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聂荣臻由实业救国向社会革命之转变

2019-09-17 07:59宋美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聂荣臻

摘 要:1899年12月29日,我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同志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1992年5月14日,他在北京与世长辞。他是十大开国元帅中最后一位逝世的伟大的社会革命者,对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下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和聂荣臻诞辰120周年,写此文以纪念与敬佩!

聂荣臻同志一开始并不是立志于社会革命,而是致力于创办实业,挽救民族于危亡。文章就是立足于聂荣臻同志的这个思想转变,从三个角度来研究他思想转变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聂荣臻;实业救国;社会革命;思想转变

聂荣臻作为十大开国元勋中最后一位去世的社会革命家,是唯一一位在建国后参与祖国建设,指导科研工作的科学家。革命战争时期,他戎马战场,抢占九峰山、激战腊子口等战役都有他死而后已的身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致力于整顿军队、钻研科研事业、主持“两弹”工作等,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不朽贡献。他的一生辉煌而又不失幸运,所以被人们称为“仁者寿”或“福帅”,就连他自己在晚年也时常念叨:“自己打了一辈子的仗,没受过一次伤;搞过地下工作,没被捕过,算是福大命大之人。”这样的一位伟人,从青少年时期怀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漂洋过海、赴法留学,到后来转变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发生了这么巨大的改变?

一、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

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的一个农村,出生前就已经家道中落了。从他记事起,给他打下深深烙印的,并不是家乡的绿水青山、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而是岁月的艰辛和动荡不安。他的父亲为人老实,待人持重,生活压力使他整日为了生计发愁;母亲作为旧时的家庭妇女,对于家庭的繁重的开支无能为力,因此聂荣臻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为人厚道,很是同情贫苦农民,常常会主动帮助父母和邻里做一些农活。聂荣臻的舅舅是一个思想活跃的读书人,能接触到很多外界的消息,还经常与同学在家里讨论时政,聂荣臻耳濡目染,对时事有了一些认识和看法。这样的家庭环境,使聂荣臻不仅能够深刻地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而且能够接收到一些新潮的变革思想,从而为他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選择走群众路线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国内现状使思想发生碰撞

聂荣臻成长在中国社会最为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由于四川的地理位置险峻,山高皇帝远,清王朝对于四川的统治摇摇欲坠。四川的“保路”运动更是激发起四川群众对于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各地的运动都频繁不休。在这兴于变革的浪潮影响下,像聂荣臻这样的青年知识分子再也不能安然无恙的坐在教室“一心只读圣贤书”了,那些“之乎者也”的论调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谈论和批判,所以他们开始自发的加入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

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大批的日货涌入中国市场,也源源不断的流进四川,包括聂荣臻在内的江津的学生们便联合出面发起了抵制日货的活动,这样的行动深深触动了聂荣臻,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政治活动。之后五四运动的爆发传到了四川,聂荣臻和他的同学们组织在街头游行集会、贴标语、撒传单、进行演讲,号召人们以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些行为引起了当地商人的不满,商人便勾结反对武警,准备对聂荣臻及他的同学们下毒手,这也是促成他赴法的原因之一。

亲身经历过几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行动,使聂荣臻深刻地认识到,这样的社会需要改变了,只有改变中国才会有出路。对俄国十月革命聂荣臻是有印象的,仅仅认为这个革命是进步的,对于成立的工农政府感到新鲜,虽然弄不清是什么情况,但当时的聂荣臻对变革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工农政府的优越性已经慢慢在他的思想里发芽。但是那时的他只是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实业救国”上,认为学习工业,便能致富救国。

三、国外先进文化使思想彻底转变

1919年11月下旬川江边的一个清晨,一艘小火轮“呜”的一声长鸣,离开了重庆码头,劈开浑浊的江水,朝着下游驶去,甲板上站着年方二十的聂荣臻。这一去,就是长达五年多的国外生活。

由于经济压力和语言不通的障碍,聂荣臻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过得特别艰辛。当时法国缺少劳动力,所以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为了生计,他在法国当过轮胎检验工、车工、钳工等等,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工,他都会在附近租一间房子,和别人挤在一起,他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做工的,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因为只有攒够一定的积蓄,才能够集中时间学习。1921年,现实生活的斗争使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三次学生运动中。

第一次是“二八”运动,国内的华法教育会以经费拮据为理由宣布断绝与勤工俭学的学生的经济关系,1700多名的学生的求学和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聂荣臻和同学们便发起活动,向北洋政府驻法国公使提出争“生存权”和“求学权”的要求,活动虽遭到法国警察的镇压,但是最后在斗争后获得了69法郎的救济金。第二次是同年6月的“拒款运动”,北洋政府向法国政府借款3亿法郎,用以购买军火,竟以中国某些地区的筑路权、采矿权、税收为抵押。这一丧权辱国的条件一经传出,立即激怒了在法国留学的学生,正在克鲁邹做铁工的聂荣臻听到这一消息时,立即赶到巴黎投入到示威游行中,这次游行迫使中国驻法公使馆没敢在条约上签字。第三次斗争就是进占里昂中法大学,北洋政府以照顾留学生为名借款在法国里昂筹办了中法大学,但是这个大学却拒绝从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招生,而是从国内招了一些富家子弟,大资本家的孩子,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在法留学的学生。留法学生的一部分组成“先发队”占领了中法大学,但行动失败被关进了兵营,聂荣臻担任联络工作,经过斗争,只救出了三个学生,最后无奈,104位勤工俭学的学生被遣送回国,这次斗争以失败告终。

聂荣臻参加的这三次斗争,看到了学友们为民族利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不禁思考着: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传入欧洲,西方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一种浪潮,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也开始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各地先后开始出现了工人组织和共产党,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争鸣。在各种社会思潮面前,聂荣臻经历过三次革命斗争后,对自己当初“实业救国”的想法产生了些许怀疑。带着自己的怀疑,他读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尤其是从国内传到欧洲的《向导》对聂荣臻的启发很大,他终于在认识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中国社会的苦难与帝国主义压迫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实业救国”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中国的经济命脉和工业体系都被帝国主义垄断,要想致富救国,必须推翻压在中国身上的大山,争取自由与民主,实现共产主义。聂荣臻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到:“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这封信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就已经是聂荣臻的思想开始改变的起点。

1922年,旅欧少年共产党的成立是对聂荣臻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推手。加入“少共”后,一边学习专业课知识,一边负责团内的事情,有点精力不足,聂荣臻打算放弃学业,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他在团内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在勤工俭学的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作斗争,除此之外,就是继续学习马列理论,不断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在法国和比利时这四年多的经历,是聂荣臻的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的催化剂,是他真正走上革命的起点。

1925年,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聂荣臻踏上了归国的路程。五年前的聂荣臻,怀着一颗“实业救国”的赤子之心,寻求富国强兵之法,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影响聂荣臻同志思想转变的原因,不管是“实业救国”还是“社会革命”,都代表着聂荣臻立志拯救国家于危难的决心。他的思想转变是必然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种种的客观因素都会促使他发生改变;也是主观的,是他对于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渴求激发着他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他紧紧跟随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定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他的这种思想转变是值得我们这一代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所学习的,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只有善于变革自己不合发展规律的想法并积极付诸于实践,才能更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

参考文献

[1] 聂力.大元帅好父亲——回忆父亲聂荣臻[J].人民公仆,2015(08):16-22.

[2] 聂荣臻传编写组.聂荣臻传[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

[3] 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M].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8月第4版.

作者简介:宋美玲(1996- ),女,汉族,山西介休人,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聂荣臻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松柏挺立 丰碑永存——祭聂荣臻元帅逝世10周年
聂荣臻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
聂荣臻的军事秘书谈聂荣臻
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00周年
徐向前、聂荣臻元帅遗墨
聂荣臻元帅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聂荣臻的军事理论概述