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2019-09-10 07:22陈钰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高中数学

陈钰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能夠较好的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注重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活动课程;认识与实践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开展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基于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的轻松、有趣,更具备现实意义,真正的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相关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精心的设置课堂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下主要就基础数学活动课程展开相关的叙述。

基础数学活动课程概述

所谓的基础数学活动课程,指的是在教学课堂中具备以下几个特性,分别是教育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围绕这三要素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进行自主的实践、思考以及探索,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和深奥的学习科目,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了丰富和深刻的理念。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基于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活动教学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展的氛围,使得课堂变得更具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合作的形式上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以此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应试教育”中真正走出来,全面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础数学活动课程的特点

数学活动课程之所以能够有效的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是因为具备以下几点。其一,活动性。活动是一个形式,是达到目的的方式以及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有所不同,是数学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在开展数学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避免出现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解例题,学生练习习题”的现象,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其二,自主性。数学活动课程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活动或者组员活动。开展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活动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最后实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基础数学活动课程的实践

通过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以得出,要想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就应当充分的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就应当以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而数学实验正好能够充分的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开拓教学的广度,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棱柱、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实验,给学生准备一些高度和底面积相同的长方体、棱柱以及圆柱的模型,另外准备一些沙子。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底面积等高的柱体的体积相同”这个知识点,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运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出这三个物体体积是否相等的结论呢?”学生们的回答是:“先把长方体装满沙子,然后把长方体里面的沙子倒进圆柱体,最后再把圆柱体里面的沙子倒进棱柱体……”教师再让几名学生上台来开展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

通过设置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探索能力

在数学思维当中,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创造性思维。它的起点是问题的设置,重点是问题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要。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活动课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从各个层面发现和提出问题,以此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数学归纳法”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两个纸盒,其中一个放十个花生,另外一个放二十个花生和十颗糖,给学生演示以下两种情况,与此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一次演示:第一次从纸盒里拿出的是花生,第二次也是花生,第三次还是花生……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纸盒里有什么东西?”学生:“一定是花生;不一定全是花生;全部倒出来才能知道……”随后教师再演示到第十次,同学们得出相应的结论,该纸盒全是花生。随后再开展第二次演示:从另外一个纸盒拿东西,第一次到第十一次都是花生,教师:“同学们猜猜纸盒里有什么东西?”学生:“是花生;不一定……”随后教师再演示,第十二次是花生,十三次也是花生,学生:“一定是花生。”这个时候,教师从里面拿出一颗糖,有许多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根据这个情境,教师就可以引申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课程是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同时对教育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数学活动课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幸杰华.对高中数学一体化大课堂“活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中学),2015(1):46-47.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高中数学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