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

2019-09-10 20:04索南措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策略班级管理

索南措

摘要:教育是实现社会发展、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基石,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国主义和民族观,从而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更多的班级管理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班级管理  民族团结  教育策略

引言

在党中央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应该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为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平等、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道德素养等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积极探索民族团结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开展策略,成为了目前班级管理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条件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强化学生的家国主义和民族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有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社会稳定、国家太平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少数民族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们人口占全国的8%以上,民族自治区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太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搞好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国家的安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基本根基

我国由56个民族的民众共同组成,每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是很大的助力,因此,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二、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策略

1.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手段。首先班级制度一定要公平、民主、法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纪律等进行全面覆盖,要让学生从心里认同并遵循,班级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管理价值,推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助力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

2.将民族团结渗透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突破教学材料的局限性,利用学生崇拜英雄人物、好奇新知识的心理,为学生讲述少数民族中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例如,在教学元朝历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成吉思汗建立横跨亚欧大陆帝国的传奇故事,见识到蒙古族人的热情、豪爽、勇敢、善战等性格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蒙古族民风、文化等的了解和认知。或者是在教学解放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历史事实,为学生讲述元帅刘伯承与彝族领袖小叶丹建立“彝海结盟”,帮助红军顺利经过彝族地区等。通过讲述这些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人文底蕴和英雄事迹等,进一步加强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3.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其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候,首先就是对教师、班主任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学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加深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开展。

例如,在讲述“丝绸之路”“文成公主”等内容的时候,单纯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学生容易产生时空距离感,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内涵,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尤其是在由多个民族学生组成的班级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会更具包容之心。

4.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实践

实践强调的是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艺术等内容开展班级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进而有效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多民族学生的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民族文化展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包括歌曲、舞蹈、服裝、节日、习俗等方面,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进行具体表现。通过展示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建一个拥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为班级管理中的民族团结教育赋予生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友谊,进而有效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而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活动等方法,将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到班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全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丽萍.班级管理中开展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J/OL].学周刊,2019(26):166[2019-08-02].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157.

[2]孔令娟. 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民族团结教育途径探索[J]. 理论观察, 2016(5):155-156.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策略班级管理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