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6-12-13 04:25邱慎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邱慎明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嵌入学生的认知图式和生活经验中,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草根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借助乡土文化中的积极教育因素,开发形式活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能够相得益彰,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81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不少学校走入形式化的误区,往往是通过宣传栏张贴、开展几节主题班会课的形式,为完成任务而开展活动,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系统、高度的理论概括,如果没有必要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实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习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乡土文化教育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乡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1.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的北大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草根成分,扎根乡土,绵延不绝,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乡土文化所倡导的爱国、爱乡、孝悌、和睦、勤劳、守信等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坚韧纽带。如果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建构乡土文化,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笔者所在地区(广东省中山市民众镇)为例,祖祖辈辈传唱下来的咸水歌里,就承载着乡亲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和睦及邻里和谐的期盼。一首《竹树开根根连根》唱出了父老乡亲对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从中山一直唱到了人民大会堂。这些教育资源只要恰当运用,就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2.乡土文化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教育场景

受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所限,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很难深入、到位,学校所提供的教育素材与场景往往着眼于宏观,居高临下,与学生的距离较远,难以发生真正有效的教育。因此,吴翠丽(2014)等人建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日常生活的认知图式和日常生活的情感认同中。学生日常受到乡土文化的浸润,从小就接受乡土文化的基因,如果以此为载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对这些场景的熟悉感、认同感就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就能够将这种熟悉感和认同感迁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中。如粤曲中就有许多关于诚信得好报、友善众人帮的故事,将这些素材作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接通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乡土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活泼的教育形式

德育如果能够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达成,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如何设计为学生所喜闻乐见、齐齐参与的活动,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教育内容,更是如此。欧阳军喜、崔春雪(2013)据此建议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绵延传承,形式活泼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民众镇的文化标志之一的咸水歌,优美动听、诙谐有趣,演唱的时候一般都采取对唱的形式,你唱我和,互动性强,而且强调口语化和即兴演唱,这是此草根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之所在。又譬如每年的端午节,民众镇各个村都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以此为教育载体,开展爱国、敬业、和谐、友善等教育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效果也比较好。

二、如何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乡土文化本身并不能直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课程,需要经过二次开发。要充分利用乡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嵌入乡土文化之中。课程要体现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要能够让学生通过参与乡土文化活动,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咸水歌和粤曲为例,可以通过传唱传统曲目、讨论传统曲目中的教育场景来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通过填词、谱曲、演唱比赛等形式,借乡土文化的方式来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比如节日文化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模拟龙舟赛、赏月会、辩论赛、文化大使、民俗调查活动等形式,鼓励他们通过参与式教育、沉浸式体验来达成教育目的。经典诵读也是重要的形式之一,乡约家规都是良好的教育素材,关键是要开发成学生乐意参与、全员参与的活动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乡土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乡土文化中固然有许多积极的教育因素,但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许多与现代社会脱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内容。刘书林(2014)认为,“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参照点而不是出发点;是特点而不是根本点;是文化背景而不是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第二位的东西而不是第一位的东西。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不对的;但是过分地夸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是有害无益的,而且是行不通的。”例如咸水歌中就有不少狭隘的家族观念的宣扬,节日民俗中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是有害无益的。因此,在进行课程二次开发的过程中,要做好取舍,选取有价值、有效果的教育内容,不能全盘拿来。

2.要注意用学生的视角去审视乡土文化,做好形式的创新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乡土文化逐渐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不足所致。因此,在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形式上创新,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承载教育内容。例如咸水歌,许多传统曲目的歌词过于粗俗,对唱过程单调,而且一般没有伴奏,如果不加改造,学生往往不乐于参与。我们可以采用古曲新词、对唱辩论、吉他伴奏(或其他乐器)等形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乡土文化传承与学校的课程教学、德育活动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能跟学校的教育活动相脱离。这些课程应当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无缝地融合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秉承“志存高远,行立当下”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君子淑女。在制定君子淑女的标准时,我们就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坐标,将乡土文化作为重要的载体,最终形成了现代君子淑女养成课程体系。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须,如果能够恰当利用其中的积极教育因素,将能够助力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

[2]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3]冯留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责任编辑 斯陌)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