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式侘寂美学中浅析中国1840年前的设计

2019-09-15 07:24张桂青
参花(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对比

摘要:本文将从日本侘寂美学的角度,浅析中国1840年前与日式侘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设计美学,以先秦及宋朝实用产品的设计为切入点,引申出立足于当时社会环境下的设计思想,并通过这些设计思想,了解中国古代设计文化,与日式侘寂美学文化进行对比。

关键词:侘寂 古代设计 对比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对设计趋势感知十分敏锐的国家。当今各类信息追求时效,时刻点燃大众的生活,日本的设计师能从这些快速爆炸的信息潮流中坚守着侘寂美学,并在点滴的设计中影响多数人的生活,通过细微的事物去体现大的格局,无疑是一种成功。反观中国1840年前的设计史,先人的设计思想放在如今社会依旧通用,无论是《周易》还是《考工记》的设计思想,都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凝练。现代设计强调的“中国风”艺术作品,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符号:吉祥纹样、低饱和度的色彩、精美的器皿造型等。与日式侘寂美学强调的安静、简朴、自然的审美观念,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春秋战国及秦时期的设计突出自然审美

春秋战国及秦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为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温床。春秋战国及秦时期的设计作品多强调实用与审美相结合,造型上精美简练,以实用而优美的造型及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注重结构的设计,省材、易加工、易维修等方面成为设计所必需的考虑因素,与现代设计所强调的经济实惠、美观大方、便于生产的设计初衷是共通的。

与此同时,学术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在他们各自的学说中,包含不少设计的观点,墨子主张实用优先;孔子主张“文质彬彬”;老子主张“大巧若拙”,以及《考工记》“材美工巧”“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都是当时设计思想的集大成。特别是老子主张的“大巧若拙”的思想,实质上与日式侘寂美学的观念类似,都是强调自然的韵味,或拙、或古、或静、或隐,无须过多的人工雕饰和其他干预,发掘事物自身的肌理美感。

二、唐代的设计侧重精神世界的传达

唐代佛教盛行,瓷器造型设计以及装饰设计多采用各种各样具有美好吉祥韵味的仿生造型,同时飲茶的风气开始普及,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茶能助禅成。唐代整体的设计,以生活日用品作为载体,主要侧重的还是精神的表达,“唐三彩”的设计就是其突出的代表。

“唐三彩”作为一种明器,是为了纪念死者神灵而制作的象征性器物,其特殊功能决定了造型仿生,且不追求实用。以各种各样的陶俑经过各类加工生动人物、动物、建筑、家具、交通等,如同把人世间的生活搬到阴间,反映了人们祈求阴间的生活应该比人世间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种心态。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的造物设计更强调的是对精神的表达。

三、宋代的设计强调材料的自身表达

宋代的瓷器在唐代基础上高速发展,可以说是对“材美工巧”这四个字最完美的解释。宋代的瓷器在造型设计上更加侧重线条设计,使线型的变化对比显著,区别于其他时期的瓷器设计,用线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设计。在装饰上依旧是不进行任何人工干预,保留最原始的色彩,使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与瓷胎造型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特肌理。

宋瓷形神兼备的造型语言把瓷器最优越的使用功能、最优美的器物造型以及最精湛的制作工艺有机地融合,作为一个整体。在宋代,设计师更加追求瓷胎的区别带来的质地之美,并在釉彩的装饰上突出显示其独特之处,由此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设计思想是十分超前的,设计应当是自然的、朴素的。

相比日本的侘寂美学,中国古代先人的这些设计理念,更能深刻地彰显中国的文化精髓。春秋战国及秦时期的自然审美、唐时期的精神传达、宋时期的材料美,都是古人设计的精华所在,与日式侘寂美中的静、朴、素、韵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设计是互通的,大众的审美也在不断发明创造中达到另一种高度。时代的发展会影响审美观念,精神境界的高低同时也赋予艺术作品不同的内涵。从中国古代设计史发展来看,设计与审美是相辅相成的,过多地人工干预必然会使设计严重脱离实际,成为一种审美负担,延缓设计发展的进程。清代后期的设计作品从形式上和思想上来说就是在退步,为贵族服务和过分强调装饰技法、设计西化等思想是支撑不起中国古代庞大的设计系统的,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为社会服务。

现代设计思想层出不穷,不少优秀设计师的作品都有相同的本质:回归本真,强调简洁,不过分装饰。设计是立足于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并向前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与自然高度融合,才是亘古不变的设计之道。

参考文献:

[1]高峰.中国设计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赵农.中国艺术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张桂青,女,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西南民艺设计应用)(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对比
关于杨德豫与黄杲忻版本的露西组诗译文对比分析
“鱼”不如“渔” “渔”不如“欲”
语法衔接在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俄汉语名词的对比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