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指引下泾县生态旅游发展探析

2019-09-10 07:22陈雅静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泾县生态旅游

陈雅静

摘 要:“两山”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经济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鉴于此,文章从“两山”理念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分析了泾县发展和生态旅游的契合性,为泾县生态旅游大战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两山理念” 泾县 生态旅游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述,从不同层面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关系。泾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的野外栖息地,富足的生态资源将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最好区域。

一、泾县生态旅游发展意义

(一)践行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的迫切需要

2016年4月,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泾县,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的野外栖息地,更应主动作为、先行一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泾县样板。

(二)生态环境优势的必然选择

泾县环境优美,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和“安徽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泾县红色资源丰富,是新四军驻屯地、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历史厚重,建县迄今2100余年,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之稱,更是“宣纸之乡”“木梳之乡”。

(三)推进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泾县以项目和项目化为总抓手,积极“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大力实施“五大会战”,着力建设“四个泾县”。但受限于地缘因素,加上本身经济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经济总量排名在全市相对靠后,但旅游发展呈蒸蒸日上之势。旅游发展关联度大、辐射面宽,在推进就业创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生态旅游是使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是“一业兴、百业旺”的领头产业,对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人口等有很大促进。

二、泾县生态旅游发展形势

(一)发展现状

泾县共有对外开放景区15个,其中,4A景区7个、3A景区6个,并初步形成了以桃花潭镇查济村、月亮湾景区、宣纸文化园为核心的3个旅游集聚区,农家餐馆、民宿总数超500家。2018年年接待游客4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亿元,分别增长22%、21%,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43.4%。

(二) 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缺乏整体规划。虽然在景区数量上有着绝对优势,但截止目前省级、国家级度假区和5A级景区仍是空白。生态文化体验、生态体闲、生态娱乐等深度生态旅游产品尚未形成。不同景区间旅游线路缺乏串联,主要以单景点的观光旅游为主。

2.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泾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入选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9项。但目前泾县旅游仍停留在观赏层面,探究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几乎处于空白。如,泾县作为光荣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挖掘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方面仍有大量空间。

3.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以酒店为例,泾县五星级高端酒店属空白,星级酒店建设任处于起步阶段,接待能力有限,尤其在旅游旺季期间,部分景区“一房难求、一床难求”现象突出。景区内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不达标,供水、排污、环保等配套设施不健全现象依然存在。

三、泾县生态旅游发展任务

(一)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更加低碳的生态旅游方式

一方面通过报告会、宣讲会等形式,让百姓成为低碳生活的导者、践行者、监督者;另一方面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等形式,让低碳生态旅游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大游客低碳出行旅游的倡导和监管。

(二)控制旅游生态容量,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多样性

旅游生态容量指一个旅游地域在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总体上看,泾县全境旅游人数按年度计算还未达到环境容量点,但就单体景区而言,如蔡村月亮湾景区,在旅游旺季对月亮湾整个流域环境、设施等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旅游旺季时,一定要遵循容量控制原则,将人为破坏因素降到最低。

(三)高度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建立数字化保护模式

生态旅游资源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现代信息采集、加工、储存信号,提供丰富、准确的旅游资源信息,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建立全县统一的旅游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增加游客出行信息可知性和便利性。

四、泾县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一)打基础、筑根基,夯实生态发展基础

全力构建内通外联、高效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在自然和文化景观建设方面,加强对原赋性生态资源的保护。坚持一致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坚持与当地民风格调相协调,尽可能减少人工雕琢。

(二)树品牌、促融合,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加快推进云岭红色旅游景区、桃花潭·查济景区5A创建步伐,加速推进景区提质增效,有序推进景区升级晋位。以中国宣纸文化园和丁家桥镇为重点区域,强化原产地域保护,着力打造中国宣纸小镇,研发宣纸文创衍生品,打造宣纸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精品,力争打造全国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宣纸文化游景区。加快“皖南川藏线”风景道建设,实施泾县段道路拓宽工程,加快沿线景观平台和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高品质打造“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泾县)。

(三)抓载体、增活力,拓展宣传推介途径

加大宣传力度,有针对性的在京福高铁、杭黄高铁等重点客源沿线投放广告。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微电影等新媒体推进宣传工作融合发展。高定位、高档次打造品牌节庆活动,继续办好自行车赛、油菜花马拉松赛、桃花潭龙舟赛等;强化市场调研,着力精准对接上海和合肥、宁苏锡常等周边城市,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主动融入沪苏浙大旅游环线,以影视剧拍摄为契机,加强与自驾车联盟和汽车俱乐部等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将泾县作为深度体验的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游客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型。全方位、多层次地打造泾县生态旅游名片。

参考文献:

[1]余德华;李鹏.“两山”理念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17,(6):21-22

[2]姬浩浩.“两山”理念下的名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探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2018,(6):121-125

猜你喜欢
泾县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浅析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泾县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溯源管理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