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对外汉语教学和课堂管理实践对国内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2019-09-10 07:22孙培培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课堂管理对外汉语教学

孙培培

摘要:本文基于美国高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课堂管理实践,结合国内英语课堂的教学和思考,提出了如何借鉴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以及落实到高中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管理  高中英语课堂  启示

一、引言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语言教学的前沿经验和成果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本土以外的语言课堂。那么,美国高中对外汉语教学和课堂管理的方法如何?对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又有何启示呢?

二、美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一)语言教学

1.逆向教学设计法

此方法注重设计、执行和评量相结合。设计者初始就要思考终点,即教学目标。先设计教学评价,再考虑教学设计,明确方向,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课程设计之初便可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目标设计评量方式。

基本步骤包括:

(1)制定学习目标;

(2)决定可接受的学习证据;

(3)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及准备。

2.常用交流模式

常用交流模式即理解诠释交际模式(Interpretive Mode)、语言沟通交际模式(Interpersonal Mode)、表达演示交际模式(Presentational Mode)。这三种模式强调了该用什么语言,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用恰当的方式,说恰当的话,从三个不同层面对学生的交流做出了规定。

3.可理解性输入

此策略要求学生接触到有助于学习语言的材料,难度要略高于其目前语言水平。

基本策略和方法:

(1)使用实物、图解、肢体语言等。

(2)和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联结,建立共同认知、背景经验、利用情景教学。

(3)使用同义字、相反词,重复关键词,建立语言常规,用较简易的语言进行说明和举例。

(4)搭好“支架”,语言内容由浅入深,层次递进。

4.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来提高语言水平(TPRS)。

它包括语言输入、提问式故事叙述和阅读和讨论三个基本环节。

语言输入阶段,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建立意义连接”,即运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情景化的、不断重复的可理解性输入。在“提问式故事叙述”环节,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讲故事, 进行语言输出。故事情节应尽可能与学生个人情况相关。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促进语言内化,虽名为“阅读和讨论”,但实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复述、续写故事,配乐吟诵哼唱,角色扮演或小组辩论等。

(二)5C标准指导,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5C标准是美国国家外语改革课程标准,目的是提高本国学生的外语能力。5C 标准为:Communication(沟通),用目标语进行沟通交流; Cultures(文化),获取并理解其他文化的知识; Connections(贯连),贯连其他学科以获取信息,即通过学习外语,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Comparisons(比较),包括语言比较和文化比较,是洞察语言和文化的能力; Communities(社区),指参与多语言社区活动,从而促进外语在社区交流中的运用。

(三)课堂管理

1.固定的课堂流程

从开学第一天起,就要训练学生遵守课堂规则、熟悉课堂流程。铃声响起,学生进入教室,将手机放入收纳柜;在作业篮中找到钟点作业(Bell work),返回座位,安静完成作业,交回作业篮;举手做好事分享;上课期间回答问题、离开座位等要征得教师同意;一堂课结束前,用手势表示掌握程度、教师抽检或每人用当天学习的句型说一句话以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灵活的分组和提问机制

小组活动前,采用出生年份前后、月份大小、服装颜色、生肖等多种方式灵活分组。学生有机会和不同的伙伴合作,既可避免太熟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也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按组提问和随机提问结合。可以在小组讨论后,派一人回答,或给组员编号。小组讨论后,老师随机抽号。

3.课堂活动动静结合

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吸引学生,降低课堂管理的难度。课堂活动宜动静结合:3~5分钟的导入(吸引注意、激活背景知识),5~10分钟的输入(语言、文化层面),15~20分钟的输出和评估(需要站立、走动或交换伙伴的小组活动)。

三、对国内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逆向教学设计法和三种交流模式

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思考学习需达到的预期目标。这个预期目标需和日常生活相关,即学完某一单元后,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

三种交流模式能很好地检测学習效果,同时也确保了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平衡。

(二)可理解性输入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是:当教师用全英文或大量英文授课时,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教学内容,课堂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教学效果不理想。

要想使学习者理解超过他们现有水平的知识,就需要使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强、输入量足。

英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了解学情,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语言程度和学习能力,增、减、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理解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反复接触与单元话题、关键词句相关的内容。

(三)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来提高语言水平(TPRS)

TPRS既可以用于教材中记叙文的学习,也可用于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巩固。TPRS强调特殊场景、故事、手势、个性化的问答等语用环境。这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

如:北师大第五模块Unit 13 First Impressions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读前活动设置成师生共同编故事,再与原文的内容、用词进行比较;也可以在读后用关键词提问,通过either...or...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复述、改编故事。

(四)5C标准指导,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5C中的交流(Communication)从语言沟通、理解诠释和表达演示三个不同层面有机地结合了交际策略和外语教学。在使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文化内涵,了解词源、词汇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如:中国文化中,蝙蝠(bat)音同“福”,代表着吉祥和幸福。而西方文化多把蝙蝠描绘成丑陋、凶残的动物,它通常代表着阴险邪恶,例如as blind as a bat (字面意思:像蝙蝠一样瞎眼,比喻有眼无珠)。

在学科贯连和社区方面,教师可以和多学科教师合作,开发融合中、西文化的校本教材,做中西文化的比對、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中国故事、表演英文戏剧等。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做主题演讲和课外交流。

(五)课堂管理

国内学校多为大班制,学生虽课堂纪律问题不大,但开口机会有限,部分学生思想不够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

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思想在线”(minds on)。学生在学习前知道每堂课的学习目标(cando statement),清楚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和教师期待,以及达成目标程度的检测。

灵活分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教学开口率低的问题。学生展示成果前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伙伴讨论、交流,这也有助于增加自信。灵活分组让学生有机会站起来“动一动”,减少了长时间静坐导致的倦怠感,还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活动的新鲜感。

四、结语

中美学生在课堂表现上差异较大。美国高中课堂上,学生间交流机会很多。国内高中英语课堂上,通过灵活分组,先交流后展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语言教学中的困难,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并能思考事物间的关联、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2,67(2):78-83.

[2]杜成龙,黄美芸,孔晴,王林霄.基于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研究——以阅读《经济学人》为例[J]. 海外英语,2018,(16):89-90.

[3]张龑真. 从“言传”到“身教”——TPRS教学法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J]. 教育现代化,2018,(23)281-283.

[4]闫鑫.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J]. 英语广场,2019(5):48-49.

[5]冯帮,吴静. 美国外语学习“5C”标准及其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4):56-62.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课堂课堂管理对外汉语教学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英语翻转式课堂学习多维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