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怎样用才能增加教师的获得感

2019-09-10 01:13关海燕
教育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基本功教案班级

关海燕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要有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教师队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由于园所教师多为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教师,且有20%非专业转岗教师,北京市大兴区联港嘉园幼儿园尝试借助评价制度,利用教师处在学与教的转变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特点,让教师在实践中打好基础。

评价机制利多还是弊多

在各项制度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从评价制度建构入手,初步尝试建立了班级评价制度与教师个人评价制度。所有评价内容都是教师平时工作中每天都在完成的事务,只要每天按一日常规的每个流程工作完成,就能够获得相应分数。我们原以为,将教师基础性工作做到评价中,没有给教师添加任何负担,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新教师并不喜欢。是评价本身给老师增添了负担还是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教师觉得压抑?每学期两个的评价体系对于一所新建园是否适用?评价机制对教师工作利多还是弊多?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调研和思索。

首先,带领教师一起来讨论,听听教师的看法。教师的回答是:平时要记着评价,还要写教案、幼儿评价,还要布置环境、做家长工作,太累了;评价太多了,班级的要抓,老师的也要练,觉得好忙;没有时间专门练习,能否省去基本功评价……反馈让我们发现,评价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评价的烦琐使得教师在工作中要考虑更多规则性内容。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便进行第二步——共同商讨该如何在减压的基础上实施评价。对于新建园,只有严谨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教师们才能从常态中习惯,从习惯中寻求创新;即便没有这些评价,老师们也需要上交各种材料。基于此,大家对班级管理手册、家长园地及班级环境、幼儿成长档案、班级环境修缮与维护、教案及教育故事、教师行为与常规工作等评价内容均表示认可,觉得这些是平时工作中做的事情,但觉得班级评价中上交备课的内容比较多。

班级评价能反映出一个班级的发展现状,教师通过评价细则能巩固自己的专业能力,找到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差异。但确实给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需要如何改变呢?

改变环环相扣,促进成长

首先,从上交数量上进行削减。幼儿成长档案每月每班抽3本上交一次,班级管理手册每月每班上交1次;教案及教育故事每周每班上交1次;教师基本功每月评价1次。

其次,教师最大的压力来自教师基本功评价,我们进行以下调整:

将基本功评价与班级评价有机结合。以讲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当月自选一次语言活动里面有讲故事内容的,上报活动时间,评价小组去班级进行评价,同时将班级评价的抽查项当天评价完毕。

尝试改变评价方式方法。将紧张的指南答卷转变为有趣的抢答游戏,教师以团队形式进行,在答辩中增强集体凝聚力,获得愉快体验,并期待下一次活动的“新鲜出炉”。

将固项评价转变为固项观摩。鼓励教师展现出本班最成熟的一面,供各班级学习与参考,观摩后进行反思探讨活动。

特设班级亮点环节。为了肯定班级教师工作,每班每月进行亮点工作的介绍与点评,并发放奖状鼓励。

通过对策的实施,教师工作负担减轻了,能够把更多时间用在观察幼儿、分析幼儿上。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新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欠缺,反思总结的材料减少,成长速度减慢。于是我们探讨在原有策略的基础上,让教师分层次完成各种材料:如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简化备课内容,增加生成课程;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从基本功的巩固、教学活动的准备上都要细致。另外,将园内区级骨干教师采取包班形式,安排到班级进行指导。

黄埔军校曾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对于幼儿园教师,我也想说:“贪享安逸请往他处,怕苦避累勿入斯门。”我们在事业上有着憧憬与期许,有着拼搏精神,所以才有“痛并快樂着”的辛苦和欣慰。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联港嘉园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基本功教案班级
班级“无课日”
在“基本功”上下笨功夫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