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迎来关键期

2019-09-10 12:27
农经 2019年4期
关键词:代表团三农攻坚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内蒙古代表团、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等与“三农”发展紧密相关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要求和论述,为新时代的“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9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2018年12月28-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他多次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两会期间,“三农”是习近平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3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充分体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分量,充分彰显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

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如何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提出了四点要求: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内蒙古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生态保护和修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要抓好内蒙古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习近平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

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同时,也要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搞大呼隆,一哄而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扬长补短,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发挥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增长极。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两会上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高度重视、反复强调的话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这些问题我们历史上都有深刻教训。对这类问题现在就要敲打,防患未然,防微杜渐。”3月7日下午,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审议时,习近平着眼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吹响了“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

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号令。此外,习近平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习近平指出,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这也是习近平连续第六年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对脱贫攻坚提出具体要求。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2015年,习近平到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指出,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2017年,习近平在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南疆貧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千、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2018年,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要认真加以解决。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关系全局,乡村振兴关系民族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3月8日,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在讲话中着眼全局,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去年两会,习近平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连续两年的两会,习近平在山东、河南这两个农业大省代表团都着重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18年9月2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总一保障”。在这次讲话中,他再次予以强调:

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在河南代表团的讲话,针对的是“全局”。

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去年9月东北之行,他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他谆谆叮嘱,“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在讲话中,习近平对河南省确保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从“发挥好粮食生产优势”到“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再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对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详尽的部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针对这项“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工作,习近平提出了四个“要”:

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

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三农”关系全局,乡村振兴关系民族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猜你喜欢
代表团三农攻坚
赞分盐镇裕牛村
攻坚脱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