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6 02:26夏荥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认知能力教学环境高校英语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视角,阐述了其理论内涵,以及该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路径,具体包括: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环境;学习差异;情景教学;认知能力

【作者简介】夏荥(1983-),女,汉族,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用辩证的唯物法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人的心理认知,认为人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外部世界的基本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是包含学习的有关理论,它的重点在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态度、周围有利条件来促使知识达成建构理解,这一过程需要在社会文化的互动中形成。建构主义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从“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帮助、辅导、教育学生,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建构主义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收者。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思考、主动探索、收集资料、搜集信息从而建构知识;教师则要将促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及解决问题。在学习的含义方面该理论倡导,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一对一传授得到的,而是他们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利用周围的学习工具的帮助从而实现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意义”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构建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内在联系、深刻性质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换言之,学习者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一的传授,也不是通过学习者的死记硬背,而是学习者通过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其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加快,社会需要更多具有较强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一种让学生很容易进入学習状态的教学环境一直都是我们过去所缺乏的,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进而提高英语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教学环境,形成成熟完善的英语学习环境的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应本着热情、开朗、幽默的态度面对学生,这样才能深刻影响甚至感染学生,使学生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乐于学习;教师除了用口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形态、眼神、肢体动作来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播放英文歌曲、讲英语故事、朗读英语短文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英语知识的浓厚氛围。此外,高校还可以为学生创建英语交流的平台,如英语角、英语广播站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英语活动提供给学生日常使用英语学习的机会,以此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

其二,教学方案设计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影响、知识积累程度的不同,导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英语水平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本着缩小学生之间的英语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原则,依据个体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运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强化学习者的自律性、自觉性。适应学生自身特点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最大化发展、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并外化为一种主动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的薄弱环节以及学习目标,并形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报告;教师根据学情报告,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推送丰富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多样化的学习服务;教师要设置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内容方面,除了关注学生基本英语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等情况,要用多把尺子对学生加以衡量;评价方式上:要摒弃以往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采用录音录像、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更好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标。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路径

其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强化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意识对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语的教学理念将对英语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应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学生并非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探索者、信息的建构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建构主义教育理念,认识到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讲解新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给各组的学生,比如不同的组负责不同部分的课文内容。可请学生做PPT,在课堂上,先请学生讲解自己所在小组负责部分的课文内容;然后再由老师进行评价和补充。对于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应做详细讲解。在课堂上,老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后,老师可将本次课堂上所应掌握的知识点,上传到网络在线平台,供学生课下自主复习。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问题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案,从而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二,注重在英语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本书、一支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将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在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如可采用“情景教学方法”。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英语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受不同的英语情境,来加深对英语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理解,扩大词汇量,了解语言的使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方式强调师生的团结协作,互动交流,学生之间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讨论英语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各自的观点,互动的整个过程有利于英语教学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最后一种是“主题式教学法”,即英语教师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确定不同的教学主题,并划分为多个单元模块,引导学生根据所划分的主题和单元查找相关的英语资料进行学习。

四、结语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为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该理论的运用转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的教师的辅助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我国英语教学全新的内涵、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黎庆园,李滢欢.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课堂创新设计分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5):119-122.

[2]赵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内涵及路径创新性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142-144.

[3]边珍.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J].大学教育,2016(5):91-92.

[4]姜雪.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全新内涵和更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32-136.

猜你喜欢
认知能力教学环境高校英语
无人驾驶车辆认知能力测试方法
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思路研究
高校英语语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英语创新教学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