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是辽代契丹王朝很普及的乐器

2019-09-17 03:13王加勋
乐器 2019年9期
关键词:音孔新石器红山

文/王加勋

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

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是人用嘴唇贴近埙的吹孔,控制埙的腔膛内的进气,是口风配合指法来进行演奏的,所以,人们定义埙为开口吹奏乐器。埙的声音悠远、沧桑,古朴、沉稳,感染力强。埙,起源于7000年前。普遍的说法是遭其先民狩猎的石流星一类的投石。发现某些带空洞的石头,在抛投过程中,发出了声响。这是空气与石头空洞的穿透而产生的。久之,通过观察、仿制、改进,早期的吹哨出现了。再进步,早期的埙就此也出现了。

最早的埙只有吹孔而无有音孔,后出现了除吹孔外又增加了单音孔的埙,后来逐渐出现了2孔、3孔、4孔、6孔埙。再后来还出现了9孔、11孔甚至更多洞孔的埙。人的手指是十指,加上吹孔,最多可以控制11孔。那么,一些埙上还发现有许多的孔,恐怕是为混音或和声的需要吧,或是为了增强演奏效果的功能?不得而知。当然,有的在不影响发声的位置增加洞孔,也有可能是为了美观或炫感,或者为了减轻重量或方便栓饰物,毕竟音乐和艺术是相通的。

埙,作为乐器是历史长河中自然的淘炼与人类智慧开发的结晶。初期肯定是不规则的形体,只要能发出声响,模仿大自然中的鸟兽动物及风雨雷电的声音,即可令人激动兴奋。由此人们开始用泥巴捏制,石头磨制,木头削制,这是单孔埙的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先民们不满足一个音孔的单调的声音,逐渐又发明了双孔,能吹出三个音阶了,进而又发明了三个音孔,能吹出五个音阶了。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考古发现,从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从陕西临潼姜寨橄榄形的红陶埙,仅有顶端吹孔而无指孔的陶埙,逐步到3500年前的甘肃玉门火烧沟红陶鱼形三孔埙。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在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不同地域的考古发现,详实地证明了埙这一乐器的发展与演变的清晰脉络。

埙,有着不同的造型。埙的形态质地,无论是孔洞的数目、孔洞排列、音调的要求,都是与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生存习俗、语言特征、方便取材等密切相关的。所以,就有了泥制、陶制、木制、瓷制、竹制。当然以陶制为主,人们还发现过骨制和匏制的埙等等。

埙,也因为上述因素,再加上使用者的兴趣爱好,制作的有圆形、椭圆形、鱼形、梨形等。其实,从新石器时代,先民就有仿制动物形态、动物头形制作的埙。发展到后来还有十二生肖套埙、羊头、牛头、彩陶、三彩、钧瓷等等的埙。

埙,主要是独自吹奏表演。但,也可以加入合奏,最佳状态是领奏。试想一下,在茫茫草原,在深深庭院,忽然飘来一阵深沉、悠远的埙曲,是多么沁人心扉,唤起人无限遐想、令人思绪万千。

埙,在辽代得到了发展和普及。不但种类多,样式多,而且,在吹孔,体形上也有了很大改进和创新。笔者收藏有从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的埙以及汉代、隋唐时代的埙,特别是辽代契丹王朝时期的各种埙,传承有序,脉络清晰。

今天我们收集到的各类埙,还有传授埙的演奏的教材、曲谱、吹孔的指法示意图,弥足珍贵并令人惊诧不已。在辽代契丹的文物中,就发现有埙的演奏表演的绘画,更难得的是还发现了不少是描绘和展现契丹宫廷贵族及普通军旅及百姓牧民表演埙的单独吹奏、乐队的伴奏、合奏等等丰富多样形式的图画。这充分说明:埙,是辽代契丹人最喜爱的乐器。他们喜爱埙的声音,喜爱埙的音乐,喜爱埙的表演形式。所以说,在辽代的契丹民族中,埙是王朝上下都十分普及的一种乐器。原因有三:一是地处草原,辽阔空旷,埙的声音、音色低沉悠远,在草原这样的环境中,感染力很强;二是制作简单,易学易吹,携带方便;三是表演灵活,单人、多人形式不拘,均有奇妙的感染力量。

埙,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不息。沈阳音乐学院陈秉义教授是一位音乐史专家,他对埙的关注和研究是很有成就的。他不仅研究埙,还会演奏埙,更是制作埙的大师。陈秉义教授已经陆续发表了埙的研究成果和专题著作。几年前,陈秉义教授看了笔者收藏的从红山时期一直到辽代契丹王朝的各类埙,并参考了发现的西夏音乐字典,进行了翔实的调研考证。这些年,他带领研究生们多次考察并逐一校音,掌握了详细的数据和资料。这一努力,对于补充和丰富中国埙的发展演变史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的成果和著作,在国内外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猜你喜欢
音孔新石器红山
论阮音孔的改制与变迁(上)
鹰形陶鼎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新石器时代的俄罗斯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5000年前红山文化庙、坛、冢新解
浅谈红河州哈尼巴乌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