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所引发的政治伦理道德问题

2019-09-10 07:22郭昊航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5期
关键词:神学伦理困境生物技术

郭昊航

摘  要:随着形而上学的崩塌,这个问题自然而然被留给了当代哲学家们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当哲学还在幽深的密林中苦苦找寻出路时,科学却已使技术理性的光芒普照大地。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福利,但是人们在享受着生物技术的累累硕果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近了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已经完成了对神的僭越。神对于人类的惩罚势必到来,当前所凸显的棘手问题就是生物技术所引发的政治伦理道德问题。在技术时代的“大洪水”和“大瘟疫”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勇敢地直面这些问题,审慎地思考未来的出路。圈定技术能够触及的范围,认识人之为人的限度。

关键词:生物技术;伦理困境;神学

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所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更成为当今时代人类引以为傲的本钱。狭隘的历史主义甚嚣尘上,认为现世的人类是从根本上超越了所有古人。生物技术取得的众多斐然成绩,建构了一座“生物技术的巴别塔”,在蔑视了先祖之后,现代人还打算冲破天庭与神在智慧上较量一番。这一切的一切,显得那么可笑而愚蠢至极。好在人类本性当中,还有伦理道德作为制约,或许可以将人类从神志不清的迷狂中来回来。人类中最出色的灵魂,应该点亮拯救的火把了,拨开前方的迷霧,照亮那掩藏在荆棘中似有似无的残损的路标。

一、人取代神

近些年来,胚胎研究成了研究的热门,将孕育人类的胚胎视为实验对象引发了关于胚胎的道德地位的争论。以伦理学中连续体的概念作为根据,人的发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不可以割裂开来看的。胚胎虽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人,但是作为人类生命的起始,它蕴含着生命的潜力。简而言之,没有胚胎就不可能有成熟的生命。①②然而,如今最为普遍的看法是,以受精完成后14天(出现原始脊索条纹)作为节点,将发育中的胚胎分为“潜在的人”和“实现的人”两个阶段。潜在的人是不均有人格、观念意识及生命能力的,从而使针对第一阶段的胚胎的研究合法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胚胎发育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机械化流程。以时间作为依据判断比赛谁胜谁负无可非议,但当时间成为了一个生命是否能够继续存在的理由时,看似充满理性,则打着理性的幌子将人类理性中冷冰冰的一面暴露无疑。人类的胚胎成为实验台上的试剂,不仅意味着现代技术对于生命的漠然,更使我们窥见技术知识人,妄图掌握判定生死的权力,探求普世价值进而重新建构世界的野心。他们口中虽只字不提,但已经在僭越神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人消解自身的神圣性

如果说胚胎的研究还停留在自然的层面上,那么基因工程则是将原有的世界的完整性打得粉碎。面对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对待自然的尊重很难能够继续保持。从正面的意义上看,消除了漫漫历史长河中始终压在人类头上的对自然的敬畏,为我们更好的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性和自信心。但是,人类单凭力量甚微的理性,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与自然斗法的过程中,难免走火入魔迷失自我。人类自身的高贵生命,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基因工程之所以魅惑令人欲罢不能,原因就是它打破了上帝建立在创造物之间的作为区分的界限。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不再起作用,各种生物间的特性可以相互转嫁。人类的基因片段被植入动物之中,存有人类遗传物质的细胞核被移植到动物卵细胞中形成“嵌合体”。生物学家们对于这样的操作是否会对生物遗传和进化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还在论证当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完全抛弃了神所赋予我们的神圣性,与动物、植物混为一谈。人类和动物在基因层面上被同质化了,我们无法想象人类是否有一天会与动物植物具有同一性,如果这一切真的成为现实,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就算是一个成功的预言了。在他那里,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使他将人和动植物都是为机器,按照固定的方式不停地运转着。

抛开这一假想不谈,或许它真的离我们太过遥远,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已然十分严重。人类的族群的纯粹性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整个人类的竞争力停滞不前。基因上的变动,对整个自然界而言,瓦解了人类的独特性。而对整个人类自身而言,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不再。这势必影响人类族群的进化,人类的生存优势将受到挑战。我们很难对人完成继续扮演处于神和动物之间的居间角色这一种群使命持乐观态度。生殖过程的神秘性也在这一过程中消亡,人类可以像工厂一样对生命进行加工,并且进行批量化生产。走到这一步,人类对自身价值的消解就算是真正完成了,生命就成了一次性消费品,用完随手便丢掉,人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三、神义秩序消亡,人世重回混乱

在这一部分中不得不提的是基因歧视问题。在基因检测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便被暴漏出来。这意味着一部分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再享有公平的机会,也不受到公正的对待。然而这还只是乱象初现时的景象。

如果按照这种状体,放任其发展而不加遏止,基因就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形式。优良的基因和低劣的基因会在人类社会当中重新分配,社会层次和社会阶级也将重新建构。持有良好基因的人,高高在上,他们自然而然的会决定整个社会的走向,成为统治阶层;而低劣基因的所有者,是无法与之先抗衡的,不得不沦为奴隶。而此时,生物技术作为潜在的打破资本垄断的工具,将被统治阶层牢牢把持。在新的社会政治秩序建立之后,后生技术时代就此来临。在这个时代中,新的集权专制形式的政治模式平衡将难以被打破,黑暗和阴霾将始终笼罩整个世界,人世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这一危言耸听成为现实之前,重要的一步就是生命商品化。基因作为承载生命的载体,被当作商品进行出售。为了牟取这之中的暴利,拥有先进技术的人和政治共同体,势必跃跃欲试。而这一过程中,对于没有技术的人和政治共同体所进行的剥削和羞辱定将构成新的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人类只得在斗争中苟且的活,充满惊恐和悲伤。只得一提的是,这种基因买卖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多次上演。

四、对已有出路的批判性思考

生物技术与政治伦理道德的矛盾是必然存在的,而如何做出调整,凭借什么原则使矛盾得以平衡,为人类的技术发展与摆脱道德困境找一条出路迫在眉睫。如今已经有不少解决的办法。

1.主观论。持有这一观点者认为,我们应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进行考量。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就应该被保留并得到支持。而生物技术在现阶段无疑是利大于弊,所以应该作为研究的重心。这一观点的背后所隐藏的是狭隘的功利主义。而功利主义的要害之处就在于,当功利与功利相冲突时究竟该以何种方式作为拼盘的标准。这就相当于,当牺牲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救活更多的人,那么,这个无辜的人应不应当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呢?

2.协商论。这一观点的拥趸认为,人类的幸福可以在协商之中找到,并力图通过协商的办法使利益相关者达成利益一致。可是,人性是有高低之分的,各利益代表所追求的东西自然有高有低,然而,共识只有可能在人性中较低的层面上达成,而高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企及的。这就像讲一个低俗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懂也容易引起共鸣,而我们谈起晦涩难懂的量子理论就很少有人能插得上话。这样一来,协商的结果无疑会趋向于以较低的标准进行评判。而且,牵扯到的利益集团越多,似乎标准就越低。最后可能就完全没有了所谓的标准,重新进入自说自话的混乱状态,这显然不是讨论人类出路这种大问题时应该有的状态。

从卢梭把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技术理性与伦理道德的矛盾不加掩饰地凸显在人们面前至今,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其间不乏许多极具智慧的大脑。康德、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无数伟大的心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考量,不断地在探求一条适合人类的出路,但是都无功而返。问题仍然在原点俳徊,答案却遥不可及。人类技术的出路在哪里,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我们都无法知晓,我们只有充满虔敬地葆有一颗战战兢兢如履薄的心,神③自然会告诉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1]  刘雪萍 易启洪 《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2]  魏丽芳 《浅谈生物技术的营运和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3]  谢丽圣 《现代技术的伦理困境与技术时代的道德相对主义幽灵》

[4]  杨柳 《关于基因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 《伦理学研究》2009年5月

[5]  张亮 《为生物技术加上道德的辔头》《科技日报》2003年10月13日

[6]  张强 《生物技术的负面影响》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7月

[7]  张芳州 《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伦理道德》 胜利论坛 1997年第三期

[8]  张春美 《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

基金项目:本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導专项资金”支持!

.这里的神不是狭隘地指上帝一般人格神,我们可以将他理解自然神,即世界中或世界外最大的理性,或一种潜存与表象之下的规律。

猜你喜欢
神学伦理困境生物技术
维多利亚的自然法思想对基督教国际秩序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美学评述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高职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罗马法人格权与胎儿权利的神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