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广拓普及面 优化机制 深耕制高点

2019-09-10 07:22
校园足球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湖区足球联赛教练员

作为浙江省教育强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西湖区自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以来,按照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以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勠力攻坚,精心谋划,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坚持“教学夯基础、竞赛激活力、师资优发展、机制促保障”的发展思路,紧抓足球育人“根本线”,广拓“普及面”,深耕“制高点”,西湖区重点抓好每周1节足球课的落实,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抓好班级联赛,抓好足球活动开展,提高群体参与人数;深耕“制高点”,主要是优化联赛机制,搭建拔尖人才培养平台,持续推动校园足球运动快速健康发展。

一、工作与举措

1.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架构集聚工作合力

2015年10月,西湖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西湖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推进小组、实施小组,深化校园足球运行机制。将校园足球建设列入《西湖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幸福西湖行动”重要内容,先后4次开展专题研究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建设等工作,区人大、政协多次指导校园足球开展情况,有力推动校园足球提速发展。制订“2015-2017”“2018-2020”两轮青少年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西湖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促进西湖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内涵发展。

2.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因地制宜充分掘潜,助推区域校园足球运动的整体发展。一是落实经费保障。设立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近300万元用于定点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全额保障兼职外籍教练员和足球教师的聘请、足球教师的培训、校足球队员的装备、足球竞赛活动等费用,并为学生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2015年以来,累计共投入1300余万元。二是推进场地建设。加大现有校园改造提升力度,积极完善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全区现有中小学校园足球场地76个(其中笼式足球场4个),覆盖率100%,满足了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需求。充分利用高校场地及区内体育资源,推进场地设施共享。三是完善教学设备。每年投入经费用于更换并配备校园足球设施、器械,确保足球教学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注重足球场地维护保养。

3.加快队伍建设,着力“三位一体”打造专业师资

推进“培训在职教师、引进专业师资、聘请兼职教练员”三位一体校园足球师资建设,切实加强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3支队伍建设。一是优化专業结构。目前,全区体育教师中具备足球教练员资格证书的有89人,具备裁判员资格证书的有64人,专职足球教师61人,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区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省级以上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均至少拥有1名足球专职教师。二是实施分类梯队培养。定期举办业务研讨与培训,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分类梯队培养。对35周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全员轮训,并实施足球技能基本功过关考核。针对足球教学骨干、教练员开设骨干培训班,聘请外籍教练员,截至目前,培训班已开展4期,参训足球教师、教练员达200余人。组织高端研修班,精选校园足球试点学校骨干教师分批赴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各级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到江苏、山东、四川等地考察学习。计划到2020年,全区将新培养和发展校园足球D级、E级教练员40名,校园足球二级、三级裁判员30名,参加海外研修足球骨干教师50名左右。三是引进优质师资。创造条件引进外籍教练员,鼓励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和优秀足球退役运动员等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校园足球师资水平。目前,全区中小学有葡萄牙、英国等外籍教练员34名。

4.加固教学根基,聚焦育人质量提升运动水平

牢固树立“以球立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进足球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足球兴趣,提高校园足球运动质量水平。一是普及足球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足球嘉年华、小型足球赛等课外活动,将校园足球展示列入区中小学生运动会项目,每年举办足球文化节,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足球兴趣,加大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二是深化足球课程。确保每周1节足球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以课程为统领推进足球教学,制订《西湖区校园足球实施课程》及考核标准。各学校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深入足球课堂研究,提升校园足球教学质量。三是加强课外拓展。定期开展校际足球交流、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选拔推荐有特长的学生参加省级、市级足球比赛及国际校园足球赛事等交流活动。2015年以来,全区共有11支校园足球队伍赴上海、江苏等地参加比赛,有5支校园足球队伍参加了国际赛事,不断扩大西湖区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四是营造浓郁氛围。主动邀请有足球特长的家长参与校园足球运动,营造“家校联合”的良好氛围。完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充分展示西湖区校园足球工作成效。

5.加码联赛机制,发挥区域优势提高竞技能力

建立完善西湖区校园足球“校、片、区”三级联赛制度,积极推进足球联赛常态化、系统化发展。一是优化联赛竞技赛制。基于“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积极开展“区长杯”“校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系列活动。足球定点学校建立校内“三级”(班级、年级、校级)青少年足球联赛制,并将比赛场次作为校园足球考核依据之一。进一步优化各级联赛方法,合理安排联赛时段、增加学生参赛场次、延长比赛周期,有效提升学生足球比赛实战能力。二是强化梯队训练体系。加强校园足球梯队建设,按年龄层级有序组建训练队,完善学校训练体系,确保校园足球活动和校队训练的正常运行及良性发展。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青训体系,逐渐形成西湖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三是创新区域联盟机制。为有足球天赋的学生搭建更大的训练平台,畅通人才输送渠道,组建区域联盟足球训练队,由教育局、体育局联合管理,每周固定训练不少于2次,定期开展足球联赛和交流赛,全面提升区域战术水平。

二、成效与特色

1.足球运动蓬勃发展

全区现有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区校园足球试点学校36所,占全区中小学校的74%,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目前,全区已有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队100支,各中小学足球社团121个,开设率为100%,为人人参与足球运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足球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足球赛事成绩斐然

在2016年第三届“西溪杯”足球邀请赛暨校园足球精英赛中,西湖区代表队包揽了甲乙组的前三名。在2017年第四届“西溪杯”足球邀请赛暨校园足球精英赛中,全省共45支队伍参赛,西湖区获得了2个组别的亚军,1个组别的季军。在2017年杭州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西湖区代表队获得了小学甲乙组双冠军,初中组男子冠军。在2018年杭州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比赛中,西湖区代表队甲组4支队伍、乙组6支队伍、女子4支队伍共14支队伍进入第二阶段,晋级队伍数量位列杭州市区县之首。

3.足球苗子崭露头角

近年来,西湖区积极培养、认真选拔,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苗子。如,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吴海燕,现为国家女足队队长;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理小学的申屠锦熙和罗程分别被绿城足球体队和市队录用;杭州市学军小学的王皓文2017年经选拔考试入选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学校。全区在校中小学生取得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资格的有5人,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资格的有2人。

4.足球特色日益彰显

各学校积极探索实践校园足球“一校一品”特色发展,现有校园足球文化项目16个,校园足球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2015年9月,浙江省校园足球启动仪式在西湖区绿城育华小学举行。201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校园足球先锋》栏目专门到西湖区拍摄校园足球特色专题片。2016年,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活动(浙江站)启动仪式在西湖区学军小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等,充分展现了西湖区校园足球的特色、亮点与品牌。

猜你喜欢
西湖区足球联赛教练员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认识足球(九)
“双百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学生
西湖区:催生“史上最强”河道环境联合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