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看网络语言新形式

2019-09-16 01:50李莉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符号学

李莉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通讯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必备媒介,而网络用语也日新月异,网络语言新形式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需要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符号学基本理论对其进行研究。网络语言符号能指超越了传统语言形式,将数字、字母、图片等更多形式包括在内,其所指帮助构成解释社群,并依靠社群力量进行无限和分岔衍义的过程。

关键词:网络语言;符号学;符号能指;符号所指;解释社群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3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网络成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在中国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中,互联网已然超越了前三种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工具。由于网络交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必然带有自身不同于传统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在网络交流中,网民不再满足于使用传统语言符号,而是创造出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表达,其中不仅有语言文字还包括了大量的图片、图形等符号形式。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以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对网络语言中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并不适用,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当引入符号学理论来对网络语言形式进行全面的研究。符号学以人类世界所有符号形式为研究对象,因此更加适用于网络语言形式的新發展。

二、符号学的基本原理

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并不长,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于大西洋的两岸提出建立符号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于他去世后的1916年,皮尔士的《论文集》出版于他1914年去世之后),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得以确立。此后,符号学的热潮从欧美发端,迅速在全世界展开。到目前为止,符号学仍显示了蓬勃强大的生命力,并开始向各个学科渗透,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之一。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索绪尔认为,符号关系是个双面的关系项,一面是所指,另一面是能指。所指就是概念内容,能指就是表达形式,着重强调音响形式。符号关系包括能指、所指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例如,“书”的所指是概念“书”,能指是表达shū,它的符号关系就是概念内容“书”,表达形式shū,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符号来代表。而从皮尔士符号学的观点来看,符号在某人脑海中会产生一个对等的符号,这个创造出来的符号被称为解释项,相当于人们脑海中产生的概念;它所代表的所指对象就是这里所说的对象;同时,皮尔士特别强调,解释项并不是在各方面都代表它的对象,而是与一定的思想有关,这种思想被他称作“这个表现体的场所”。可见,皮尔士所定义的符号,它的意义是要在具体的“符境”(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就是“语境”)中体现出来的。符号、解释项和对象就构成了皮尔士符号学的三元关系,比如,同样是一个“书”字,这个符号在人脑中会创造出一个“书”的概念,但是,不同的人必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联想到不同的“书”的概念:是图画书?是字典?是小说书?是儿童书?是电子书?……并且解释项又是一个新的符号,必将引起下一轮的符号三元关系的衍义,比如:图画书是什么风格的图画,再往下,这种风格的图画又引起了新的一轮的符号衍义。总之,“对象”的真正含义存在于具体的话语符号过程中,解释项的引入为符号意义的实现注入了动态的元素,有了人的参与,以及人对于符号的解释,使符号经历无限衍义的过程,向它的对象无限逼近,这就是皮尔士所称的“符指过程”semiosis。而与无限衍义相联系的必然有分岔衍义。正因为解释项加入了人的主观感受,对同一个符号现象的解释便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相同的符号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出现。总之,“对象”的真正含义存在于具体的话语符号过程中,解释项的引入为符号意义的实现注入了动态的元素,有了人的参与,以及人对于符号的解释,使符号不断地向它的对象无限逼近,但是却永远无法到达“彼岸”,这就是皮尔士所称的“符指过程”semiosis。

与索绪尔结构主义的符号二元关系论相比,皮尔士的符号三元关系论涉及更加广泛的领域,其焦点放在不断发展的文本上,放在符号运动的过程上,放在符号的意义产生的具体“符境”中,具体到语言符号来说,就是注重语用环境对语言符号意义的影响。

美国哲学家莫里斯继承并发扬了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他提出了符号研究的三个分支: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关系,不考虑符号的意义及其与行为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在各种指代关系中的意义;语用学——研究符号在其出现的行为中的来源、使用和作用。莫里斯关于符号学三个组成部分的划分已经为学术界所公认,成为符号学基础理论的一部分。这里应注意的是,虽然由于约定俗成而借用了语言学的概念,将这三个分支称为句法(或语形)、语义和语用,但是它们适用于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符号形式。

三、网络语言的符号能指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莫里斯符号三分法的符形方面,即符号的能指上。在虚拟互动的网络空间中,网友们创造出的网络语言形式往往打破传统语言规则,简约高效,随意多元,追求标新立异,诙谐幽默。比如,以字母替代汉字,GG(哥哥)PPMM(漂亮女孩);以数字表达思想,555表示伤心,666代替技术好;还有与现实场景中交流最大的不同:表情符号的使用,这不仅弥补了网上交流无法见到对方表情的缺憾,更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总体来看,网络语言的符号能指包括四种基本形式:

1、语言符号形式的能指。

网络交流是人际交流的一种,必定以传统语言符号为基础,语言符号是它最常用的符号能指形式。但是与传统日常语言符号相比,网络语言符号的能指又有许多创新。通过对传统语言符号的谐音、借用、合成等手段,网络语言符号随意组合,形成新的含义。比如:通过谐音转换,把喜欢叫做“稀饭”、把不要叫做“表”、把我叫做“偶”、把什么叫做“神马”等等,此外方言的渗入,使得谐音符号更加生活化、幽默诙谐。“帅锅”、“灰常”,还有一夜暴红的“蓝瘦、香菇”就是广西方言,“你酱紫素好银”(你这样子是好人),综合了谐音和方言,达到一种戏谑调侃而又像儿童撒娇一样的效果。借用如“菜鸟”,它源于香港,指的是新手,在网络上则借用来指那些技术很差的人。

2、数字或字母形式的能指。

网络语言往往以最简洁的能指形式来缩短表意时间,从而传达丰富的所指。为了提高交流效率,网友们以简约高效的字母缩写或者数字谐音寓意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节约交流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字母缩写并非规范的英文或拼音缩写形式,而是遵循简便原则,将复杂或不便表达的符号能指换作缩写快速表达出来。如前所述的GG,MM,再如,BT(变态),NQS(你去死)等就是一种对不便说出的原话的一种委婉表达。此外,利用英文的字母缩写,如BF(男朋友)也是常见的字母符号能指形式。数字符号方面,能指虽然是简单的几个数字,但是越是简单越体现出网络语言的形象思维的特性,通过数字之间的组合,不仅能通过谐音达意,而且还有更多的寓意。比如:526(我饿了),886(拜拜了),121(指一对一),404(来自于网络技术用语,原意是页面无法访问的故障术语,被网民们借用来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状态)。总之,网络交流中的数字或字母符号的缩写形式随意性较强,符号发出者自行创造,打破语言符号文本组合的常规,通过这样的随意组合,表达出深层的隐喻含义,往往令接收并理解这一组合的接收者会心一笑。

3、表情符号形式的能指。

在现实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通过语言符号进行,而且必然可以通过参与交流的双方或多方的副语言符号进行辅助表意,这些副语言符号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身体语言和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符号形式,如歌唱等。总之,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多样丰富,有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人们的交流隔着时空障碍,不得不通过机器进行连接,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视频聊天,但这毕竟只占极少部分,绝大部分的网络交流是通过键盘输入文字符号来进行。这就导致人们的交流没有副语言形式的支持,文字符号往往产生歧义或者表意不充分。表情符号的开发和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早期的利用键盘标点符号创作的表情符号,如 :-)表示笑脸,

*<|: -)表示圣诞老人等,发展到今天的图片式的表情符号,更加丰富形象,几乎涵盖了人类交流时所需用到的所有表情,高兴、哭泣、生气、偷着乐、难过的脸;表达感谢、告别、祝福、加油等感情色彩的符号等等不一而足。甚至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自行创造自己专属的表情符号,个性化大大提升。表情符号通常与语言符号同时使用,很好地弥补了语言符号表意单一的弱点,使得交流更加顺畅。有时甚至可以单独使用,如发一张笑脸就可以表达愉快的表情,发一朵玫瑰就可以表达感谢。而当想结束谈话时,不再说话显得不礼貌,此时发一张表情图片代替文字符号,则让对方能体会出不愿继续谈话的意图。总之,作为网络语言的特有符号方式,表情符号和表情包使网络交流丰满立体,大大弥补了网络交流中因时空障碍造成副语言流失的缺陷。

4、流行语句形式的能指。

网络交流对社会热点现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网友自发参与讨论,评论,转发,对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新鲜的语言形式也应运而生,各种体式的语言类型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如2019流行语“蔡徐坤打篮球”来自于某明星不专业的打球方式,迅速演变成为网民调侃对方技术不佳的戏谑用语。再如各种网络体:元芳体,咆哮体,高铁体,蜜糖体,淘宝体,红楼体,甄環体,梨花体,脑残体,走进科学体,虚伪体等等不胜枚举,只要社会上出现一个热点现象,网民就能够紧跟热点,创造出一个对应语体、流行语式,再随着网民的不断转发,这些语体语句新形式便呈几何级数在网络中流传开来,成为人人争说的社会流行语,它们丰富了人们的日常表达,在说同一语体的人群中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反复修辞效果,达到人们追求时尚、追求认同的心理。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符号能指的形式主要有四种构成,并且这四种基本形式还常常合并使用,如将语言符号与字母或数字放在一起,表意更加直接丰富。如“吃饭ing”就是利用了汉语语言符号叠加英语词根。

四、网络语言的符号所指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网络语言符号能指多样化、并常常超越常规语言符号,呈现出丰富的创造性、个性化。而其所指,尤其是符号的解释项则更加多样化,分岔衍义和无限衍义的情况相比传统语言符号也更复杂。

1、所指对象的即时性和模糊性。

根据符号的双重分节理论,符号能指分节造成其所指的分节,即能指的划分不同导致了所指对象范围的不同分类。网络空间具有即时性特征,而如前所述,网络语言符号的能指富有创造性、个性化,往往打破传统语法和构词规则,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指向当时参与交流的双方所能意会的对象,可能当次交流结束后,能指形式及其所指概念的联系即被抛弃遗忘,因此,所指对象即出现随时变化的易变性,甚至出现指代不清的情况 ,接收者往往需根据符用环境猜测其所指对象。当然有些网络语言符号形式能得到网友的转发并广泛传播的,成为人人争说的流行语,这样其所指对象固定化,接收者可以准确理解。但是大部分的网络语言形式成为了即造即用即弃的符号能指,在即时性的交流环境中指向所指。比如:MS,即可以指“貌似”,也可以指代Microsoft公司,那么具体所指对象只有在上下文语境中才能得知。

2、所指对象的解释者社群化。

美国哲学家费什提出解释社群的概念,认为可以通过认定一个读者群体的方式来解决符号意义的理解个人化,无法统一的难题。具体到互联网语言使用者的情境中,网民对于网络语言新形式的理解也呈现出社群化的倾向。一方面,语言新形式的使用标志着使用者进入了解释社群,通过符号能指创造者的意图意义和解释社群约定俗成的固定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新形式的符号,新来的使用者获得了群体认同和心理认同感。比如对于2019年最新出现的网络语言符号形式“自闭”,表达一种遇到困难时的痛苦心情,具有调侃意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自闭症”。发出者和接收者都能够理解这个意义,那么就属于同一解释社群中。另一方面,进入某一解释社群的人通过不断积累語言新形式的使用而使得创造出来的这一新的能指方式通过获得更多的人的认同与使用而成为流行语。因此网络语言新形式的符号所指能够构成解释社群,并不断扩大解释社群,同时收缩无限衍义,使社群里使用统一符号的人们具有相对固定的理解。而同时它也需要其构筑出的解释社群的不断扩大帮助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五、结论

网络语言新形式其符号能指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语言符号,还涉及数字、字母、图片等形式及混合使用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采用符号学的视角对网络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符号的能指分节造成其所指的分类,网络语言新形式的所指对象具有即时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并依赖解释社群的接受与理解,在与解释社群的互动中成为广为流传、人人争说的流行语,其无限衍义和分岔衍义的过程受到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F.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Winfried N?th, Handbook of Semiotics [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5

[3]赵毅衡,《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构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7.

[4]龚鹏程,文化符号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符号学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符号学的得与失——从文本理论谈起
电视剧《走西口》的符号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