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的规范管理

2019-09-11 09:41林浩
财会学习 2019年26期
关键词:规范管理会计事业单位

林浩

摘要:事业单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积极引进信息化管理思想。但是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规范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与管理模式、技术等比较落后有关。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拓展会计信息存储空间,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管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管理模式落后

虽然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企事业单位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当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资料以及其他各类资料,这些资料的保存与记录一般由记录师完成。这种保存资料的方式,给工作人员的查询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也不利于事业单位在做重要决策时参考这些信息。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初步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但是工作人员只是把信息系统当做记录保存数据的工作,在会计核算、数据分析方面还是没有积极的运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1]。这种传统的把电子化与纸质化档案分开的方式增加了会计信息整合的难度,也耗费了很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物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非常不适用。尤其是在医院这种每天人流量较大,信息数量也非常大的地方如果不能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的速度,将会影响医院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的保存以纸质形式为主

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情况最基本的凭证。各事业单位的会计凭证还是以纸质形式为主,纸质凭证被修改的难度较高,而且稳定性也比较高,也不会像电脑一样出现被病毒感染,导致数据泄露或丢失的现象。但是纸质文件保存的难度较大,也会出现由于各种外界因素或人为疏忽导致数据文件损毁等问题。还有可能出现文件清单记录不准确等问题,这样文件查询的难度就非常大。

(三)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当前各事业单位都会遇到的问题,事业单位信息系统也会面临各种网络攻击,事业单位的数据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纸质的信息资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损坏现象,也可能因为丢失、潮湿、火灾等事故导致信息丢失。当事业单位采用会计软件保留了数据信息后,还应该保留纸质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信息,这样才可以互相对照,以免电子数据被删除或篡改。事业单位的信息设备稳定性不强,也会出现设备突然关闭或损坏等问题,导致数据被破坏[2]。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防火墙条件有限,或者服务器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还有可能在事业单位更新数据版本的时候存储介质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丢失等。

二、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会计规范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数据数字化已经是当前管理各种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各事业单位在运用数字化方式管理会计凭证时需要建立统一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也才能根据不同需求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处理分析等。会计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需要事业单位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把会计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录入并保存到系统中。信息数字化系统的构建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数字影像、数据库、多媒体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把以纸质形式为主的数据信息转化为以高科技为载体资源的数字化会计档案信息[3]。这一数字信息化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检查起来非常方便,也有效的节约了储存空间,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医院每天看病的人数众多,通过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各种医药费用、住院费用等都可以在系统中及时查询,还可以定期分析医院的成本与利润等信息。

在建立健全会计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时,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自身的会计信息特点建立并完善会计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引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对原始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库,对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保存。事业单位可以运用的主要模式有B/S和C/S模式,这些模式还可以通过数据资料库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信息通道。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利用内外部的联系实现会计信息与各种资源的共享,因此单位必须建立会计信息共享平台。这样才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也可以使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医院的会计工作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存在各种管理混乱问题。在建立了会计信息共享平台后,可以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分类存档,方便本单位使用者快速查询,各部门之间的会计信息衔接聯系越加密切,会计信息的利用率也会提高。另外,在收集原始凭证时单位就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分类收集,在信息系统上建立会计信息目录和索引,并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录入系统中,使信息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完整、丰富,也方便了各种信息之间互相补充。虽然数字化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率,但是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较高。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并设置访问权限、身份验证、密码等,避免发生信息泄露等问题。

(二)做好数据备份,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能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丢失或损坏在所难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电子会计信息备份工作,需要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实现。当前,一般事业单位都是采用纸质与电子两种保存方式保存资料,这样可以互相对应查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也减少了数据损坏无法弥补的可能。但是,这种纸质与电子并存的方式耗费的人力与物质资源非常多,大大增加单位的成本。因此,事业单位还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纸质方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各单位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以电子会计信息为例,其所具有的磁性介质可以使存储设备的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单位可以按照AB备份的方式录入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信息备份,避免了会计信息丢失等问题。同时,单位还要经常性的完善防火墙网络系统与计算机杀毒系统,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另外,单位可以安排专业的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专门管理维护,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

(三)积极引进云储存技术,拓展存储空间

事业单位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多,所产生的各种信息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各事业单位也需要继续引进新的技术,拓展信息储存空间,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尤其在财务信息储存方面,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凭证等信息会急剧增加,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储存信息。当前云技术的发展为事业单位储存大量信息提供了方便,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进该技术,把各种会计信息储存在云储存系统中,缓解单位账务信息的储存压力。同时云储存还能实现数据备份,可以极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安全。

(四)加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一体化建设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还存在联系性不强的问题,不利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也不利于部门之间互相监督。因此,单位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建立财务与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在该平台上实时反映出单位的业务计划、建站等情况,也可以随时查询财务信息,使财务、业务工作都更加公开、透明。单位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链条,提高信息的传递与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也必须改变管理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云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会计信息规范管理方面,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与流程,不断提高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促使会计信息管理与使用效率不断提升,为单位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参考文献:

[1]李桂莲.论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的规范管理[J].全国流通经济,2017 (9): 100-101.

[2]李丽.信息化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 37.

[3]王立军.信息化背景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J].现代农业,2017 (4): 102-103.

猜你喜欢
规范管理会计事业单位
浅析高校食堂的管理与发展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规范管理探讨
增殖放流区域布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加强和规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探讨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