域文化、历史教学活动与民族文化、历史与生活、历史风采。在一级类别基础上,又细化为15个二级类别。每个子文化之间相互关联,互为一体,一起构成鲁布革民族中学独特的校园历史文化体系。如下表所列。

2. 充实内容

校园文化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与自身的历史传统融合,与区域环境融合,与师生生活融合、与时代进步融合,使其不断充实,日益厚重。鲁布革地处“滇黔锁钥”的云南罗平县,又毗邻贵州、广西,素有“鸡鸣三省”的之称,境内人口多为布依族和苗族。因此,鲁布革民族中学的校园文化不但深受滇黔桂三省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也在对区域历史资源的汲取中不断得到丰富。学校的历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历史的维度去看待自己的民族密码,如“滇黔桂三省基因”呈现的历史文化,十万大山中的布依族和苗族因多山地形而建的吊脚楼,因湿热气候造就喜辣嗜酸的民族饮食习惯,都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在民族文史走廊里摆放本地少数民族作家编写的《罗平县志》《罗平天下黄花》《鲁布革冲击波》等相关书籍,学生在品读家乡文史作品的同时,也能体会其中的历史意象,进而加深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学校在文史走廊上设置鲁布革文化专栏区,以文史资料为基础,从历史学、民族学和文学等角度探访布依族和苗族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此外,流经鲁布革的黄泥河富产奇石,历史教师将此资源引入校园,在学校历史室开辟黄泥河石展区,让学生目睹山川河流带来的百态千姿,感受沧海桑田留下的历史痕迹。

3. 社团行动

开展社团活动,能促使学生开拓历史视野和思维,丰富历史知识和技能,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校园历史文化以物质文化的“动”和精神文化的“静”相结合,而历史社团的活跃,为校园历史文化注入了生机活力。鲁布革民族中学历史社团有“历史实践社”“鲁布革历史爱好者协会”“环保社”三个。“历史实践社”关注历史学与社会生活,着眼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历史现象,注重区域历史的热点问题研究,同时参与教材的内容探究与实践探究等。“鲁布革历史爱好者协会”以罗平县的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普及乡土历史知识,关注地方历史现象,开展“热爱家乡,认识历史”等活动。“环保社”作为环境卫士,主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向学生宣传本地的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多依河风景区、万峰湖库区、小三峡和鲁布革电站地下厂房等景观景点,普及生态环保观念,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日”等节日开展宣传实践活动。三个社团关注重点不同,但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历史社团系列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并推動了校园历史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布依族校园文化民族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MINORITY REPORT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