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无乳综合征发生及防治

2019-09-10 06:51刘立宾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防治

刘立宾

摘要:母猪无乳综合症是母猪生产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在母猪产后发生。母猪无乳综合症会影响后代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乳汁不足,仔猪过度饥饿,缺乏营养,生长发育迟缓,由于不能获得充足的乳汁而无法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很容易激发感染多种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母猪无乳综合症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母猪无乳综合症;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70

0引言

母猪无乳综合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其他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通常养殖场经产母猪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初产母猪的发病率,养殖场饲养管理状态不同,饲料营养价值不同,猪场的发病率也存在很大差异性,有的养殖场发病率高达50%以上,有的养殖场很少发生。母猪无乳综合症发生后,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在产后12~72h内不能正常泌乳,泌乳量逐渐减少,采食量下降便秘。仔猪出生后由于不能从母猪体内获得充足的乳汁,身体发育不良,身体衰弱,使仔猪的成活率显著下降,生长速度放缓,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控母猪无乳综合症的发生和流行,需要明确引发该种疾病的具体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1发病原因

1.1环境因素

进入夏秋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热应激条件下很容易导致母猪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生殖系统功能受到影响,不能正常泌乳,体内循环的促乳素等激素浓度逐步下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体温显著升高,乳腺水肿明显,泌乳量显著下降,甚至不能正常泌乳。进入秋冬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较低,冷应激因素刺激下也会影响到机体各个繁殖器官的正常代谢与正常生长,进而导致母猪泌乳量显著下降。

1.2饲养管理因素

后备母猪在养殖中如果配种期过早,缺乏有效运动,膘情过大,导致母猪乳腺不能成熟发育,使母猪体内的各种促进乳汁分泌的激素和神经机能失调,进而引发无乳综合症。在母猪养殖中,母猪身体瘦弱,乳腺发育不良,主要和内分泌失调有很大联系,如果机体内分泌失调,激素就会分泌紊乱,使各个繁殖器官的生理功能难以发挥。猪舍温度过高过低,通风不良,采光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均可以造成母猪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造成母猪产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母猪进人妊娠期后,如果不能进行单独养殖,没有进行妥善的饲养管理,分娩圈舍卫生条件较差,细菌污染严重,都会在分娩中引发生殖系统疾病,导致母猪患无乳综合症。

1.3应激因素与营养因素

对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由于养殖密度较大,养殖周期较长,外界很多不良因素刺激均可以引起母猪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在母猪养殖中,如果突然更换饲料,强行转群,强行驱赶,惊吓,造成刺激等均可以引起母猪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到乳腺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产后无乳综合症发生。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间饲料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母猪繁殖功能的正常发挥。如果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不能满足母猪妊娠中后期各种营养物质需求,使母猪在分娩前后乳房的膨胀程度很差,分娩后不能正常泌乳[1]。

1.4疾病因素

母猪在繁殖生产前,如果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或全身性的代谢疾病,经常在生产后伴随无乳综合症。对于初产母猪,如果分娩时间较长,人工助产不当,导致子宫内部蓄积大量胎衣或碎片,分娩后生殖系统中的恶露不能快速排出,会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传染性疾病,进而导致机体出现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發挥,进而引发无乳综合症[2]。另外母猪在生产中低血钙症或者维生素E投人不足,硒元素供给不足也会引发该种疾病。

2临床症状

母猪无乳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产后3~4d后,乳汁分泌量逐渐下降,并且患病猪在生产中常出现无力分娩,导致分娩时间延长。通常病猪从开始分娩到分娩后的1~2d内,能正常泌乳正常哺乳仔猪,但在产后24~48h后,就会出现泌乳量下降或者停止泌乳的现象,乳头和乳房呈现明显缩小,逐渐干瘪,乳房过于松弛或者肥厚肿大不能正常挤出乳汁。患病猪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体温显著升高,最高高达41°C以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仔猪由于吃不到乳汁,在长时间的吮吸中开始频繁的用头,或者用嘴拉扯乳头。仔猪如果发现吮吸的乳头不能正常分泌乳汁,就会争夺其他乳头,并伴随打架斗殴。另外由于仔猪长时间不能正常吃乳,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过度饥饿,身体逐渐消瘦,皮肤苍白无光泽,被毛杂乱,排出少量质地干硬的粪便,粪便呈现球状,严重的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造成死亡率升高[3]。

3防治措施

3.1控制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在母猪养殖尤其是妊娠母猪和生产母猪养殖中,应该注重控制养殖场内的温度湿度,降低噪声刺激,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养殖环境,减少养殖场内部的应激因素。另外还,应该注重调控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控制合理养殖密度,强化圈舍通风换气,减少热应激因素刺激。母猪进人妊娠阶段,特别是进人妊娠中后期后,应该控制好饲料的营养价值,向猪群投喂妊娠期特有的配方饲料,保障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投喂的科学合理。母猪整个妊娠阶段应该严格控制好体况,保障母猪肥瘦相当。饲养管理人员应该结合母猪的体况和胎次情况,决定日粮的投喂量,确保母猪科学饲喂,避免粗暴管理。另外养殖场内部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方案,定期卫生消毒,减少致病原寄生途径。

3.2科学治疗

当母猪出现无乳综合症后,应该结合具体的发病原因,选择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对于非病理原因引发的母猪无乳综合症,可以肌肉注射催产素,每次注射60万国际单位,每天使用4~6次,连续使用2d,同时在每吨饲料中添加营养型的生理调节剂,可以添加50.5%的泌乐多或0.3%的爱维安。对于存在生殖系统疾病的患病猪,可以选择使用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子宫灌注治疗,消除子宫炎症。对于乳房炎引发的子宫无乳综合症,可以对患病区域的乳房部位进行封闭治疗。将乳房中剩余的乳汁挤出后可以使用10%的鱼石脂软膏涂抹,然后经乳腺注人.8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和2mL的普鲁卡因,进行封闭治疗。在封闭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选择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连续使用3~5d。

4结束语

养殖户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为母猪生长发育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保障饲料营养价值全面。母猪进人繁殖周期后,做好饲料管理,确保向母猪投喂营养价值全面的饲料,满足母猪营养需求。在母猪分娩中应该密切观察分娩情况,一旦出现难产,应该及时进行人工助产,避免一系列应激因素对母猪生长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李英豪.母猪无乳综合征的中西兽医结合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6):179.

[2]许光勇,徐利,王朝军,等.母猪产后无乳案例分析[J].中国猪业,2014,9(12):47-48.

[3]杨强,董琴,徐瑶,等.母猪无乳综合征的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2):27.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