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层出不穷的骗医保手段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淑芬医疗机构住院

病床只有10张,同时“住院人数”却有136人;一年“被检查”8次,有7次是假的;1000多元钱的小手术做到一半,手术台上的人被告知有生命危险,结果加价到两万多元;有人去世已有5年,但还在人间两次报销“住院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医疗机构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个别监管人员与之“里应外合”。层出不穷的骗保手段花样不断翻新,成为啃食救命钱的社会毒瘤。

死人竟“住院”两次

当田淑芬(化名)走进一家民营医院时,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将成为一名癌症患者。一番烦琐检查后,这家医院下了一份诊断。主治医生告诉她,病情很严重,如不住院治疗会变成子宫癌。

于是,原本只是患有普通妇科炎症的田淑芬在这家医院花了3万多元的治疗费。更让她意外的是,医院在给她治疗时,同时还索取了田淑芬本人及3名家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合作医疗卡等证件,医院利用这些证件虚构诊疗信息,从县医保部门骗取了医保资金6000多元。

和田淑芬一样经历“陡然病重”的人还有不少。李军(化名)到一家县民营医院做简单的包皮手术,手术前被医生打了一针药物后,身体出现了不良反应。躺上手术台后,他被医生告知这是囊肿瘤,危害很大,需要增加手术费用。于是,他被连恐带吓地多支付了费用。

看似为患者着想,实际却是借诊疗为名将手伸向了医保基金……今年以来,山东、广西、安徽、重庆等省区市或下辖地市对此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披露了一批典型案例。

在中部某省,办案人员对一家民营医院涉嫌骗取医保资金检查时,甚至发现了“死人住院”的现象。一家民营医院的报账资料显示,吉华霜(化名)在2016年7月至9月先后两次到该院住院报销,而实际上她已在2011年5月离世。

不仅是骗病人,一些医疗机构为套取医保资金,还在账目上“骗自己”,更骗监管部门。一些医疗机构在治病过程中通过“阴阳处方”开出高价药,实际使用普通药,以此骗取医保资金。如有的医生实际治疗患者使用一套处方,医保报账使用另一套用藥更贵的处方。中部省份某地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医院用国产每支2.8元的针剂冒充进口药,以每支38元的价格给患者使用;有的医院将患者自费药品换成可报销药品,骗取医保资金近16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部分患者之间形成了一条骗取医保资金的灰色利益链条,不断地啃食群众的救命钱。部分地区民营医院成为骗取医保的重灾区。中部省份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有以福建莆田系为主的多家民营医院通过医保报账近8000万元,其中骗取医保资金1500余万元。实际上,一些民营医院虽然冠以不同的名字,但却隶属于一个控股方,穿上“不同的马甲”在多个县市注册非营利性机构,实施医保资金诈骗。

严监管亟待“查缺补漏”

多名查办骗取医保资金案件的人员认为,加强对医保资金使用的监管十分重要,对相关制度“查缺补漏”刻不容缓。

一方面,有的职能部门不同程度给乡镇卫生院下达分配保底盈利目标,达不到目标便从拨付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中扣除。另一方面,监管仍存在较大的不足。据介绍,医保基金管理涉及卫计、医保、物价、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管理链条较长、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不畅。

此外,当前对诈骗医保行为的处理力度偏轻。据办案人员介绍,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违法骗取医保资金行为的医疗机构往往采取核减一定数额补偿资金、罚款整改、暂停报销等方式处理,但未及时将其清理出医保定点单位。

同时,国家医保局将全面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水平,包括建立“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不处理是渎职”的问责机制,坚持“零容忍”态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快建立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医保监管立法,完善智能监控体系,实行部门联动等。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建议,建立全程智能审核监控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医保基金监督制度,建立覆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药品供给商、参保患者的信息系统,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检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专业执法机构,做到违规违法必究,提高犯罪成本。(摘自《新华每日电讯》6.23)

猜你喜欢
淑芬医疗机构住院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风,沙哑地
捡到十块钱
我要读一年级了
下课时间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