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突穴贴敷红外线贴对缓解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症状的临床观察

2019-09-13 01:54牛彩丽卢咏梅曾秀云胡燕黄永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红外线全麻插管

牛彩丽, 卢咏梅, 曾秀云, 胡燕, 黄永明

(1.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006)

气管插管下全麻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该种麻醉方式为手术的进行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引起的疼痛[1],患者常表现为咽痛、喉部红肿充血,并伴有声音嘶哑和咽喉异物感,其中咽痛是最明显的症状。该病的发生率可高达50%[2]。POST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饮食吞咽,进而影响术后恢复,降低患者术后满意度[3]。目前,临床治疗POST的方法主要有术前药物漱口[4]、术后雾化吸入[5]等。其中,雾化吸入为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缓慢,效果不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为缓解POST的临床症状,本研究采用天突穴加用红外线贴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择期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Ⅰ级:无基础疾病;Ⅱ级:存在基础疾病,但没有影响正常生活,若大于65岁或急诊都要在原分级基础上加一级);②年龄50~70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③术前2周无上呼吸道、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的患者;④既往无咽喉、肺部疾病、无吸烟史;⑤对粘贴胶布无过敏者;⑥意识清醒,自愿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穴位所在位置红肿、破损的患者;②插管1次不成功,反复插管的患者;③意识不清或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的患者;④存在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⑤不合作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干预期间,使用其他方法,影响效果评价的患者;②观察期间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③自行退出而影响疗效判断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常规处理 术前2组患者均禁食8 h,禁饮4 h,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0.5 mg。麻醉由同一高年资医生完成,男性使用7.5号导管,女性使用7号导管,插管完成后接入气囊检测,维持气囊内压力在20 cmH2O。

1.6.2 对照组 按照术后常规护理给予沐舒坦+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患者手术完全清醒后(约术后2 h)进行第一次雾化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①药物配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勃林格殷格翰,批号:825178,规格:2 mL,15 mg/支)2 mL+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批号:318406,规格:2 mL,1 mg/支)2 mL+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3E18090209)6 mL。②吸入方法: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床头30°,头偏向一侧,调节至中流量氧量指导患者口含雾化器做深呼吸。③雾化装置由泰利福公司生产(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162542776),雾滴均匀。

1.6.3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外线贴进行穴位贴敷。天突穴定位: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操作:护士洗净双手,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天突穴,待皮肤干燥后将红外线贴贴敷于穴位,按压穴位5~10 s,4 h后取下红外线贴。贴敷开始时即配合雾化吸入,贴敷每日1次,雾化吸入每日2次。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于术后12、24、48、72 h,记录2组患者咳嗽发生的例数;同时使用以下量表统计患者咽痛及声音嘶哑的程度并记录。①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0分为持续疼痛;1分为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严重;2分为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3分为深呼吸时也无痛;4分为咳嗽时亦无痛。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分为疼痛并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为有逐渐强烈的疼痛,且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及睡眠。③声音嘶哑分为4个等级:0分为没有声音嘶哑;1分为轻度声音嘶哑(仅患者本人能意识到);2分为中度声音嘶哑(熟人探视时发现);3分为重度声音嘶哑(失声,无法说话)。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13例,女37例;年龄50~70岁,平均(63.56± 10.81)岁;病程5~11 d,平均(8.14±1.39)d。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50~70岁,平均(64.65±10.34)岁;病程6~12 d,平均(8.24±1.57)d。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术后咳嗽发生率比较

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12 h咳嗽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咳嗽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术后BC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术后12、24 h,2组患者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观察组BCS评分明显改善,且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2组患者术后咳嗽发生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ugh incidence in the two groups n(p/%)

表2 2组患者术后BC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BC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x±s,s/分)

2.4 2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程度比较

表3结果显示:术后12、24 h,2组患者声音嘶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观察组患者声音嘶哑评分明显改善,且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表3 2组患者声音嘶哑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hoarsenes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x±s,s/分)

2.5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术后12、24 h,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且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x±s,s/分)

3 讨论

POST是气管插管全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5]显示,50%~70%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POST。既往研究[7]证实,气管插管全麻POST的发生与气管插管的技术、导管大小、气囊压力大小、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有关。另外,女性和既往有吸烟史也是引起POST发生的高危因素[8]。严重的POST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影响着患者的进食及术后康复。因此,寻求能减少POST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目前,预防及治疗POST的方法主要包括氯胺酮喷喉[9]、雾化吸入[5]以及口服药物[10]等。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POST的发生,但都存在起效较慢、持续效果不理想的缺点[11]。因此,探寻一种起效更快、缓解能力更强且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中医认为POST属“喉痹”范畴,其内因多为肺、脾、胃的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外邪侵犯,邪毒循经上壅等。POST主要是由于术中的打击创损,伤及经络,气机循经不利,窍隧不通,不通则痛;经络阻闭,喉脉不通,津不上承,喉窍失于濡养,则可见咽干痒、咳嗽等[12]。而西医认为,POST的机制可能与插管过程中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受到损害,释放炎性介质、产生炎性反应及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使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发生缺血损伤有关[13];声音嘶哑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插管期间气管导管持续刺激导致声带水肿[14];而咳嗽可能是由炎症介质释放,刺激咳嗽感受器所致[15]。

天突穴属任脉,具有利气道、化痰浊、降逆气的作用,针刺此穴能通利肺气,使之爽利通畅,被誉为“清咽利肺第一穴”,临床上常选用天突穴治疗气管、咽喉等肺系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16,17]。红外线通过热力作用,使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具有改善组织血液循环使机体组织代谢增强、降低神经的兴奋性,促进炎性物质消散的作用。穴位贴敷属于中医药物疗法中的膏药疗法,通过粘贴在不同穴位上,可在一定时间内刺激相关穴位,激发其功效,同时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18]。研究[19]表明,穴位贴敷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研究[20]报道,中药贴敷天突穴治疗POST取得较好疗效,但使用红外线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POST目前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24、48、72 h观察组咳嗽发生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常规雾化基础上加用红外线贴敷天突穴在治疗POST咳嗽方面效果较好。考虑贴片设计使得红外线在局部靶点发挥疗效,通过热传导热作用使气管平滑肌松弛,以达到镇咳、平喘作用。同时红外线贴能扩张毛细血管,减轻炎症渗出和水肿,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以减少对咳嗽中枢的刺激从而降低咳嗽的发生率[21]。本研究中将红外线贴贴敷于天突穴,通过红外线贴良好的传导性与腧穴互相激发,达到止咳降逆的功效,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似[2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咽痛情况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和72 h的BCS评分、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红外线贴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与既往临床报道[23]一致。研究[24]表明,红外线贴具有良好的热力传导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咽喉黏膜及黏膜下局部缺血症状,亦可使血流加快机体代谢增强,促进炎症介质的消散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红外线可使体内大脑内源性鸦片类物质——脑啡肽明显增加,产生有力的抑痛作用。本研究中将红外线贴贴敷于穴位,进一步发挥了两者的叠加效应,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更加有效快速地改善了患者的咽痛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8 h和72 h的声音嘶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常规雾化基础上加用红外线贴敷天突穴在声音嘶哑治疗方面亦取得较好疗效。有报道声音嘶哑的发生可能与气管导管持续刺激导致声带水肿有关[25]。本研究红外线贴内的远红外陶瓷粉能集中发射波长为8~15 μm的远红外线,可达皮下表浅组织使组织温度升高,减少炎症渗出从而减轻声带水肿,达到治疗声音嘶哑的目的。红外线贴贴敷天突穴可有效减轻POST症状,且较单纯雾化吸入起效迅速、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观察病例较少,下一步还将扩大病例数,增加观察节点,以探讨红外线贴贴敷天突穴治疗POST的长期疗效。

猜你喜欢
红外线全麻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红外线控制自动水龙头的设计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