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思政探索

2019-09-10 20:04王婷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课程思政

王婷

摘要:结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的思政教学实践,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优势,总结出思政教育和学科知识点的融合方法,在达成专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课程成为思程课体系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课程思政 网页设计 思政课改革

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高校教师,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更要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他们作出正确的引导。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我们培养出的学生,首先应当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才可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可见高校思政建设不仅仅是辅导员或几门思政课教师的事情,而是需要全员行动,统一目标,协同作战,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在此政策指导下,在课程中全面引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共识,且正在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实施中。

一、《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简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发展,网络作为工作、生活和学习的辅助工具,已成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页是网络信息重要的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新闻发布、个人展示等领域,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承载着传播文化的功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之一。

通识课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面向艺术、新闻、旅游和信管学院的学生。课程以实践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制作网页、建立网站的能力。以情境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课程实践性强,取材范围广,与新兴网络文化接触面大,便于在实效性强的案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思政内容。

二、课程引入思政的必要性与优势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度不够,甚至各行其事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进行政治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从课程的思政实践来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有其明显的必要性和优势。

1.从通识课角度看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2]。通识类课程受众广泛,影响力相对较高,以此为根基打造思政教育平台,能够有效扩大影响范围。通识类课程的课堂由多学科的学生组成,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辩论与反思,能深入发掘思想内涵。理不辩不明,充分学习和交流后形成的价值观与信念,会更加坚定。

2.从应用课角度看

每一个学生个体,时刻都处于对世界的认识、探索和改造过程中,思政教育也需要在课上理论和课下实践中同时进行。传统的思政课往往被局限在理论教学的框架中,与实践结合较为困难。应用类课程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对流行思潮和大众审美敏感,经常从社会热点中取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课上思政和课下思政,校内思政和校外思政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

3.从网络类课程角度看

移动通讯的大量使用和资费的不断下降,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8.02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习惯于网上搜索信息、网上阅读、网上娱乐。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线上。

与此同时,网络暴力和垃圾信息时有出现,信息筛选与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网页设计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净化网络内容,弘扬正能量。“学习强国”平台的推广与成功,也彰显了网上思政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需要在现有教学体系中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机制,避免单兵作战,力量分散,内容重复。

1.加强教师思政

教师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效果。一方面,与思政课专职教师相比,其它专业的教师在思政理论方面基础较弱,日常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于有些政策方针或大众舆情,可能了解得比教师更多,更早。为了树立教师的权威性,保证教育的引导效果,学校有必要将政治教育常态化,全员化,全面提升教师的政治水平。

教师特有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给集中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学习公社”等网络教育平台和“学习强国”等手机APP,让学习时间的碎片化成为可能,也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提供了便利,是很好的继续教育平台。

2.确立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属于思政教育中的“显性课程”,其它专业课程,增加思政内容后,应属于思政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它们是思政类课程的实践性补充而非简单重复。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政治方向一致,形成合力,也要在各学科、各课程间充分交流,避免各知识点发力不均,厚此薄彼。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修订大纲的教学目标,增加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职业道德等相关条目。

在课程考核上,要体现目标的导向性。思政效果应纳入平时作业和结业作品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自主选题容许有批判性内容,但大方向应是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益的。对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苗头,要及时发现与纠正。

3.精选教学内容

由于课时的局限,额外为思政内容增加案例困难较大,需要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进现有案例中。结合技术性知识点,为每章节设计教学用例如表1所示:

自从教育部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3], 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针对本课程特点,我们结合翻转课堂与项目式教学,在课前利用微信小程序“雨课堂”或“超星学习通”等平台,提出问题,提供课题和学习资料;课上以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答疑,小组答辩,检查并调整学习进度;课下总结,线上提交作业。实践显示,这种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对案例中涉及的思政内容理解更加深入,学生的教学评价反馈正向积极。

四、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改进。

1.对课程思政理解不够,容易与思政课混淆。教师对思政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讲解流于表面化,以直白讲授为主,没有对学生加以启发,达不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2.为思政而思政。不尊重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律,强行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生硬嵌入大段政治理论,生搬硬套,试图将技术与政治理论“对号入座”。既达不到在实践中思政的效果,又干扰了正常的学科教学。

五、结语

在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下,网頁设计与制作课以其宽广的行业适用范围、快速的政策和热点响应速度,成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载体。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就能达成科技和素质培养双赢的效果,使之成为思政课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孙汝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逻辑与关联性研究[j].新西部,2019.5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

猜你喜欢
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对技工院校网页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
网页设计教学的创新探索
谈计算机网页设计中的布局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