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套利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

2019-09-10 04:55王家华俞瑞
关键词: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王家华 俞瑞

摘 要:近来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持续扩张,在给商业银行创造巨额利润、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频繁出现违规套利行为,同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与风险传染。本文介绍了同业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特征,详细分析了空转套利、监管套利、关联套利三种主要同业业务套利模式,并根据不同套利模式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套利风险的分析。最后,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加强同业套利风险控制、加强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套利模式;风险控制

近年来,因为同业业务更加贴近市场,能够很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趋势,能有效增加银行利润、促进市场化,所以同业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新的关键点,成为银行控制贷款规模、逃避监管从而获得利润的主要工具。但由于同业业务发展过于迅速,结构日渐复杂,伴随的风险也日趋严重,加强同业业务风险分析与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一)现有同业业务的主要类型

银行同业业务没有统一明确、精准的定义。银行同业业务最初仅用于解决短期的流动性问题,大多是银行之间的拆借,后来形式逐渐多样化。根据银监会127号文件中对于同业业务的定义,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以投资融资为核心的各项业务[1]。从业务分类看,同业业务分为同业融资和同业投资两大类,前者具有资金融通、流动性管理的目的,后者更多具有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的目的。

1. 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

同业融资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存款、同业拆借、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同业代付和同业借款。同业存款业务包括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存放同业是指商业银行在其他银行存放的存款,主要是期限小于一年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同业存放则是指商业银行吸收别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同业拆借主要指商业银行与别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行为,期限较短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买入返售是指先买入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再依照约定的价格卖出,从而起到资金融通的效果,实际上相当于一种有抵押的同业拆借。同时需要考虑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同业代付业务也是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其他金融机构的委托,代其交付款项,并与该金融机构约定还款日期,该机构将在约定还款日还清款项。同业借款业务,根据127号文的定义,是指在法律法规的允许下,拥有这项业务范围的金融机构实行的资金借入与借出业务,期限是4个月至3年。

2. 商业银行同业投资业务

同业投资是指金融机构购买(或委托其他金融机构购买)同业金融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债、次级债等在银行间市场或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同业金融资产)或特定目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投资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业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等)的投资行为。在广义上,同业投资指的是商业银行与别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主要包括存放同业、拆出资金、票据业务、信托收益权转让等;在狭义上,同业投资就是指商业银行把自营的资金投资于特定目的载体,例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信托投资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

(二)同业业务发展特征分析

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交易对象呈现多样化

同业业务原来的交易对象主要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较为单一。而现在同业业务已经发展为多元合作模式,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均有合作。并且随着合作模式的多样化,业务产品的形式也日渐丰富,例如与非标业务交叉,投资非标资产等。

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交易模式日渐丰富

目前,同业业务的交易模式由于规避监管或其他原则,其交易结构与模式越来越复杂,其中有些交易结构明显存在违规行为,比如抽屉协议暗保模式、假丙方三方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巧妙地在政策压抑的背景下成功地开辟了创新的路径,以各种方式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但是在同业创新的同时,多样化的交易模式也导致了交叉套利现象的产生。

3.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日趋复杂

首先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强。本来流动性管理是同业业务投融资业务的一个关键作用,但是因为近年来在投融资类同业业务利用同业资金和理财资金借短配长,将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实现连通,增加了风险在不同市场之间的传递渠道,一旦市场遇到突发情况导致流动性紧缩,这些风险关联便会导致较大的市场风险。其次是存在合规性风险。创新衍生的同业业务大多都是为了逃避监管、钻监管政策的空档,所以有较大的合规性风险。第三是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为同业业务具有较强的交叉性,所以其风险也就具有较强的交叉传染性,当遭遇严重的经济冲击或同业业务风险时,这些风险会向银行系统以及金融系统传染,从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套利模式分析

商业银行利用同业业务钻政策漏洞,规避监管从而从中套取利益的行为叫做同业套利,主要有三大同业套利模式:空转套利、监管套利和关联套利。

(一)同业空转套利

空转套利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多种业务组合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未流向实体经济,也就是所谓的“脱实向虚”的套利行为[4]。主要内容包括信贷空转、票据空转、理财空转、同业空转等。

<F:\5.8\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04-p\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人文1904\图1904-032.tif>

而同業存单作为银行负债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空转套利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大同业存单的发放量可以有效拓宽资金来源,例如同业理财投资、委外投资、债市投资等,并可以通过期限错配获得收益,其中甚至还存在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不合规行为套利。

资金的同业空转表面上看使得社会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好像经济增长了,实际上这只是个假象,资金并没有真正流入实体经济,商业银行的这些行为并没有能够对社会起到实际的积极作用,没有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且增加了经济泡沫化的程度,多出了很多无实际意义的手续费,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对金融市场秩序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二)同业监管套利

监管套利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违反监管制度或监管指标要求来获取收益的套利行为[4]。主要包括规避监管指标套利和规避监管政策套利两种方式。同业业务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规避有效监管的同时可以扩张资产负债表规模,以创新业务为表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商业银行设置的主要监管指标有存贷款比率、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以存贷款比率为例,在“去杠杆、减风险”的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为达到存贷款比率要求,银行只能选择增加存款量或是控制贷款发放,而同业业务为银行提供了将部分贷款转化为同业资产的途径,减少风险加权资产,使存贷款比率达标。除此以外还存在违规转让不良资产,掩盖不良资产等途径规避信用风险监管。

在违反监管政策套利方面,对于房地产等特殊领域利用同业业务发放贷款,拆分为小额发放以掩盖其真实用途规避监管,违反了国家去产能、去杠杆的政策要求,并存在发放虚假目的贷款用于理财投资的行为,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

(三)同业关联套利

关联套利是指银行通过利用所掌握的关联方或附属机构资源,通过设计交易结构、模糊关联关系和交易背景等形式,规避监管获取利益的套利行为[4]。其内容主要包括: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

利用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同业业务与相关机构进行多种不合规交易,如在不符合风险控制因素下提供授信资金;化为小额交易规避重大关联交易的审批;利用内部交易转移财产,调整资产规模、不良资产比率等行为。以不尽职的关联关系,交易双方谋取不正当的收益,互相之间进行利益输送,扰乱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商业银行同业套利的风险分析

同业套利总体上都会给银行带来经营上的风险,进而有可能演进成系统性的风险可能,但不同的同业套利方式会带来的风险各有侧重,以下对不同类型的套利产生的重点风险进行分析。

(一)同业空转套利风险

1. 期限错配增加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期限错配是同业业务的一个重要的特点。空转套利中,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以短期套长期,增大了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以较低的成本吸收同业资产,然后再投资于期限更长的同业存单,从而获得收益。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部分商业银行为确保各个环节的套利空间,提高杠杆以获取高收益,市场风险也不断增加。

2. 业务关联性增加,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空转套利中,同业业务使得融资链条中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业务风险也更容易传播。当其中一家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风险,其他金融机构会立刻受到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同业监管套利风险

1. 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影响监管的有效性

监管套利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水平,改变了银行资产业务的结构,模糊了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和职责,增强了风险的隐匿性,大大增强了监管的难度,货币政策的效果明显降低。

2.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监管套利通常与规模和范围的经济效应有关,金融机构之间的套利能力差异会导致不公平竞争,套利能力强的金融机构会使得套利市场逐渐分层,以获取更高的利益,从而对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性产生影响。随着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兴起,监管套利更加增加了金融业务之间的风险关联性,放大了交叉性的金融风险,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3. 影响银行自身发展,增加信用风险

监管套利使得商业银行粉饰资产负债表,将大量的信贷转移到了表外,但是却很难完全隔离风险,这些信贷业务虽然不需要银行计提资本,但是最终责任还是要银行本身承担。而且银行将信贷转移到的领域往往是违规的,增大了信用风险。

(三)同业关联套利风险

1. 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經营

关联套利涉及的是利益上的牵扯,往往不会走正规的程序,没有对各项风险的专业评估,大多都是只走个形式而没有真正遵循各项规定,所以不能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会出现贷款收不回,导致银行的利润降低,甚至会出现大量不良贷款。非公允关联交易会渐渐增加商业银行对关联企业的依赖性,会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独立性,对银行自身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损害中小股东和存款客户的利益

关联套利中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权利或者权威,为其自己的关联企业谋取利益,相当于侵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这些关联交易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处于极其不安全的状况,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以及存款客户的利益。

3. 影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关联套利会影响企业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是有限的,而关联企业能采取违规手段轻易获得信贷资源,增加了其他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和成本。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多数属于违规操作,且资金去向不明,极易出现不良贷款,导致降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

四、商业银行同业套利的风险控制

(一)完善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防范同业业务套利风险,应从商业银行本身着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商业银行应在遵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大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发展和风险的关系,在追求盈利扩大资产规模时,大力发展同业业务,促进银行经营模式转型,推动金融创新,但与此同时,保持盈利性与流动性、安全性的统一,严格按照同业业务流程开展各项业务,不受利益的驱动而过分进行期限错配套利,保持合规的存贷款比率,合理分散风险,遵循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规范同业业务会计核算,明确会计记账流程规范,统一明细会计科目设置,方便监控部门进行比较监督。

面对不断创新的多种类同业业务,内控管理应与创新并举,避免创新业务先展开交易,内部管理制度出现断层。商业银行需做好业务前、中、后期的审核监督工作,在业务前提前调查了解交易对手的信用等级,各分支机构应请示总行,在批复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交易过程中严格监控业务流程,对于较长融资链的业务加大管理力度,记录各环节的交易情况,及时备案整理,出现重大问题立刻报告上级机构。交易结束后对各类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要件及时归档,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二)改革规范同业业务功能,推进资产证券化

推进利率市场化,能够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自身同业业务定价策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同业定价机制,同时能够增强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压力下,为了自身快速发展才会寻求同业套利,配套以相应改革措施有助于改善资产结构调整工具和渠道,使得同业业务的功能回归本源。当同业业务不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同业套利的风险也就相应减少了。

推进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引导正向转变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促使银行同业业务向标准化过渡,更能起到加速资金周转,进而提高银行资金流动性的作用,可以切实地推动同业业务的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推进能够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使资本充足率得到提高,更是增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为跨国跨区域同业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提高效率并规范创新

我国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与整个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密切相关。目前的监管体系存在较多不足,同业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缺乏跨市场的监管主体,而分业监管协调性不足,监管合作较少,甚至存在监管政策冲突,导致金融机构可跨行业进行套利,难以把控风险。因此,各监管机构应紧密合作,对各行业特征结合分析研究,共同协调维护市场秩序,出台目标一致的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效率,将分业监管发展为全面综合监管。

在鼓励银行从传统盈利模式转型的趋势下,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对于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不够严密和及时,出现创新产品未分散风险反而为了盈利增大流动性风险的现象。有关监管部门需要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对于金融创新界定规则标准,明确新型金融产品的审批流程、运用范围等,提高同业业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对于创新产品中的监管漏洞及时补充,保障监管的完整性。

此外,還要对于利用同业业务违规套利的商业银行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对于违规经营同业业务的责任部门严肃处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规范同业业务监管指标,并将监管的结果透明化、公开化,维持监督机构的公信力和公正性,严格防控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Z].2014-04-24.

[2] 步艳红,赵晓敏,杨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2):33-46

[3] 杨新兰.反思监管套利与监管改进[J].中国银行业,2018,(2):44-45.

[4] 中国银监会.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的通知[Z].2017-03-28.

[5] 肖崎,阮健浓.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J].金融论坛,2014,(2):58-64.

[6] 韩复龄.严管资金空转[J]中国经济报告,2017,(9):27-30.

[7] 石中心,梁彧.对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4,(9):8-12.

[8] 宋军.改进金融同业业务监管[J].中国金融,2014,(8):18-20

[9] 胡永强.论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有效监管[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10] 邓奇.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J].华北金融,2014,(5):32-36.

[11] 梁松.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套利模式及监管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12]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商业银行规范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Z].2014-05-08.

[13] 张戡,李小兰.利率互换套利交易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理论探索,2016,(1):5-11.

猜你喜欢
风险控制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