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利用乡土文化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2019-09-10 22:25徐榕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写作思维乡土文化古诗词教学

徐榕芳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唐诗如山,宋词如歌,一诗一词,写尽人间喜怒哀乐,唱遍祖国山山水水,一处景点,一卷诗书……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否利用乡土文化拓展学生写作思维呢?笔者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侧重启迪,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乡土文化;写作思维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唐诗如山,宋词如歌,一诗一词,写尽人间喜怒哀乐,唱遍祖国山山水水,一处景点,一卷诗书……挂绿湖是增城的翡翠明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美景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能否为其写诗呢?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否利用乡土文化拓展学生诗词创作思维呢?带着问题,笔者在《鹊桥仙·纤云弄巧》教学中进行了合二为一的尝试。笔者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侧重启迪,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一、紧扣目标,优化过程

《鹊桥仙·纤云弄巧》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漫步宋词拓展阅读部分,是言情词三首之一,该词是以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体现了作者对纯真深挚爱情的美好愿望。

笔者仔细研究教学大纲以及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发现本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同本班学生已经完成了必修语文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能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语言,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同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如果说必修课注重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那么选修课的特點就是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同时也还承担“基础性”的教育任务。我们学习选修课时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以此,笔者把“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分别拟定为:把握秦观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解读文句,分析意境;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另外,笔者在此教学目标上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能在诗词创作中释放自己的情感,能用诗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

为了高效达成三个目标,笔者在教学环节认真斟酌:如何在这一节课乐学、爱学并且有所收获呢?

在反复修改后,笔者决定以读促品,抛出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去做并且大家乐于参考的任务就是:“这首词你觉得如何来读?哪些字词需要重读?”

气象万千、灿若星河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无数多的作家给我们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而我们现代人对于这个古诗词的情感世界的触摸是有难度的,那如何教会学生感悟情感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养,在诵读涵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诵读,学生培养语感,帮助掌握诗歌语言、主题、意境、内涵,具有很大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诵能直接有效地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在朗读过程中,不经意地拨动我们最温柔的那根心弦,让我们能与古人进行心灵沟通,有效打破阅读障碍。

二、训练思维,拓展能力

魏书生认为:“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只能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是否有一根看不见的线紧紧维系着。”

阅读和欣赏是个人的精神活动,对作品的感悟和阐释往往因人而异。在探究环节,笔者设置以下三个层层递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说牛郎织女的爱情“胜过”人间的平庸爱情?诗中有哪些值得称颂的地方?2、歌唱爱情的古诗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对比舒婷《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你更喜欢哪种爱情观?为什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可畅所欲言,不求一致,但要适度把握,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这三各题目都是引读性的疑问,设置探索性的疑难,促使学生思维深化,引导学生对语言形式进行揣摩、比较、分析、综合,提炼出语言的要点,由浅入深、层层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

笔者希望学生在参与讨论时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讨论探究让大家创造性的回答成为大家回忆中的集体精神财富。同时,学生的写作思维也在探讨中得到启发。

三、落实写作,释放潜能

初中生升入高一,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初中的作文思维上——很喜欢背作文,在写作时很容易出现套作,而套作在高考考场上是一大忌,归结起来就是初中进行写作训练时语文老师是规定他们写作内容的,以至于到了高中写作时,语文老师给题目他们自主写作,学生的思维却无法放开了。于是高中生普遍认为写作难,不敢写,不想写。因此,笔者深深感觉到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素养,拓宽学生创作思维对高考成绩提升和个人素养加强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而写作训练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少了关注时事的眼光,再加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写,描写十分空洞,编乱造,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从而导致学生的写作热情不高,思维比较狭窄,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说“以导促思,激发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应该当好引导者,激发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天生好奇,渴望创造,尤其对未知的、神秘的、不可思议的,越说不清楚就越想弄清楚、弄明白。因此笔者在作业布置上设计了一个有难度的任务——尝试为学校附近的景点挂绿湖写诗作词,以此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笔者布置利用周末查阅“挂绿湖”相关文献资料,完成以下任务(二选一)。

1.请以“挂绿湖”为内容,写一首诗(绝句或七律)。

2.请以“挂绿湖”为题目,填一首词(格式参照范例)。

要求:(1)韵的位置和押韵方式要准确;(2)句数和字数要准确,填词要分片;(3)运用课内所学的写作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用典等)和意象。

笔者希望通过当地文化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让提高创作能力,挖掘诗歌创作的潜能。

实践证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鼓励学生创作,久而久之,必能促进学生创作思维能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2] 殷彩霞.高中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黄麟生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5] 吴忠豪.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C2017059)《高中语文“挂绿湖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写作思维乡土文化古诗词教学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相结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