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预防与治疗

2019-09-10 06:51高照梅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高照梅

摘要:腹泻疾病是猪生长发育阶段很容易出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发病后患病猪每天的排便次数显著增多,粪便不成形。临床上某些病毒、细菌、寄生虫都会导致猪出现严重腹泻症状。通常仔猪阶段是腹泻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在进行病情防控中,要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才能切实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为养殖场挽回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经过,分析了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

 关键词:猪腹泻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85

0引言

近年,生猪养殖密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增加,猪腹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再加上很多养殖户存在不合理的引种行为以及不合理的用药,使很多致病原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猪腹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多种致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诊断难度越来越大,经常会因为诊断不彻底,错过最佳防控时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发病经过

2018年1月13日,某养殖户养殖的1~5日龄的哺乳仔猪群中突然出现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繁殖母猪50头,仔猪230头,其中有70%以上的为哺乳仔猪。养殖场出现腹泻症状后,病情迅速传播蔓延,猪排出蛋花状的粥樣稀便,机体严重脱水,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调查,在发病前1周出现了1次大范围的突然降温,由于饲养管理人员疏忽,没有做好猪舍的升温保.温工作,导致哺乳仔猪出现了冻害,猪群相互拥挤取暖,随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圈舍潮湿不堪,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严重。由于温度环境没有控制到位,猪群接触频繁,很容易加重某些致病原的传播蔓延。

2流行病学

通常猪腹泻疾病发生于仔猪群,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可以受到多种致病原的威胁而出现腹泻症状。大部分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母猪在分娩和仔猪吃乳时,如果没有做好母猪后躯肢体和乳房的卫生消毒,很容易通过和母猪接触,或者吃乳将致病原吃人体内。另外仔猪接触母猪排出的粪便也是导致腹泻疾病传播流行的主要途径。圈舍卫生环境不良,通风不良,防寒保暖较差,仔猪出生后身体瘦弱,乳汁营养价值缺乏,仔猪没有及时吃上初乳,也会导致腹泻疾病的传播流行。

3临床症状

养殖场先是有2~3日龄的哺乳仔猪突然出现发病症,状,来不及抢救,迅速死亡。随后在猪群中陆续出现了腹泻症状,患病后突然腹泻,肛门失禁,排出黄色带有大量气泡腥臭的粥样稀便,腹泻症状出现一段时间后,粪便呈现水样。仔猪在圈舍中挣扎,排出大量稀便。发病的仔猪精神萎靡不振,停止吃乳,眼球向内凹陷,肛门周围,腹部以及大腿内侧体表皮肤发红[1]。在短时间内患病猪身体消瘦,严重脱水,全身衰竭,最终昏迷死亡。出生2~3d内的哺乳仔猪死亡率最高,同窝仔猪1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选择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4病理学变化

选择养殖场濒临死亡的猪将其处死,发现病死猪身体严重消瘦,皮下脂肪消失,颈部皮下存在明显的水肿现象。解剖后能发现胃内充满大量黄色的凝乳块,幽门区域存在广泛性的出血点,尤其是十二指肠病变最严重。小肠中混杂有大量凝乳块,呈现黄绿色,并且散发出恶劣的腥臭味。小肠内充满气体,肠道严重扩张,肠壁变薄,呈现半透明状。空肠、回肠、结肠中,充满大量水样的渗出物,并伴随黄色大小不等的颗粒物[2],肠系膜淋巴结轻度充血肿胀,外观呈现淡红色。心脏严重扩张,肺脏水肿明显,肾脏表面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作为待检病料带回实验室后粉碎,分别划线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37°C培养24h时,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出3~4mm的致病菌菌落,菌落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中间隆起,呈露珠状。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转移到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持续培养24h,发现生长出同样形态的红色致病菌菌落[3]。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转移到普通肉汤中,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持续培养48h,肉干汤均匀浑浊,表面不存在菌膜和菌环,试管底部存在少量的絮状沉淀物。进一步生化实验发现该种致病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能分解尿素,吲哚试验阴性,甲基红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选择使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哌酮高敏。

6防治

 近年,在生猪养殖中,由于很多养殖户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常见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渐变差,在药物治疗前应该结合药敏试验,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还应该确保持续的用药周期,保证猪体内的药物浓度达标。患病猪一侧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5d为1个疗程。同时为调整猪的胃肠道菌群,让猪口服促菌生(有效成分为乳酸杆菌),使用剂量为37.5mg/kg体重,1次/d,连续使用5d。在整个猪群的饮用水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葡萄糖,连续饮水1周,缓解脱水症状,对于不能自主饮水,病情较严重的患病猪人工灌服,3次/d。采用上述防治措施,连续用药2d后,发现患病猪的腹泻症状明显好转,用药第3天开始采食欲望增加,精神状态逐渐好转,1星期后养殖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个别恢复健康的猪群停止生长发育,立即将其淘汰处理。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应该构建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注意消除养殖场的各种致病诱因。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不从其他患病养殖场或其他地区引进种猪,对于已经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养殖场,应该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母猪在产前应该做好肢体和乳房的卫生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仔猪出生后,应该确保其尽快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以便更好的吸收初乳中的抗体,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对于发生过大肠杆菌病的养殖场,仔猪产后12h内应全窝口服抗菌药物,连续使用3d。另外应该注重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保证圈舍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垫草。

7结束语

在生猪养殖中,腹泻疾病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传染性疾病。腹泻疾病发生后,会严重影响猪群的正常采食、饲料的高效利用,导致身体素质逐渐变差,体重逐渐下降,甚至会造成剧烈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避免经济损失,应该重点加强对猪腹泻疾病的有效研究,并针对具体的研究结果,构建完善的防控机制,保证猪群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小波,熊冬莲.猪腹泻病的比较与防治参考[J].湖南畜牧兽医,2008(2):22-23.

[2]赵润德,邵腊顺.猪腹泻病的有效疗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8):85

[3]吴菲,严明,陈志明,等.生猪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3(1):43-44.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