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收获指数及其品质差异分析

2019-09-13 07:52杜才富程尚明梁龙兵
种子 2019年8期
关键词:油分甘蓝型单株

向 阳 杜才富 程尚明 梁龙兵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 贵阳 550008; 2.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贵阳 550008)

甘蓝型油菜(BrassicauapusL.)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1/3左右,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1-2]。收获指数(HI)反映了作物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是评价作物品种和栽培成效的重要指标。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其收获指数[3],收获指数有较高的遗传力,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同作物品种收获指数不同[4-5]。收获指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 。在总体生物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收获指数是增产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作物收获指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很大 ,收获指数是产量、生物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6-9]。油菜是冬季作物中营养体生长的作物之一,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油菜成熟期由于后期高温,中下部角果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造成长江流域油菜收获指数低。本试验研究了14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及收获指数,同时考察其不同材料的千粒重及品质指标,为选育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及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14份稳定双低甘蓝型油菜恢复系YD 57 R、YD 18 RC、显R、显R 1、显R 2、显R 3、YD 4345 R、YD 02 RC、YD 4295 R、YD 4347 R、YD 4350、YD 636 R、YD 4272 R、YD 3170 R,由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2015年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在土壤肥力相当、栽培管理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将14份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分别育苗移栽,每个品系各移栽10行,每行12株。成熟期从14份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中随机选取5株,分单株脱粒收获。

1.3 考察指标

将所选取的14份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分单株收获并脱粒,考察其成熟期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系数和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同时将选取的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5株种子充分混合后随机选取10 g种子采用傅立叶近红外扫描仪(FOss NIR Systems)测定油菜籽中的芥酸、硫甙、油分、蛋白质和油酸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单株经济产量之间的差异

由图1可知,14份不同甘蓝型恢复系单株经济产量变幅在23.68~79.60 g之间,平均单株经济产量为52.94 g。试验共筛选出单株经济产量大于60 g的恢复系材料共5份,分别为YD 57 R、YD 18 RC、显R 2、YD 4345 R和YD 4347 R,其中YD 18 RC单株经济产量最高,达79.60 g,YD 57 R单株经济产量位居第2,其产量为79.18 g,YD 4345 R单株经济产量位居第3,其产量为74.64 g,YD 636 R单株经济产量最低,产量为23.68 g。

图1 不同恢复系单株经济产量差异性比较

2.2 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单株生物产量之间的差异

由图2可知,14份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单株生物产量变幅在104.96~318.16 g之间,平均单株生物产量为209.69 g。试验共筛选出单株生物产量大于250.00 g的恢复系共5份,分别为YD 57 R、YD 18 RC、YD 4345 R、YD 4347 R和YD 4350 R,其中YD 4345 R单株生物产量最高,达318.16 g,YD 57 R单株生物产量位居第2,其产量为293.55 g,YD 18 RC单株生物产量位居第3,其产量为285.29 g,YD 3170 R单株生物产量最低,产量为104.96 g。

图2 不同恢复系单株生物产量差异性比较

2.3 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

由图3可知,恢复系YD 57 R、YD 18 RC、显R 2、YD 4345 R、YD 4347 R和YD 4350 R生物产量相对较高,而对应的经济产量也相对较高,而显R、YD 02 RC、YD 636 R和YD 3170 R生物产量相对较低,对应的经济产量也相对较低。单株生物产量越高,其单株经济产量也就越高,进一步说明,油菜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存在一定正相关性。

图3 不同恢复系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关系

2.4 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收获指数之间的差异

由图4可知,14份不同恢复系收获指数变幅在0.22~0.29之间,平均收获指数为0.25,试验共筛选出收获系数大于0.27的恢复系共6份,分别为YD 57 R、YD 18 RC、显R、显R 2、显R 3和YD 3170 R。其中显R 2收获指数位居第1,为0.29,YD 18 RC收获指数位居第2,为0.28,YD 57 R收获指数位居第3,为0.27。

图4 不同恢复系收获系数

2.5 不同恢复系千粒重之间的差异

由图5可知,14份不同恢复系千粒重变幅在2.86~5.29 g之间,平均收获指数为4.26 g,试验共筛选出千粒重大于4 g的恢复系共4份。其中,显R千粒重最高,达5.29 g,显R 2次之,达5.05 g,而D 02 RC最低,为2.86 g。

图5 不同恢复系的千粒重差异

2.6 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品质性状差异

将所选取的不同材料分单株脱粒,采用傅立叶近红外扫描仪测定不同恢复系油菜籽的芥酸、硫甙、油分、蛋白质和油酸含量。由表1可知,除了YD 3170 R外,其余13份均为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其含油量变幅在34.67%~49.32%之间,其中显R 1油分含量最高,达49.32%,YD 4345 R油分含量最低,含油量为34.67%。

表1 不同恢复系品质指标

材料名称芥酸/%硫甙/(μmol·g-1)油分/%蛋白质/%油酸/%YD57R0.6622.1542.4930.0568.90YD18RC0.8324.7743.4327.7164.62显R0.7039.8649.3023.4669.73显R10.4443.4349.3222.2866.43显R20.3437.9143.8328.5267.14显R30.6230.4640.7531.4459.45YD4345R0.9424.9634.6727.6865.73YD02RC0.3520.8445.9724.2764.65YD4295R0.2032.0748.9321.1663.41YD4347R0.3523.0545.4227.6363.33YD43500.5226.9845.1626.6561.28YD636R0.9430.6444.0723.9260.80YD4272R0.8723.9647.1526.4970.55YD3170R31.7380.9941.3226.2729.03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4份稳定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单株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3份骨干恢复系材料YD 57 R、YD 18 RC和显R 2。14份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平均收获系数为0.25,这与张福春等[8]统计分析的油菜收获系数0.251相吻合。

在已有生物量的基础上提高收获指数,在高收获指数的前提下增加生物产量是提高油菜产量的最有效措施。在油菜育种中不能片面地追求“源、流、库”的某一方面,只有三者在较高水平上取得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品种的收获指数,以达到提高油菜产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油分甘蓝型单株
通径分析在芸豆品种筛选中的应用探讨
Bna-miR171g提高甘蓝型油菜耐渗透胁迫能力的功能鉴定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甘蓝型油菜白花基因InDel连锁标记开发
以六倍体(AnAnCnCnCoCo)为桥梁创制抗旱新型甘蓝型油菜(AnArCnCo)
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烤烟油分判定标准的修订与应用探讨
空分气体中油分的定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